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的由來是什麼?

WdLsp_緲

許慎作《說文解字》,是漢代今古文經學之爭的產物。所謂“今古文經學之爭”,情況是這樣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儒家學者處於危險的環境之中,更不要說找書看。漢代建立後,儒者地位逐漸提升。但這個時候傳習的儒家經書,大都是用“隸書”書寫的,稱今文經。

但是,山崖、屋壁陸續出土了一些被埋藏的儒家經書,比如《尚書》《禮記》《論語》《孝經》;後來民間也發現了一些圖書,比如《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

西漢末年的時候,劉歆要提升這些書的地位,受到了今文經學家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些東西或出於偽造,是不可靠的——後來甲骨文進入人們視野的時候,章太炎也懷疑過真實性;清華簡一開始同樣被懷疑過真實性,情況類似。

古文經學家就開始自衛戰了,他們重點講文字訓詁,明典章制度,研究經文本身的涵義,而不像今文經學家那樣講“非常疑義可怪之論”及“陰陽災異”,所以論爭了很多次。

於是,以說明中國文字的原始構造,來證明古文經學合理性的《說文解字》,就出現了。

但是,許慎他見不到很早的文字資料,所以只好用小篆9353字作主要資料。小篆只是中國文字發展史上的一個片段,在小篆之前,文字已經經過了長久的發展變化。甚至甲骨文,也已經是非常成熟,且系統性非常強的文字了。這樣千百年不斷產生的文字彙集在一起,還經過了秦朝的修改,層次性非常複雜,自然不能不加研究,直接作為依據。


20世紀以來,先秦出土文獻大量出現,人們開始使用新材料重新認識《說文解字》,代表成果是季旭昇的《說文新證》。

至於為何是說文解字,而不是反過來,原因在於“文”是獨體字,“字”是合體字,合體字可以解,而獨體字就只能說了。


八磚學士

先儒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做過精確的解釋:“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依類象形,即獨體為文;形聲相益,即合體為字。象形字是一個整體,不可分,故用“說”;而形聲字為合體,可分,故用“解”。《說文解字》簡稱為《說文》。

許慎號稱“五經無雙”,精嚴有法,畢生心力萃於《說文》,不僅“博問通人,考之於逵”,而且“六藝群書之詁皆訓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許氏是漢儒之中的傑出人物。

曾國藩先生作《聖哲畫像記》,盛讚《說文》“考先王制作之源”,把許慎列入聖哲的廊廟,與孔子一體同尊。孔子,把散佚的堯舜古事古言整理於六經中,並通過聚徒講學來傳播六經,推廣堯舜古訓古道;許慎,把失而復得的六經所載堯舜古事古言收集辨正之後貯存於《說文》中,使其萬世與日月並懸。

《說文》的編撰體制,是“以文字而兼聲音、訓詁者也”,就是說,它從字形入手來解說聲音與訓詁的結合,最終又落實到對於意義的確切表述上。同時這種解說與表述跟全書蘊含的意義體系息息相通,並且擁有可靠而豐富的五經、諸子、通人說、方言的例證。所以《說文》的編撰體制非常精妙地提煉了經籍、群書中的意義,體現了本形、本音、本義以及它們的系統聯繫,從而真實、系統地記錄與反映了堯舜古訓與語詞本義。上圖位於河南省漯河市的“許慎文化園”

正如孫星衍所云:“唐虞三代五經文字毀於暴秦而存於《說文》。《說文》不作,幾於不知六義,六義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復識,五經不得其本解。”真實而系統地記錄唐虞古訓與語詞本義,正是《說文》“昭質不虧兮衍百代”的文獻價值,由此而造就了它在傳統的經學、諸子學、文學、史學、哲學研究中被奉為“圭臬”、“根柢書”這樣崇高的地位。


鄧海春

《說文解字》這是一本有志於勤學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們,必讀的文字學書。它是東漢和帝時代,許慎撰寫。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現屬河南郾城縣東)通古愽今,當代人稱他"五經無雙許叔重”。他是繼承了周朝流傳下來的我國最早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及西漢時揚雄著《方言》體例的基礎上撰寫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字書。它主要依據"六書"解說文字,是有史以來,我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探究字源的字書。許慎此書成稿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至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史載這年九月他病重不起,派他兒子衝進上。歷時二十二年之久。《說文解字》三十卷,每卷分上下。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又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按文字形體及偏旁結構,分列五百四十部,首創部首編排。字體以小篆為主。有"古文"、"籀文"等異字體,列為重文,每字下的解釋,一般都說字義,再說形體構成及讀音。現存世流傳的《說文解字》是宋朝徐鉉校定本。原書流傳到唐代遭到李陽冰的竄改,以致錯誤遺脫更甚。清代 有學者以研究《說文解字》為畢生專門之學,段玉裁、桂馥、嚴可均及章太炎都有學術專著行世。清嘉慶十四年(公元一八0九年),孫星衍翻刻宋本《說文解字》學者稱完善。中華書局有印本出版。


FCN20l8

說文解字早最是因倉頡開始造文字時,當時文字是按照開關臨摹的符號,因此叫文。至此以後,形與形、形與聲相結合的符號便叫字。“文字”本身就是描繪事物本來的形狀與延展而成。

說文解字最早是唐朝時出現。這是現在所知道最早的版本,但也僅存兩個殘本“木部”,與“口部”。審最早了。後來經過宋、明、清等朝代多次重新修訂、修改。

現在所能看到的版本是清嘉慶14年孫星衍根據宋朝重刻本加以修訂,同治年陳昌治又根據孫星衍本再次重新修訂而成。這是現在所看到的版本。


壹品視覺設計

問題不通順,“由來”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