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失敗,是因爲刺客聯盟中有一重要人物沒等來

荊軻刺秦王失敗,是因為刺客聯盟中有一重要人物沒等來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幾位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眾多政績顯赫的皇帝中要說最厲害的還得算是秦始皇嬴政。始皇帝自然是皇帝這個職業中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第一個敢吃螃蟹的往往很有勇氣。秦始皇為了實現統一,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這一折騰不要緊,一下子就拉深了六國臣民對始皇帝的仇恨。

於是自從嬴政做了皇帝,有明槍有暗箭,搞刺殺的前赴後繼就沒斷過。歷史上最有名的應該是荊軻,秦舞陽,高漸離這一干人組成的刺客聯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是荊軻跟太子丹易水分別時吟唱的散文詩,詞曲鏗鏘,慷慨悲壯。後來到了唐朝,有個很小就會《詠鵝》的駱賓王也寫過一首類似緬懷的詩: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歷史的滔滔江水奔流了數百年,悲壯的氣氛一絲也沒有消減。

荊軻刺秦王歷史上翔實記載,這是古往今來策劃最周密,成功係數最高的一次刺殺。但是百密一疏,荊軻似乎身未動就預料到了刺殺的結果。因為易水分別前他一直在望眼欲穿等待一個人,這個人的身份撲朔迷離,但是這麼重要的一次行動,能值得荊軻左等右等的一定是個分量極重的厲害角色。

荊軻刺秦王失敗,是因為刺客聯盟中有一重要人物沒等來

漢劉向所寫《戰國策.燕策三》中有載:“荊軻有所待,欲與俱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荊軻遲遲不動身的原因原來是在等一位朋友,由此推測這個約定肯定是事先約好的,至於朋友爽約的原因歷史上沒有記載,荊軻自然也沒有說。因為身旁的太子丹猜疑荊軻臨陣怯場心生猶豫了,所以接著就使出了激將法: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

士可殺不可辱,何況荊軻這等級別的壯士。太子丹此話一出,荊軻坐不住了,這個計劃最後能完成到哪一步只有實施者心裡最清楚,所以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沒處理好,荊軻被迫匆匆出發了。結果大家都知道,功敗垂成,荊軻秦舞陽雙雙命喪當場。

那麼荊軻要等的這人究竟是誰呢?當然不是高漸離,因為送別現場高漸離曾經親自為荊軻伴奏演唱。“至易水上,既祖 ,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據史學家推測這位高人很可能是後來謀劃刺殺過秦王的張良張子房。因為按照荊軻,高漸離以及張良刺殺秦王的時間,只有他的刺殺原因最靠譜。

秦滅六國前,張良原是韓國丞相之後,如果韓國不滅亡,張良完全可以繼承父業穩穩當當地高官得坐。《史記.留侯世家》有載:“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錐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 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荊軻刺秦王失敗,是因為刺客聯盟中有一重要人物沒等來

可惜的是由於身單力孤,張良若干年後謀劃的刺殺也沒成功,如果當初真的是他參與了荊軻刺秦王的刺客聯盟,也許荊軻就不會唱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