這個貧困村第一書記,專門做村民期盼的事

這個貧困村第一書記,專門做村民期盼的事

扶貧路通車儀式

大化瑤族自治縣都陽鎮加城村是當地的貧困村,全村28個自然屯32個村民小組,共938戶3776人,其中,貧困戶93戶345人。2015年9月,大化供電局都陽供電所主任助理韋仕含擔任加城村第一書記,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以前的加城村村民最大的問題是用水困難:天旱沒水,大雨天也沒水,遇到用水高峰,一天還要來回跑幾趟,到4公里外的河溝取水。為解決飲水問題,韋仕含找到相關部門尋求解決辦法,最終決定在山頂的水源地過濾水源,改善水質,修建蓄水池。

水解決了,還得解決路。 “以前一到下雨天,路上全是泥巴,一車車稻穀沒法運到家裡,那才是最讓人著急的。”村民黃品英指著自家門口的水泥路說,“現在好了,韋書記幫我們把村裡的道路硬化了,我們感謝他。”目前,加城村百簡屯、上加屯、六朋屯等屯內道路硬化已竣工,其他屯的道路硬化也在有序開展中。

在解決飲水難、出行難的問題後,韋仕含把目光轉向了改善村裡的用電質量。他藉助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的契機,積極與單位溝通匯報,完成15個改造中低配電網基建項目的上報工作,電網改造升級將惠及所有村屯。

硬化道路、讓村民喝上自來水和用電無憂,這些還不足以鼓起村民的腰包。按照韋仕含的扶貧工作規劃,要想脫貧,必須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確保村民有穩定收入來源。

“短平快”的養殖產業項目吸引了韋仕含的目光。2016年10月,村裡成立了東甲嶺種養專業合作社,通過養殖大戶的引領帶動作用,每戶帶5戶貧困戶,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這個貧困村第一書記,專門做村民期盼的事

車子開過剛剛開通的扶貧路

2017年,韋仕含在指導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的同時,加快推進村級合作社建設。目前,東甲嶺合作社巴烈養殖基地主要養殖豬、雞等,預計年可獲利潤5萬元以上;百簡養殖基地養殖竹鼠,預計年可獲利潤4萬元以上。此外,還種植絲瓜20畝。村裡其他幾個合作社項目也將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2.5萬元。

對於沒有能力或者沒有發展意願的貧困戶,韋仕含通過與政府部門協作,引進裕蘭田園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能人帶動,以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參與務工、分紅形式,就地解決貧困戶增收致富問題。目前已有40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將給貧困戶貸款額8%的紅利。

“我們採取合作社模式,鼓勵村民積極入股,年底可以分紅。”在韋仕含看來,合作社不僅前景好,也是徹底改變村民“等、靠、要”觀念的利器。

同時,韋仕含還引進了投資2000多萬元的六水七星特色農村生態示範園項目。該項目佔地2000多畝,主要以特色水果、珍貴樹種、茶葉、旅遊為主打產品,以公司、基地、貧困戶相結合的模式運作。“有韋書記為我們項目爭取各項政策支持,我們投資的信心更足了。”項目負責人覃活虎說道。據悉,該項目實施後可吸納和幫助50戶-80戶貧困戶就業。

在最初走訪貧困戶的過程中,韋仕含經常吃“閉門羹”,不少群眾都躲開他,不露面,認為他待的時間不長,來走訪也就是做樣子而已。但是,

這個貧困村第一書記,專門做村民期盼的事

幫扶單位捐款

韋仕含沒有氣餒,一次不見就多走幾次。在短短的一個月裡,他走遍了加城村的28個自然屯,入戶聽民意,調研察村情,瞭解貧困戶的生活情況和致貧原因,並將群眾反映的問題一一記錄在冊,為紮實做好脫貧攻堅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調查中,韋仕含發現貧困戶家庭經濟發展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缺乏脫貧致富的“造血”功能。於是,他根據貧困戶不同貧困類型,實施“一戶一策”,增強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

針對貧困戶覃桃的實際情況,韋仕含給他量身定製山地養羊規劃。覃桃說:“我家臨近山林,韋書記給我的建議是養羊,這樣比較便利。”據預算,建好羊圈後,可同時養殖30多隻羊、140只雞,一年下來保底收入有兩萬元,這讓覃桃頓時信心大增。

“組織派我到加城村,這是對我的信任。”韋仕含說,他將緊緊圍繞村集體經濟增收和貧困戶脫貧的中心任務,建立增加村集體收入和貧困戶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儘早讓村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