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老區信陽喜訊不斷——
5月23日,信陽明港機場首次迎來民航客機,由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的東航空客A320機型客機成功降落信陽明港機場,明港機場試飛工作成功完成,信陽百姓即將圓夢藍天;
6月1日,復興號動車組G553作為始發車在信陽東首次開跑,票價不變,顏值更高;
6月4日至5日,全省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暨“四好農村路”建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與會人員對我市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暨“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頻頻點贊;
7月16日下午,河南潢川機場項目簽約儀式在潢川縣政府五樓會議室舉行,既圓了潢川人民的機場夢,也為潢川打造立體交通樞紐奠定了堅實基礎……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市不斷加大交通設施項目建設爭取力度,陸水空立體交通運輸網絡體系初步形成,老區人民享受到的交通紅利亦紛至沓來。
交通+項目:風生水起興工業
“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達九州”“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承東啟西、連南貫北”,描述的就是信陽發達的交通網絡。
縱貫南北的京廣、京九鐵路和G106、G107以及京港澳高速、大廣高速公路,橫穿東西的寧西鐵路、G312、滬陝高速公路和淮息固高速公路,在信陽境內形成三副巨大的“雙十字架”,通達城鄉的10條省道和密佈豫南大地的農村公路網,加上穩步推進的淮河航運工程,形成了以高速為主骨架、以國省道幹線為支脈、以農村公路為血管、以內河航運為輔助的綜合交通網絡。高鐵開通後,信陽到鄭州1小時,到武漢40分鐘,到合肥、南京、上海都很快捷。通達的交通網絡,讓信陽與很多大中城市幾乎進入了同城時代。
“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2.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50公里,國道、省道通車裡程1454公里;全市鐵路通車總里程537公里;全市水路通航里程371公里。”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經濟發展,交通保障,物流先行。擁有立體交通網絡的信陽,擁有了中原經濟區連接東南沿海的前沿優勢,搶佔了沿海地區產業向中部地區加速轉移的“橋頭堡”位置,為發展商貿物流、打造現代物流樞紐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作為河南三大省級物流園區之一的信陽金牛物流產業集聚區,已形成倉儲物流、機械加工配送、印刷包裝、家居物流、農產品物流五大產業集群,已入駐規模以上企業達70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億元,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實現稅收3.3億元,從業人員達2.4萬人。
信陽國際家居產業小鎮、保稅物流園區……一個個大項目的落戶,增後勁、促發展、活商貿,全市商貿物流業發展亮點紛呈,振奮人心,加快了信陽建設全國現代物流樞紐的步伐。
交通+產業:美麗鄉村入畫來
“憶往昔,羊腸小道行車難;看今朝,大路朝天換容顏。”我市農村公路建設同樣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記者從市交通局獲悉,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2.3萬公里;交通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4%,居全省第5位。
6月2日10時許,潢川縣仁和鎮連崗村終點站, 70多歲的村民陳秀珍老人帶著孫子輩的幾個小孩乘著“村村通”公交,前來連崗鄉村旅遊景點遊玩。
嶄新的空調大巴,外觀漂亮,車廂整潔,座椅舒適,老人一臉滿意:以前板崗村到連崗村不通公交車,孫子輩的小孩每到週末都要吵著到這來遊玩。因為農村路況差,她不敢讓幼小的孩子單獨來,自己年邁體衰又不能騎三輪車帶他們來。2017年12月,“村村通”公交通到了家門口,讓他們“抬腳就上車,1元到終點”,讓他們隨時來隨時回,便捷,實惠、安全。
目前,潢川272個行政村都通了“村村通”客車,無論遠近乘車只需1元錢,為村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摸索出了“四好農村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中“運營好”的新路子。
初夏的光山,草木蔥鬱,一條條整潔的水泥路在田野、山間延伸,農副產品走出去,生產資料運進來……談起交通給生活帶來的變化時,文殊鄉東嶽村村民管榮啟高興得合不攏嘴:“抬腳踏上水泥路,出門能坐公交車,到縣城比趕集都方便!”2017年,光山縣道018線貫通,這個貧困村的2209位村民從此告別出行難的歷史,幾代人夢寐以求的事情終於變成現實。
6月4日,光山縣聯興油茶公司總經理陳世法帶著工人開車管護油茶園。以前需要幾天時間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要半天。“園區修通了道路,節省了大量時間。”陳世法說。2008年,陳世法返鄉創業,承包荒山荒坡近3萬畝,發展油茶產業,打造司馬光油茶園。該縣秉承“產業發展到哪裡、公路就修到哪裡”的理念,在丘陵起伏的園區內新建改建園內主幹道15公里,山林路80公里,為茶園建設提供了堅強的交通保障,交通+產業已生根開花結果,園區年產值近億元,油茶產業帶動農民就業2000多人,精準幫扶609戶1831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800元,為當地實現2018年整體脫貧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修成一條公路、帶動一片產業、致富一方百姓。 農村公路建設帶動了產業發展,大大小小的荒山荒地變成了金山銀地,一個個鄉村實現了蝶變。
交通+旅遊: 宜居城市美名揚
“信陽有好山好水好風景,交通又十分便利。目前,信陽正在走茶產業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之路,我認為大有可為!”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姚靜波在第25屆茶文化節上說道。
從1992年到2018年,每一屆茶文化節,與會外地客商嘉賓口中無一例外都會提到一個詞——信陽的區位優勢。
暢通的交通網絡,既方便了我市群眾出的去,又便利於外地群眾進的來。
人間四月芳菲盡,申城茶香意正濃。今年“五一”小長假恰逢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藉助茶節的人氣,我市旅遊接待高位增長,旅遊市場全線走紅。市旅遊局市場監測數據顯示,4月28日至5月1日,全市共接待遊客34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和47%。
與此同時,小而美的農家樂、民宿經濟,遍佈信陽的山山水水。藉助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農戶把“賣山頭”“賣生態”與“賣山貨”結合起來,把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三美”融合,讓田園風光與農產品共同升值,也把宜居信陽的名片傳得更遠,叫得更響。
更值得期待的是,明港機場建成通航後,不僅為信陽及周邊地區人民增加了便捷的出行方式,更將方便區外的遊客及商務人員前來旅遊、辦公,將大大帶動我市的旅遊業發展,極大地改善投資環境,給力經濟發展。
東風浩蕩滿目春,蓄勢待發正當時。顯而易見,在發展中逐步構築起來的立體交通網絡必將暢通天地,成為信陽經濟騰飛的堅強基石,成為延伸信陽人民夢想的“黃金通道”。(壓題圖為我市107國道和312國道交匯處的十里河立交橋,道路兩側新植的樹苗綠意盎然。本報記者 王哲 攝)
閱讀更多 信陽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