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產業研究院:拼多多商業維權大起底

Kopu產業研究院:拼多多商業維權大起底

Kopu導讀:3億人都在拼的拼多多,無疑是這半年來逆襲京東淘寶的新電商模式平臺,面對商家罰金去向維權,商戶糾紛被放大,拼多多諸多委屈,就算商家恐難在法律上獲得支持,但拼多多通過此次事件需要考量的不只是苛政打假,更要溯源供應鏈,精細信息流。

6月8日,全國"掃黃打非"辦表示對拼多多涉嫌出售黃暴商品展開調查。6月13日,少數商家在拼多多總部進行集體維權,與現場安保人員爆發肢體衝突,背後的維權群將近千人,聲勢浩大。不斷髮酵的輿論使得這一新晉電商黑馬站在了風口浪尖上。商家們指責拼多多平臺凍結賬戶資金,平臺申訴渠道又不通暢,因此只得採取維權行動。保守估計維權商家們的被凍結資金已過億元。雖然在維權事件爆發後,拼多多在官方聲明中再次解釋了這筆被凍結資金的去向,稱凍結款項均賠付給了消費者,拼多多分文不取。但是商家通過找到消費者核實,證實了消費者並未收到拼多多的賠付款。這讓商家們開始質疑拼多多通過對商家罰款來謀求私利。Kopu產業研究院認為,拼多多所面臨的遠遠不只是解釋資金動向這麼簡單。

Kopu解讀:規則多如星,苛政猛於虎

與淘寶天貓盈利模式相同的是,拼多多的電商商業模式在於廣告信息流,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曾表示,"拼多多沒有任何的進場費,也不收任何佣金,同時,我們也沒有任何的廣告費用,拼多多的流量是不需要錢的。"但免廣告費、免佣金的代價則是,拼多多上商品的價格,一定要比淘寶低,還包郵。

Kopu產業研究院:拼多多商業維權大起底

拼多多也宣稱始終站在用戶角度考慮問題,也就是說消費者第一的絕對價值觀,加上與淘寶相比沒有支付寶這樣成熟的錢包工具,使得拼多多不得不採取更多規則來限制商戶的運營,從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而拼多多此次商戶集體維權,要點則是控訴拼多多"假一罰十"、假貨處理規則、描述不符合規則、虛假髮貨規則、保證金規則等過於嚴苛,並且在糾紛產生時,平臺也過於偏向於用戶,商家缺乏自證渠道,出現問題,拼多多也基本是無條件賠付用戶,面對此種苛政和不平等條約,商戶們自然不幹了。

Kopu解讀:供應鏈優化要比漫天廣告來得實在

拼多多從來不缺流量,除卻熱門綜藝的大方贊助或者魔性廣告曲帶來的爆點,現在又正值世界盃期間,拼多多當然也沒閒著,央視五套黃金時段也有拼多多大量廣告。如果拼多多是一隻木桶,那麼流量絕對是它最長的木板,但同時,這隻木桶存在的短板確實不少。

與過大流量形成對比的是,拼多多的品牌形象和供應鏈急需優化調整。

首先是供應鏈問題,受益於黃崢和他團隊創業拼多多前積累的豐富電商經驗,他們可能最早意識到也是最早著手去解決的這個問題。今年上半年拼多多的兩次大型媒體活動,都是聯合創始人達達帶隊下到供應鏈基層,試圖傳達出拼多多在供應鏈端的努力成果。儘管意識很早,行動也很快,在紙巾和農產品等品類裡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畢竟拼多多創業至今才三年,又是全類目運營,供應鏈關係積累相比起阿里京東來說仍很淺。因此,這次維權事件的背後主要是C店和小b群體,實際上映射的仍然是拼多多的供應鏈問題。

Kopu產業研究院:拼多多商業維權大起底

另外,品牌形象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沒有品牌的代工廠也更容易接受拼多多這樣的流量平臺,由於沒有品牌的包袱,它們之間的合作更為順暢。相比起來,知名品牌商們在面對迅速崛起的拼多多時態度就頗為搖擺。這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用戶花費遠遠比在天貓淘寶更低的價格購買商品,但拼多多平臺低價商品又決定了商品質量的不確定性,最終導致用戶到手的商品質量殘次或者缺少售後保障,一旦用戶維權,直接導致店鋪關閉,觸發懲罰機制,鉅額貨款凍結的結果,商戶訴求未果,只能走上肉身維權的道路。這是商戶不願做的,也是拼多多不想看到的。所以,Kopu產業研究院認為,拼多多在精細化運營這條道路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擁有3億日活的拼多多,能否在此次輿論漩渦後重整旗鼓,認清並處理電商平臺的運營問題,還需要時間的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