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傳》伍:荊軻

太史公司馬遷的筆下共寫五位刺客,荊軻是最濃墨重彩的一位,《刺客列傳》總共五千字,而寫荊軻就佔了三千字,可見太史公對荊軻故事的重視。五位刺客中,要論知名度最高,非荊軻莫屬,這當然得益於太史公的丹青妙筆,也和其刺殺的人物乃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有關,當然高漸離的那句風蕭蕭兮易水寒更是無意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公元前232年,在秦國做人質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國,懷著對秦王嬴政的仇恨,以及對秦國日益兼併列國並即將威脅燕國的憂慮,燕丹開始謀劃對秦國的復仇。

燕丹和嬴政本做過一段朋友,早年,他二人本均在趙國做人質,並相處甚歡,同是寄人籬下,二人可謂患難之交。但當嬴政返秦且太子丹又為質於秦時,嬴政卻對這個舊友無絲毫禮遇之意!

為此,燕丹對嬴政懷恨在心。從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秦王嬴政的為人,一個對朋友都這麼絕情的人,又怎麼會對百姓好?

《刺客列傳》伍:荊軻

燕丹想要採取的復仇方式簡單又直接,那就是派遣刺客刺殺秦王。於是,他遍訪朝中要臣以及民間高士,想要尋求一名合適的刺客!

最終,他得到了荊軻。

自此之後,荊軻被太子丹奉為上賓,日日好生伺候,以上舍居之,珍奇之物時常進奉,“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總之就是豪房、豪車、美女、寶物,恣其所取!如此善待荊軻,並非太子丹多麼仁義,他要養著這麼一個大刺客,將來尋找機會用來刺殺秦王!

《刺客列傳》伍:荊軻

荊軻此人,以刺殺秦王留名於史,但他並非只會舞槍弄劍的武夫,史書記載其好讀書擊劍。書讀得怎樣已不可知,但根據史籍的記載,荊軻的劍法或許並不高明...

荊軻曾經仗劍遊列國,路過榆次時,曾和蓋聶論劍,二人劍法不一,發生爭執,蓋聶怒目視之,荊軻便轉身離去,之後逃離了榆次。由此可見,其劍法並不如蓋聶。

到了燕國,荊軻結識了一個燕國狗屠和擅長擊築的高漸離,荊軻好飲酒,三人常於鬧市之中飲酒海吹、放歌狂歡(估計狗肉沒少吃),旁若無人!

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估計是歷來英雄豪傑的本色!

燕丹養著荊軻這樣一個劍客數年之久,秦國終於打到了燕國的邊界,秦將王翦攻破趙國,俘虜趙王,趙國滅亡,進兵至燕國南境。兵臨城下,太子丹感到了危機,於是刺殺秦王終於被提上了日程。

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荊軻建議用秦國逃將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膏腴之地督亢的地圖作為獻禮,以接近秦王。但燕丹不忍心為了取信秦王而殺死走投無路前來投奔的樊於期。

荊軻於是私見樊於期,陳以大義,並將密謀之事告於樊於期,全家被秦王所殺的樊於期為向秦王報仇,遂慷慨自刎,將自己的頭顱送與了荊軻。

太子丹雖不忍心殺樊於期,但事已至此,也無可奈何,乃函封樊於期人頭和督亢地圖,準備裝遣荊軻。

萬事俱備,只差一把鋒利的匕首,和一個敢死的勇士做副手。

匕首好求,太子丹很快得到了一把鋒利的匕首,並以毒藥淬之,使其有見血封喉的效果。

至於副手,荊軻本欲等其自己的朋友而來,但其人居處較遠,遲遲未能來到,太子丹心急而催荊軻。

燕國有個十三歲的少年,叫秦舞陽,年紀輕輕就殺過人,走在路上人不敢與其對視,於是太子丹決定讓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正是這個決定導致了行動的失敗,如果太子丹能夠多一點耐心,歷史可能就是是另一種結局...但歷史沒有假設,更不允許重來,每個人都只有一次選擇的機會。

在易水相別之際,太子丹及其賓客皆身著白服,淚灑河邊,高漸離更是擺築而擊,悲痛而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刺客列傳》伍:荊軻

易水送別

荊軻策馬而去,始終未回首!

於是驚天地、泣鬼神之一幕,就在咸陽秦庭內上演……關於行刺的結局,稍微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到了秦庭之上,未見過大場面的秦舞陽“色變震恐”,完全失去了刺殺秦王的勇氣,荊軻一人持事先藏於地圖中的匕首追殺秦王,最終失敗被殺。

一身孤膽也好、匹夫之勇也罷,荊軻作為一個刺客,雖然刺殺秦王沒有成功,但也不枉其一生:他曾經差一點就讓當時星球上最具權力之人命喪黃泉。

這種壯舉,世所少有。僅憑這一點,荊軻足以名垂後世。

對於荊軻刺秦的故事,數千年來論聲不絕,文人騷客如此、市井黎庶亦如此。

陶淵明有一首詩《詠荊軻》,最為有名: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