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端午吃糉子,我家端午吃泥巴鬼

你家端午吃粽子,我家端午吃泥巴鬼

周處《風土記》說:“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啦,端午節作為我們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之一,傳承著很多優良傳統。對於一個如此重要的節日,很多小夥伴還是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與風俗,那就讓小喵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你家端午吃粽子,我家端午吃泥巴鬼

端陽節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興起於江南地區,來源有多種說法,紀念歷史人物、古百越族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避開惡日......民間流傳最廣,最有影響的說法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楚大夫屈原。

端午節時,在南方講究舉行"龍舟競渡",在北京明清兩代則講究"熙遊避災"。不同地區就存在著不同的端午習俗,端午都是吃粽子賽龍舟?不不不,有些特色風俗,你一定聞所未聞!

你家端午吃粽子,我家端午吃泥巴鬼

我們端午吃泥巴鬼。

你家端午吃粽子,我家端午吃泥巴鬼

一群十來歲的小男孩光著身子,全身糊滿稀泥巴,衝上街來,狂跳亂舞。“土地公公”手拿掃把,口唸“大鬼小鬼回陰間,萬家歡樂丁家坳”,到各家吆出魑魅魍魎。

接下來是這場活動的高潮,先上演鬼怪戲的片斷,緊跟其後的是“陽亭”,上面端坐著川劇玩友,拿著戲曲道具,由十幾人抬著,演唱一些收妖斬怪的摺子戲,後面是地府的神靈代表,城隍、判官、小鬼、無常,有的光著膀子,腳蹬草鞋,手拿陰叉,有的青面獠牙。

這是璧山縣丁家坳獨特的端午習俗,神秘與傳統相結合,走在了獨特與時尚的最前端,給你帶來與眾不同的感受,享受刺激與敬畏的碰撞,是一場難得的視覺盛宴。

以毒攻毒,端午的五毒菜。

你家端午吃粽子,我家端午吃泥巴鬼

五毒菜,一聽名字,便讓小喵忍不住一探究竟,到底是何方神物,五毒之菜居然還深受大家喜愛,是以蜈蚣、毒蛇熬製而成,亦或是各種相斥之藥混合而制?小喵腦海裡不禁浮現出恐怖的畫面......

原來,這是徐州歷史悠久的端午習俗,“端午不吃五毒菜,難祛夏毒”。相傳古時,夏季是蟲類最為活躍的時期,在端陽這一天,人們開展驅邪消毒的活動以消除蜈蚣、蠍子、蜘蛛等所謂“五毒”的害蟲。而為了更好的配合區害蟲活動,家家戶戶都以韭菜、茭菜、黑幹(醬油豆腐乾)、銀魚、蝦米搭配製作一道菜,名之為“五毒菜”,寓意把五毒吃掉。

而且不僅僅有五毒菜喔,還有五毒餅、五毒圖......簡直就是包去百毒啊!

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 。

你家端午吃粽子,我家端午吃泥巴鬼

這是客家地區的傳統習俗,端午插艾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活動。早在民間就有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古時,端午前後是疾病多發的時期, 而艾草本身具有巨大的藥用效果,可以醫治百病,所以就會更加受到百姓的歡迎。端午節家家戶戶喜歡把艾條編織成老虎形狀懸掛在家門口,不僅可以驅蚊蟲,淨化空氣,老虎有鎮邪之意,還有保護全家平安的寓意。

不過,小喵發現,現在客家地區能保留這項傳統習俗的家庭已經很少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傳統文化也慢慢在流逝。

你家端午吃粽子,我家端午吃泥巴鬼

真的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呀。如此獨特的端午習俗是不是讓你大吃一驚呢!你家又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端午風俗呢,快快在貓爪小程序給我們分享吧!

你家端午吃粽子,我家端午吃泥巴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