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临终前说的这些话,李秀成听后想归隐,洪仁玕想远走他乡

1840年6月,以林则徐禁烟为借口,英国皇家海军在珠江口开了几炮,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此战,以清王朝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结束,由此国内矛盾便开始激化,最终酿成历时14年,纵横全国18省的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将垂死的大清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洪秀全,1814年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村一农民家庭,后来则移居到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官禄布村。早年的洪秀全,聪明伶俐,熟读四书五经,很多乡亲都说他可以考中进士,从而光宗耀祖,洪秀全也是这么认为。但是,熟悉四书五经不代表就能通过科举考试,毕竟八股文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写得好,有时格式不对或者是字迹不够工整,考官都懒得看试卷,谈何录取呢!洪秀全应该说是有点背,连续考了几次院试都不过关,连个秀才都不是,举人、进士更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洪秀全临终前说的这些话,李秀成听后想归隐,洪仁玕想远走他乡

考不中秀才没关系,感冒发烧,头昏眼花才是要命。因为科举屡次失败,洪秀全急火攻心,连续发烧一个礼拜,家人都以为他大限已到,命不久矣,连后事都给他准备好了。可是,洪秀全却突然醒了过来,还说自己上了一趟天堂,与上帝耶和华开展深入交流,上帝还让自己下凡来斩妖除魔,拯救万民。洪秀全显然没有范进耐心,并不想在科举考试上浪费太多光阴,创建人间天国,由自己来主持科举考试招揽天下英雄才是自己所追求的梦想。

洪秀全临终前说的这些话,李秀成听后想归隐,洪仁玕想远走他乡

要想打天下,夺取满清的江山,光靠自己一人肯定不行,同盟者是必须得有。为此,洪秀全便拉着好友冯云山创业,他们先是在家乡捣毁孔子牌位,攻击当地寺庙,随后则是去广州传教,宣扬“拜上帝教”。广州开放比较早,民众自然知道何谓“上帝”,何谓“基督”,对洪秀全宣传的拜上帝教压根不感兴趣,甚至还相当排斥,屡次将其驱逐。没办法,洪秀全与冯云山只能沿着西江逆流而上,深入广西腹地宣传拜上帝教。在桂平紫荆山区,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胡以晃、曾天养等相继入伙,金田团营很快便发展到两万余人,初步具备了与清王朝抗衡的实力。

洪秀全临终前说的这些话,李秀成听后想归隐,洪仁玕想远走他乡

1851年1月,在经过多年准备后,洪秀全在金田村振臂一呼,掀起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并在此进行分封,东王杨秀清九千岁、西王萧朝贵八千岁、南王冯云山七千岁、北王韦昌辉六千岁、翼王石达开五千岁,东王节制西王外之诸王。1853年1月,太平军攻破武昌,将部队扩充至五十余万,声势更加浩大。1853年3月,先锋大将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等统帅水路两军攻克南京,并迎接天王入城。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所用时间不到三年,这堪称奇迹。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战果,与太平天国早期实行的军师负责制是分不开的,天王临朝不理政,只是作为虚位元首而存在,军国大事悉数由军师掌管。如此一来,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等“军师”便可以大显身手,灵活处事,李秀成在《自述》里说到:“前期做事,皆出自南王”,“东王佐政,事事严整”。可惜,由于冯、萧相继牺牲,东王一家独大,洪秀全又想夺权,以致酿成“天京事变”,“军师负责制”彻底被破坏。

洪秀全临终前说的这些话,李秀成听后想归隐,洪仁玕想远走他乡

随着“军师负责制”被破坏,洪秀全走上了前台,开始掌握军政大事。不过,洪秀全并不是做大事的料,繁琐的政务以及军事上的连连败绩让其焦头烂额,疲于应对。在他掌权期间,随意扩招军队,大肆分封诸王,不断想着法子去削弱陈玉成和李秀成等实力派的权力,导致天国内部权力分散,矛盾重重,自保尚不足,推翻清王朝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此外,洪秀全还经常拒绝别人的建议,把一切希望都寄托给“上帝”,自认为是真命天子,整天自欺欺人。

1862年,李秀成在雨花台作战失利后,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之建议,可惜却被拒绝了。其理由十分可笑,“朕之天兵多如水,何惧曾妖者乎”,还将李秀成大骂一顿,“尔不扶,自有人扶”,俨然就是一位王者。1864年6月,洪秀全迎来了人生大限,临终前给李秀成、洪仁玕等留下遗言:“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听到这些荒诞不经的话,李秀成连归隐山林的心都有了,没想到自己效忠一辈子的主公,居然是如此的不堪扶。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应该救援天京,即使在江浙战败,逃亡海外问题也不大,可以保命。洪仁玕呢,估计想远走他乡了,若是自己一心做学问,不千里迢迢来天京,也不至于后来被湘军俘虏,受凌迟而死。

洪秀全临终前说的这些话,李秀成听后想归隐,洪仁玕想远走他乡

总而言之,洪秀全理想虽远大,可眼高手低,实在不适合做创业者。从小便熟读四书五经的他,危险来临时居然还一味地信“天”,难怪太平天国会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