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買套360萬的房子,會影響生活質量嗎?

本文作者系挖財錢堂社區達人:小影子攢錢記

我想買套360萬的房子,會影響生活質量嗎?

前幾天有粉絲諮詢小影子到底要不要買房。家裡人想買,但是她卻覺得買房一下子就要花百來萬,每月還要還貸款,再加上養娃,壓力太大。一方面不希望改變目前“無債一身輕”的狀態,另一方面看著房價蹭蹭蹭地漲又怕錯過。

小影子今天給大家分析下,做買房決策的時候要考慮哪些問題。

情況介紹:

小X一家三口,孩子即將上學。

家庭年收入48萬元、年支出15萬元,存款200萬元。

目前跟父母同住,另外小家有套小房子用於出租。

是否需要買房?

對於買房,小X的言談中看來,更傾向於不買,目前她也確實是家裡“不買房”的主力軍,主要就是覺得負債壓力大,怕成為房奴。在小X看來,房子就是買了用來住的嘛,現在也沒覺得住著不舒服,又花錢又費力,買來幹嘛?

SFA分析

那麼,我們來分析下買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這裡教大家一個分析模型——SFA:

S-Suitable,適用性,是否適合當前的狀況,即實施了有什麼好處。

①改善居住環境。這一條目前對小X來說可能並不是很突出的效果。目前夫妻倆分居兩地,小X跟父母住不覺得不方便。但是如果一家三口搬到自己的小房子居住,50㎡的房子裡本身就比較擁擠;另一方面,等孩子上小學之後還需要老人接送,就更住不開了,換一套至少兩室以上的房子是很必要的。

②擁有不錯的學區。小X的孩子即將上小學,目前小X家的房子是沒有學區的,換房首選就是學區房了。而且,學區房有更強的升值空間,以後想要出手也會比較容易。

③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小X所在的城市,是一個比較被看好的準一線城市,雖然目前房價走勢撲朔迷離,不過部分城市未來還是有升值空間的。

F-Feasibility,可行性,是否有足夠的資源(主要是錢)進行這個項目。

買房所需的資源,主要是資金方面的。小X家目前有現金及股票200萬,當地比較好的房子3-4萬/㎡,買房的首付和稅費還是能夠湊齊的。同時,雙方父母也表示如果買房,可以支援一部分現金。

A-Acceptability,可接受性,主要決策者是否會接受。

在小X家,比較不想買房的是小X本人,怕買房之後擔心會降低生活質量。如果既能買房又不影響生活質量,買總價多少的合適呢?

我們可以採用“倒推”的算法。

不降低生活質量,即保持年支出額不變或者略微高一些。最近一年小F家的支出是15萬多,一般結餘率在50%以上是比較好的,不過如果剛剛開始還房貸,30%左右也可以接受。按年收入48萬元算,70%即33.6萬元,扣除支出15萬元,即有18.6萬元可用於還房貸,每月1.55萬元。

根據還貸額推算可貸款金額,按目前商貸5.88%的年利率(上浮20%)、貸款20年,等額本息還款,每月還貸1.55萬元,可以貸款220萬元。

也就是說,小X可以首付140萬元、貸款220萬元,買一套總價360萬左右的房子。

如果購買了新房,她家目前閒置的那套自住房也可以用於出租,預計租金3500元。再加上可以盤活公積金,每月房貸實際支出僅六七千元,佔小X家收入的17.5%,鑑於小X家目前結餘率還是很高的,對生活品質影響不大。

我想買套360萬的房子,會影響生活質量嗎?

房子動不動就是幾萬塊一個平方,幾百萬一套,我們很容易被總價嚇到,實際上我們比我們以為的更“有錢”,買房也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難。

小X是年初諮詢我的,現在他所在的城市已經限購了。雖然分析完小X表示要去看房,但是後來因為各種事情耽誤,小X依然錯過了這趟車。雖然省去了看房的麻煩,但是也要為了孩子上學奔波了。如果房子是剛需,算算你能調動的資源足夠買房,那就出手吧。房價走勢撲朔迷離,但是一二線城市大跌的概率還是不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