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瓷器鑑定口訣要點

遼代瓷器鑑定口訣要點

三彩刻花兔紋小碟

遼代陶瓷是(916~1125年)中國歷史上北方一個屬遼的國家生產的陶瓷,其燒製地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皇城之內的林東遼上京窯,主要燒白釉和黑釉器。還有林東南山窯、音戈勒窯,遼陽江官屯窯,北京的龍泉務窯、門頭溝窯,赤峰的缸瓦窯等,遼瓷器燒製地點很多。

遼瓷的彩色瓷主要以黃綠白為主。其器形以北方契丹族的遊牧生活用品為主,製品有精粗兩種,遼白瓷中有底款“官”字款稱遼官窯製品,胎質瑩白堅緻,色白顯微泛青,多數釉面瑩潤,都有開片,色有月白、粉青、紫斑等。在金代也有黃河以北的一些窯燒製的一些有鈞窯紫紅斑的產品,被稱為鈞窯窯系製品,不屬真正的河南產正宗鈞窯品,在定窯瓷方面遼瓷窯也大量生產,同樣屬定窯系產品,不屬河北曲陽生產的真正定窯產品。在遼瓷中帶紅斑、藍斑的瓷很多,非常像天空中的紅霞和蔚藍的天空,給人以變幻無窮的色彩美。遼瓷常有胎質粗糙的鈞窯系產品、釉面不到底(稱半截釉)白釉瓷和其他色釉瓷也是常有塗釉不均,制胎粗糙,常把應用泥條的盤條製陶技術用在制瓷胎上。在器形上雕塑出動物、植物、生活像,十分生動。如:瓷皮囊壺的造型,縫織針角被模仿得很像。這些特徵恰好將當時遼瓷參加模仿其他宋代各窯的製品得到了區分,我們對遼瓷特徵的認識使我們可以區別當時遼瓷各窯的仿產品。

遼瓷

遼瓷胎粗人皆知,白釉開片坯旋粗。

三彩仿唐初看唐,彩釉泡破拓筆乎。

其實唐代三彩美,黃綠藍色變幻出。

遼代三彩黃綠白,塗抹確像補丁鋪。

註解

遼代瓷器鑑定口訣要點

三彩劃花龍紋盤

遼瓷學習了北方定、窯、磁州窯及吉窯後有一些發展,但胎粗釉子開片,器形上明顯看出胎坯的大螺旋紋,仿唐三彩像打補丁一樣拓在上面,很粗糙,從三彩上講只有黃綠白,而唐三彩是黃綠藍。

遼代瓷器鑑定口訣要點

黃釉鳳首瓶

遼瓷技術起源

遼瓷器形隨契丹,常仿皮具跟祖先。

胎面先塗化妝土,學習三窯技術關。

定窯磁州吉州窯,塗抹不精補一般。

三彩自有黃綠白,不畫對稱多畫單。

多畫一朵枝獨棵,扣聲不脆聲音憨。

釉料常常不到底,底粗不精是首先。

註解

​遼瓷是契丹族在北方發展起來的,所以造型有很多是北方遊牧民族生活的器形。如皮囊壺、馬登形器具等。遼瓷用化妝土打底,學習了吉州窯及北方磁州窯、定窯,塗釉不太講究,像打補丁一樣,三彩無藍色,有黃綠白。畫花草常常是一枝、一朵、一棵,釉子不到底,底粗,扣之聲音不脆,發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