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娴:一才子管皇帝的家事,最后太子说不留活口他就没命了

我国的历史想李艾推崇文人墨客风流才子,所以每个王朝都有一些多才多艺的才子史册记载千载留名,明朝时候自然也是大才子小才子不少。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参与编过《永乐大典》人才——解缙。

曾雅娴:一才子管皇帝的家事,最后太子说不留活口他就没命了

解缙是江西吉水人,从小就是个机智少年,善于对对联,填诗词工书画,基本是个全才了,这年洪武年江西考进士他是第一名,所以人称解解元。第二年不到二十岁的解缙就意气风发地赴京赶考去了。当时过殿试他被录为二甲进士。解缙的文章气势磅礴、文笔犀利,本来主考官要点他为一甲,拟为“状元”人选。但朱元璋对首科会试十分关注。因为就在开考前的二月丙寅日夜晚,有一颗大星出现在天空,颜色赤黄,闪闪有光,朝东北方向行进,朝廷专司观星宿的官员说:“是为文士效用之占。”十分相信术数的朱元璋特别高兴啊,他登基以来第一次开科会考取士,就出现这样吉祥的征兆,于是在殿试前亲自调阅了一二甲策论,见解缙字迹大气文笔新颖,又敢说真话切中时弊,殿试中又见他才华出众,想钦点他为状元,但有权臣进言说:“首开科甲,当取吉祥名以顺国运民心。解缙字大绅,"缙"、"绅"俱"解",都不够大吉。”朱元璋虽然对这位才子很欣赏但因为十分相信这些说法就把状元名次给了另一个名字吉祥的考生。

但朱元璋解缙才气是依然看重的,《明史》上说朱元璋对解缙“甚见爱重”,但见他年纪还小须慢慢历练,就令解缙做中书庶吉士,在皇帝身边做秘书。庶吉士并非正式官职,,但“常侍帝前”,就十分厉害了也看的出权力的确够大。年轻的解缙就这样轻易步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仕途高峰。自然就会有个性有傲气,就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万言书》给朱元璋看,《万言书》全篇看上去阐述了自己的施政新理念,实际上字字句句直指朱元璋的各种错误和缺点,比如批评朱元璋刑罚严苛台纲不肃苛捐杂税太重小人当道等等。

朱元璋发怒杀人是如麻的,对那些拐弯抹角讥笑他的人及劝谏之人基本没好下场,但朱元璋看到这个后生的文笔居然没生气还夸他有才。这让解缙以为自己真的可以任性,做一个骄傲的才子了。

一次解缙负责个送公文的任务,竟然跑到到兵部要求派两随从跟着。史料记载:“解缙尝入兵部索皂隶,语嫚。”意思就是我有重要任务执行,给我派两个人吧并且语气十分骄傲。并与兵部人员就引起了对冲,展开了一场毒舌对骂最后以解缙大赢结束。但得胜的解缙遭到兵部官员的报复。兵部最高长官、尚书沈潜就皇帝朱元璋面前告状弹劾解缙说他“非礼”。之前也有官员告过才子的傲慢,朱元璋听听就算了,这次朱元璋就不姑息了,一道圣旨就贬他到江西老家做了个监察御史。

后来朱元璋去世明成祖朱棣又重用了解缙,一次他与解缙无意说起立太子的事。朱棣喜欢第二个儿子朱高煦。但解缙真的不是聪明人,这皇帝的家事你只能随着皇帝的意怎么能自己拿注意呢,他说高煦做太子肯定会引起皇室纷争,不如立你喜欢的长孙高炽为太子,次子高煦为汉王。朱棣想了下觉得对就令解缙告天下。也让高煦对解缙充满敌意。不久解缙又背上了阅卷不公正的罪名朱棣将他贬到广西,被贬在外的日子不好过,解缙中途就他偷偷进了一次京城私下找过太子。结果被高煦的人发现,说他私觐东宫,必有隐谋。等成祖归来于是高煦马上告诉朱棣:“解缙私自拜见了太子,又很快离去,必定是有阴谋,而且来了京城还不来见您没有一点臣子的样子!”

 朱棣也觉得这个才子太目中无人不久就找解缙一个多管闲事的罪名就让他入狱了。在一个大雪纷纷的冬天,高煦忽然想起解缙还没除掉,担心哪天朱棣又要重用他,于是就下令要灭口,于是让人用酒灌醉他,最后把他扔在野外冻死了。可怜一代才子就这样稀里糊涂丢了性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