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大清帝国的贸易蜜月期

当年多尔衮带领八旗子弟进驻北京,留给他的几乎是一座空城,上到国库,下到达官贵族的私房钱,都已经被李自成洗劫一空。然而烂摊子远远不止这些,李自成在西北扯起十万大军,四川还有张献礼忠,东南亦有南明小朝廷。多尔衮要派军南下,又要安抚前明遗老,还要防止各路叛乱,这些都是要用钱的。而当时来钱最快的方法,就是铸造铜币。然而当时中国黄铜的开采量极低,甚至都不够市场需求的保有量,在铜币紧缺时,还要以白银作为货币进行补充。

日本和大清帝国的贸易蜜月期

顺治时期,大清帝国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咱们黄铜不多,但是海外有些国家却多的是,日本就是一个黄铜矿藏很丰富的国家。八旗子弟并不擅长经商贸易,于是顺治钦点,曾经为满清贩运过物资的,山西八家商贩为“皇商”,组织船队前往日本进行黄铜贸易。由于当时台湾在反清将领郑成功的控制下,沿海的制海权被台湾把控,这些“皇商”受到台湾方面的极力打击,贩运回来的黄铜很少。

日本和大清帝国的贸易蜜月期

到了康熙时期,清朝统一台湾后,康熙进一步加大了对日贸易力度。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废除针对台湾的“迁海令”,颁布“展海令”,允许百姓出海经商。一时间日本长崎港来往商船成倍增加,互市贸易盛况空前。中国商人除了收购大量黄铜外,还将中国盛产的瓷器、茶叶、布匹等销往日本,甚至还将收购欧洲的商品高价转手卖给日本。一时间日本黄铜、铜币大量外流,造成日本国内主要口粮大米价格剧烈波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废除货币,以大米代替货币的行为。

日本和大清帝国的贸易蜜月期

日本幕府为压制黄铜出口带来的贸易逆差,颁布了“贞享令”,规定每年中国船在长崎港贸易额不得超过白银六千贯,荷兰船不得超过三千贯。贸易总额超过白银六千贯后,禁止此后该年入港的其他中国船进行贸易。这一政策造成日本长崎港互市贸易锐减,遏制了日本本土黄铜的大量外流,起到了稳定日本国内市场的作用,此后不少中国商船在日本沿海开始走私贸易。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为进一步防止日本黄铜外流,幕府公布“正德新令”,限制每年进入日本海域的中国船不得超过30艘,一经发现立刻驱赶。此后中国对日贸易更是进一步锐减。

日本和大清帝国的贸易蜜月期

雍正时期,中国开始严格执行海禁。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逐年增多,雍正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以各种手段组织外国人来华贸易。后来因东南沿海各省税收锐减,雍正同意适当开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日本在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各国的滋扰,也开始实行海禁,昌盛一时的中日贸易就此沉寂,但民间仍有少量贸易来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