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縣通海:泉通東海的傳說

位置:泗縣草廟鎮

距離:位於泗縣草廟鎮東,距宿城約117公里

從泗縣縣城出發向東,過了草廟鎮不遠,有個很大的村子,叫通海。這裡有2010年重新修建的通海亭,還有那個通海古井“通到大海”的傳說。

泗縣通海:泉通東海的傳說

傳說,還得從古汴河——也就是當地人說的老濉河岸邊的那口古井說起。1000多年前,通海原名叫“青龍鎮”。有一年夏天,在青龍鎮北的老濉河岸邊,突然就陷出了方圓一米多的土井,深無底。這個土井常年向外冒水,水質優良、甘甜可口。於是乎,老濉河有土井的消息就傳開了,十里八村的人們都到這個土井裡舀水喝,就連泗州城裡的人都用瓦罐、水桶灌滿井水,挑進城裡燒水喝。

泗縣通海:泉通東海的傳說

民國初年,通海街那時還叫“青龍鎮”。街上有個叫吳昌宣的,此人德高望重,樂善好施。他體諒村民經常來濉河岸邊的井裡挑水不便,就組織人用石塊圈井。據說,當時圈井的時候,井裡的水往上冒,影響圈井進度。吳昌宣便號召街上附近住戶,每家出一床棉被填堵,並帶頭把自家的棉被抱來堵土井水。街坊鄰居看到後,也都紛紛效仿。圈井成功後,幾十床棉被一下子就被從土井裡向外冒的水衝了上來。當時,圍觀的人見棉被衝出來,又見到從冒出的水中淌出了烏龍、魚蝦等海里的東西,就信口說:“這土井通海啊。”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著。領頭的吳昌宣就說:“以後我們這個青龍鎮就叫通海鎮吧。”直到現在,人們一直沿用“通海”這個名稱,通海已與地方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滄海桑田。這口通海的土井,已在老濉河兩次清淤拓寬之後,“消失”在河床裡了。村內幾位50多歲的村民告訴記者,大約30年前還曾見到這個井,還曾喝過井裡的水,確實甘甜可口。

已經80歲高齡的村民包開復,在講述昔日繁華青龍鎮的時候依舊滿臉自豪。老人告訴記者,一輩輩傳下來的說法是,早在北宋年間就有了青龍鎮。青龍鎮的形成是依託運河的航運。最早,是包姓和陳姓的兩位先人到此地開設旅館。慢慢的,這裡匯聚人口,形成了漕運要地。後來,隨著運河的興廢,這裡也漸漸趨於平靜了。(文/圖 範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