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製之路的終結之作,殲16我國航空製造業的歷史性拐點

仿製之路的終結之作,殲16我國航空製造業的歷史性拐點

昨天,中國空軍發佈了殲16戰機的宣傳片

眾所周知,我國第一種大批量裝備部隊的戰機是來自蘇聯的米格15,使新中國第一次擁有了真正可靠的空中作戰力量。在隨後的幾十年裡中國先後引進了米格19、米格21、蘇27、蘇30、蘇35,並且誕生了國產型號殲5、殲6、殲7、殲11B和再創新研發的殲16。

仿製之路的終結之作,殲16我國航空製造業的歷史性拐點

正面殲16

從殲5到殲11B可以劃分為第一個階段——仿製階段,長達半個世紀的仿製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基礎,殲16則是參考再創新的蘇式戰機終結者,為什麼說殲16是終結之作,原因有以下幾點:

仿製之路的終結之作,殲16我國航空製造業的歷史性拐點

殲16戰機編隊

在仿製蘇系戰機的後半程我們經歷了第二個階段——參研階段

,在這一階段,我們嘗試性的研發了殲8、殲10、殲轟7等戰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培養了大批人才,為新戰機的研發提供了技術和人才保障。所以,殲16才能做到除了氣動造型以外包括髮動機在內都是國產。我國已經進口蘇35,雖然比殲16戰力更強但是我國已經不會再進行仿製,我們有了更先進的殲20,估計最多也就矢量噴口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即便之前有報道稱沈飛正在研發殲11D,但是殲11D的存在著實有些尷尬,它更像是和蘇35競標的國產型號。因此,不足為慮。我國航空工業以殲20為標誌正式進入第三階段——自主研發階段。我們常見殲20與殲16組成作戰單元,這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從此,我們進入了自主研發的快車道。反觀俄羅斯,自從蘇聯解體後其唯一研發的蘇57遲遲不能服役,而我們的殲20早已服役,所以以後中國也不可能進口。至於除了俄羅斯以外的戰機更是沒有可能進口,當然,也沒有必要進口。因此,殲16是進入自主研發前的終結之作。

仿製之路的終結之作,殲16我國航空製造業的歷史性拐點

振翅高飛一個時代的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