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晚報》聯合多家媒體 已找到8位新縣英烈的後人

英雄犧牲地尋找烈士後人 英雄家鄉助力英魂歸故里

“尋找革命烈士後人”公益項目 已找到8位新縣英烈的後人

信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長喜 周 濤

《信陽晚報》聯合多家媒體 已找到8位新縣英烈的後人

本報記者採訪崔玉胡烈士的後人崔錫應(左二)信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長喜 攝

《信陽晚報》聯合多家媒體 已找到8位新縣英烈的後人

記者在採訪王安德烈士的外甥王德鈿(右二) 信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長喜 攝

《信陽晚報》聯合多家媒體 已找到8位新縣英烈的後人

崔玉胡烈士的親屬合影 信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 濤 攝

近日,信陽晚報聯合今日頭條、河南商報等多家媒體,與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聯動,共同發力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革命烈士尋找後人。87位河南信陽籍英烈的信息逐漸完善公佈之後,本報立刻行動起來,與民政部門一起尋找烈士後人。截至7月17日,已有8位新縣籍烈士的後人被找到。

“前幾天,我們看到今日頭條啟動了‘尋找革命烈士後人’的項目,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也希望通過媒體,尋找葬在紅軍烈士陵園的外省籍紅軍烈士的親人後代。”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薛元勳館長說。6月27日,今日頭條宣佈發起“尋找革命烈士後人”項目,尋訪在革命戰爭年代犧牲的革命烈士後人。隨後,根據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公佈的烈士名單,本報立即行動,查找信陽籍烈士,尋找烈士後人。

在本報微信公眾號發出該消息後,17日10時許,新縣民政局方面與本報取得聯繫。“目前有3位烈士後人的信息得到確認。”新縣民政局優撫股股長陶良普說。昨日下午,本報記者趕赴新縣,對烈士後人進行尋訪。

走過崎嶇山路,記者首先來到新縣陳店鄉梅花村。這時,崔玉胡烈士的後人、71歲的崔錫應已經得知大伯的消息。由於不善言談,他叫來了表姑父胡有芬。胡有芬告訴記者,他愛人的爺爺崔世朋就是老紅軍,是崔玉胡的本家長輩,當年兩人一同參加了紅軍。他在一次戰鬥中負傷後與部隊失散,但崔玉胡繼續跟隨部隊戰鬥。

“‘胡’應該是‘湖’。”胡有芬介紹說,“爺爺後來講述說,崔玉胡家有三兄弟,分別取名湖、河、清,崔玉胡是崔錫應的大伯,當時尚未婚配。根據當地風俗習慣,崔錫應過繼給崔玉胡。多年來,崔錫應一直打聽崔玉胡的消息無果。這次,看到了尋人的消息,跟我掌握的消息基本一致,我就找到崔錫應說了這事兒。”

面對記者,崔錫應情緒激動。他表示,下一步,他打算前往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掬一抔父親的墓土帶回家鄉,立碑紀念。

隨後,記者又來到陳店鄉程七村王崗組找到烈士王安德的外甥王德鈿。“我的母親叫王安香,1987年去世。她只有兩個哥哥王安興和王安德。大舅至今杳無音信,二舅王安德也是這兩天才有消息。”王德鈿說。其實,王德鈿並不是完全不知道二舅的信息,20世紀70年代,母親王安香通過多方打聽,就知道二哥在四川犧牲,但因無能力尋找,也不知具體位置,一度放棄尋找。現在又有了具體消息,他打算去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看看二舅和其他烈士,並把二舅墳頭土帶回家鄉,葬在姥姥姥爺墳旁。

這期間,又有其他鄉鎮民政所的工作人員向新縣民政局反映稱,有新的烈士後人被找到。

“在所公佈的87位信陽籍烈士名單中,有43位烈士是新縣籍。”新縣民政局優撫股股長陶良普告訴記者。他表示,得知該消息後,新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該項工作,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幫助烈士尋找後人;縣民政部門立即發動,通過民政部門工作信息群、電話等方式通知各鄉鎮、村開展全面排查;聯繫各姓氏文化研究會查詢家譜核對信息。

截至記者發稿時,已經有崔玉胡、杜定厚、楊樂洋、王安德、高德清、張佰志、肖永貴、楊裕富8位新縣籍烈士的後人核對後確認。

下一步,本報記者將繼續尋找烈士後人的工作,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