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村去城來大不同

湖州:村去城來大不同

房子低矮破舊,道路狹小擁擠,環境塵土飛揚,管線雜亂無章,排水排汙不暢……這樣的生活場景,對於大多數曾經生活在城中村的群眾來說並不陌生,有群眾形容:“城中有村,村裡有城,村外現代化,村裡髒亂差”。

這道城、村“兩重天”的坎兒怎麼邁過去?去年6月,我市啟動了城中村改造攻堅和建設項目遺留問題清零專項行動,這是人居環境改善的群眾期許,是城市功能完善的全新起點,是經濟轉型發展的極速快跑。

村去城來。一年多來,“大拆大整”既換來了“大建大美”,又提升了民生幸福,尤其對廣大徵遷戶來說,從憂居到宜居,從村民到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據統計,“改造清零”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已累計完成綜合整治20126戶,整治面積540.03萬平方米,累計受益群眾28.6萬人。

新居室裡享歡喜

“拆的是村,改的是生活。”太湖旅遊度假區仁皇山街道建國村村民馮忠良自今年搬進位於仁北家園的新居後,獲得感、幸福感直線上升。

建國村從2000年開始徵遷,去年還遺留南窯灣和木橋頭兩個自然村,涉及161戶500多位村民,馮忠良就是其中的一位。南窯灣村和木橋頭村周邊地塊都已開發,這兩個自然村建設年代較早,垃圾成堆,道路狹窄,治安形勢複雜,基礎設施不完善,曾經髒亂差的村容村貌與周邊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僅制約著城市的發展,也影響了村民的生活。

2017年9月7日,南窯灣、木橋頭兩個自然村啟動簽約,廣大徵遷戶積極響應號召,支持配合城中村改造,首日簽約率就達到55%;10月7日全部完成簽約; 12月7日全部拆平……

門崗、地下車庫、精緻的住宅樓、綠色的草坪、清爽的道路,周邊學校、公園、菜場等配套一應俱全,從過去的老舊房到今天的新樓房,馮忠良切身感受到了生活質量的提升。“改造清零”專項行動,在刷新城市顏值、發展速度的同時,也改善了徵遷戶的生活環境。目前全市累計完成城中村改造簽約36975戶,拆除33081戶,拆除面積1373.22萬平方米。評估了馬上籤約、簽約了馬上騰空、騰空了馬上拆除、拆除了馬上清理,緊跟城中村改造的腳步,分房安置工作也迅速落實。

與此同時,為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提升城市品質而實施的保障性住房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湖城白蓮花路的市北分區28號地塊安置房項目,主要安置環渚街道邵家墩村等地的村民,共有住宅2000餘套,整個工程預計2019年6月交付使用;今年初動工的金田家園安置房二期建設工程,可解決近千戶安居問題……可以預見,越來越多徵遷戶將迎來美麗舒心的新家園。

過渡房裡享溫暖

7月18日,在吳興區環渚街道“老年人過渡房”中, 78歲的王蘭紅正在與89歲的鄰居李阿發聊家常。看到記者過來,王蘭紅熱情端水招呼,提起過渡房裡的生活,老人一臉笑容。

王蘭紅是環渚街道金鎖村的村民,自今年3月30日金鎖村城中村改造啟動簽約後,村民積極響應,僅用1個月時間,金鎖村525戶農戶全部完成簽約、騰空。“拆舊換新是好事,但我和老伴年紀都大了,對於安置前的租房過渡,當時還很擔心,租不到房子怎麼辦,房租太貴怎麼辦。”上個月,當王蘭紅懷著期待的心情,拿到鑰匙打開了環渚街道準備的老年過渡房時,眼前的一切打消了之前所有的顧慮,“雖然是30多平方米的小戶型,但各項居住功能完備,帶有廚房、衛生間,還有簡單裝修,只需把舊屋的傢俱、家電搬過來,就是一個很像樣的家了。”王蘭紅說,以前的村屋潮溼昏暗,因為養家禽的緣故,門前道路總是又臭又髒,現在住的過渡房乾淨清爽,醫護人員、志願者經常上門服務,住得很舒心。

王蘭紅所住的過渡房,在環渚街道就有500餘套,用來解決金鎖、瑤臺、後莊、邵家墩四個村70歲以上老人的租房困難,在城中村改造完成前,老人們可居住在過渡房中,安享老年生活。

吳興區道場鄉將唐南村廠房的集體宿舍改建成過渡房,解決了70多戶高齡老人的租房問題;仁皇山街道在徵遷範圍內的適宜區域中選擇三所徵遷房屋,按照一臥一廚一衛的標準改造為臨時過渡用房,優先用於壟山村(湯家潭村、王家潭村)老人、殘疾人的過渡安置……在拆舊建新的過渡期間,如何讓村裡的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得到妥善安置?一個個“老年人過渡房”,給出了溫暖答案。

養老金裡享保障

去年10月8日,太湖旅遊度假區仁皇山街道白雀村吳家墩6隊城中村改造啟動簽約,首日簽約率達95.2%,僅三天時間完成全部62戶簽約任務。

吳家墩6隊房屋徵遷以後,土地得到綜合利用,失地農民領取了社保,養老有了保障。“去年10月就參保了,每個月600多元的養老金待遇,讓我感覺自己是真正的城裡人了。”作為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的受益者,65歲的潘妙金高興地說,以前在村裡做點小買賣維持生計,還是蠻辛苦的,現在不用打工就有固定收入,日子過得很有盼頭。

除了養老金,潘妙金其實還有另一份經濟來源。“現在的房屋出租收入,同樣得益於舊房徵遷,我們老兩口連同兒子一家三口,按照徵遷協議安置了2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和1套50平方米的房子,大的自己住,小的出租了。”因為房子地段不錯,那套5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就有1000多元,潘妙金的兒子把這筆收益孝敬了父母。

新樓房住上了,錢也領上了,從村民變為居民,不少徵遷戶的生活質量實現了質的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