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百日大招商半程盤點 洽談項目超300個 省長自爆營商環境短板

海南百日大招商半程盘点 洽谈项目超300个 省长自爆营商环境短板

時代週報記者 陳澤秀 發自廣州

自4月13日中央宣佈支持海南建設自貿區以來,一百餘天過去了。5月初,海南提出百日大招商(項目)活動,被官方認為是“一場招商引資的主攻戰和攻堅戰”。

海南省商務廳招商處處長陸豫山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活動實施以來,海南省領導、各部門、各市縣通過點對點方式對接洽談的項目超過300個。目前已經簽約或達成合作意向的項目已超過100個,項目主體包括中國旅遊集團、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保利集團等中央企業,淡馬錫、畢馬威、德勤、戴德梁行等外資企業,以及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公司。

“中央給了海南很多優惠政策,加上海南擁有多年建設國際旅遊島的經驗,在發展旅遊、休閒養老等第三產業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後李長安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但另一方面,相對全國,海南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人才比較匱乏,區域發展不平衡,在吸引外來投資方面,還存在一些弱勢。

政府:瞄準知名企業,點對點招商

5月1日,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擴大)會議,決定從5月底開始組織開展百日大招商(項目)活動,並以此為標誌,拉開海南自貿區(港)建設全球招商序幕。

“在前期籌備階段,我們制定了百日大招商(項目)活動實施方案。同時,梳理了124項招商任務,包括旅遊業、熱帶高效農業、醫療健康、現代金融業、高新技術等重點領域。”陸豫山表示。

5月20日,百日大招商(項目)正式啟動,以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緊緊圍繞十二個重點產業、“五網”基礎設施等謀劃項目,瞄準世界500強、全球行業領軍企業和知名品牌企業招商,重點包括總部企業、中介服務機構、園區開發建設平臺和產業項目四類。

與以往舉辦大型推介會為主的招商方式不同,百日大招商重點突出點對點招商、一對一談判,“這種思路和方式上的轉變,是今年招商工作的一個重大特點。”陸豫山說道。

今年,海南省政府還成立了招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海南省常務副省長毛超峰任召集人,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等省直部門參與。陸豫山表示,聯席會議主要解決招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推進的事項。譬如,根據區域功能定位,統籌全省產業佈局,確定重大項目落地市縣(園區)。

此外,新的招商工作考核辦法也正在制定中。“招商思路和方式的轉變,意味著原來的考核辦法已不適用。今後,招商工作考核將更側重於項目開工率、資金到位率以及稅收、就業等情況。”陸豫山說道。

儘管百日大招商只持續到8月底,但這並不意味著百日以後就不招商了。“根據經驗,從啟動建設自貿區起3-5個月的起步階段,會掀起一股投資熱潮,是招商引資的黃金時期。”海南省副省長彭金輝在5月20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強調,對海南來說,招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今年下半年,海南省商務廳還將加強點對點招商,引進一批大企業、大項目。同時,充分發揮海南自貿區(港)招商工作聯席會議作用,推動簽約項目儘快落地開工,產生實效。此外,海南省政府還將出臺《關於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指導意見》,規範招商工作程序,完善招商工作機制。

企業:項目推進的速度更快了

5月21日,光大集團與三亞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為百日大招商活動啟動後,投資三亞的首家世界500強企業。該協議的簽署,距離雙方上次在北京會談僅17天時間。

此前,光大集團在三亞總資產超過200億元,其中包括2012年成立的光大環保能源(三亞)有限公司(下稱“光大環保”),主要負責實施三亞市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在三亞投資發展的6年期間,光大環保累計處理了三亞市生活垃圾超過143萬噸,提供綠色電力超過4.5億度,成為海南乃至全國同等規模企業中的標杆。

“三亞營商環境比較公正、規範,政府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是項目得以順利、高效推進的重要原因。”光大環保總經理助理範高文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百日大招商之後,每個月,政府部門都會主動了解公司的情況,包括項目進展的程度,需要協調的問題等,“明顯感覺到項目推進的速度更快了,政府的服務也更加精細化了”。

據範高文介紹,光大集團高度重視光大環保業務的發展,要求公司進一步與政府加強環保業務合作,推動三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的規劃和落實,助推三亞生態文明建設。

與光大集團一樣,今年以來,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陸續進駐海南。4月,支持海南建設自貿區的中央12號文件出臺後,阿里巴巴集團成為第一家與海南省政府簽約的企業。7月10日,國際領先的專業服務機構普華永道正式入駐海口,成立普華永道中國在海南省的第一個分支機構。

海南省市場主體註冊量快速增長,也反映了自貿區建設的火熱程度。海南省工商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南全省市場主體總量突破70萬戶。尤其是近兩個多月,全省新增企業超過1.5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中旬,海南省工商局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措施,規定申請註冊登記註冊資本(金)在100萬元以上(含100萬元)的企業名稱時,允許冠以“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貿區”的區域表述字樣。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截至7月16日,海南全省共有74家企業以“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貿區”冠名。

一家公司地址位於海口的冠名企業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從新聞報道中得知可以冠名“海南自貿區”後,公司開會討論決定更名,希望藉此提高知名度。“準備好相關資料,提交工商部門,差不多3個工作日就完成了更名手續。”該負責人稱。

提高政府的執行力

招商引資的同時,海南直視短板。7月11日,海南召開七屆省政府第二次會議,海南省省省長沈曉明自爆家短,列舉了海南各級政府執行力不強的十大現象,其中涉及招商和營商環境的有三條。如海南2017年招商引資簽約396個,卻有251個簽約項目尚未開工;地方政府向企業承諾的優惠政策,在招商成功後無法兌現等。

同一天,7月11日,海南省發改委公佈的2018年上半年海南省經濟運行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海南發展仍存在社會管理投入相對不足、消費環境問題仍較突出、高質量就業崗位供給不足、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等問題。

李長安建議,在招商過程中,海南政府應該著力改善投資環境。第一,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確保各項政策真正落實;第二,加快人才的引進,促進人、財、物的聚集;第三,實現區域的平衡發展,人均收入提高了,消費能力才會上升,企業就願意到海南投資;第四,政府要轉變觀念,膽子大一點,步子快一點,才能闖出一條發展道路來。

“補短板必須從長計議,發展教育事業是補短板的根本所在。”海南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海南大學教授王毅武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招商引資一定要和引進人才聯繫在一起。相比於其他領域的招商引資,引進國內外優質的教育資源,既是招商引資,又是引進人才,效益倍增。此外,教育還可以源源不斷地為各行各業培養人才。

從短期來看,王毅武認為,要提高政府管理的認識水平、工作能力和整體的配套條件,塑造一流的營商環境。事實上,為了提高幹部服務自貿區建設的專業能力,7月初,海南省委從相關省直單位、各市縣選派了100名幹部,分赴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及上海、福建、廣東等7省市自由貿易試驗區跟班學習3個月。同時,首批44名從中央部委、其他省市和自貿區選派的幹部,也已經到海南各有關單位掛職。

為進一步提升招商引資工作成效,範高文建議,政府要建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跟蹤服務和項目責任人制,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成立服務協調小組,明確工作目標職責和責任人,制定跟蹤服務制度,幫助投資者解決項目建設和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變管為幫”,實現一辦到位、一幫到底。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