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進了公家單位,寫公文就要注意這些

2018年的省考已經結束,而2019年國考的複習已經開始,國考備考過程中,公文題絕對是大家繞不過去的坎,尤其從2013年開始,國考試卷對公文題的考察力度加大,考察兩道公文題已經是家常便飯,而根據歷年的閱卷情況來看,公文題的得分並不如盡如人意,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學員在答題時寫出了很多不相關的話,囉嗦冗長,造成言之無物。而這也是考察大家的概括能力,那麼大家在寫公文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到言簡意賅而又言之有物呢?

梁實秋先生曾說:“文學作品無不崇尚簡練,簡練乃一切古典藝術之美的極則。”其實這一點也適用於公文協作,因為簡潔正是公文寫作的一個基本要求。也就是說言之有物,短文長看;言之無物,長文短看。對於公文來說,應做到立意精闢,結構精巧,材料精當,敘議精到。要做到這幾點並不容易,須得下一番功夫。同學們不妨可以從以下幾點做些努力。

首先,在考試的時候一定要審清題幹中的對象。也就是說考試中要求寫的公文是寫給誰看的,是上級領導還是普羅大眾,這樣在動筆寫作時才知道哪些該寫,哪些不必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只有這樣公文才能凝而不泛,有較強的針對性。這也就是寫作上的“看人下菜碟”。

大家可以換位思考一下,申論的本質是模擬行政,也就是機關單位用什麼,申論的考試就考察什麼。如果在機關中寫一篇公文,行文的對象若是上級機關,公文中就要少引用上級精神,少講道題、少發議論;如果是下屬單位,也要分分層次,在敘述的詳略和側重點上都應有所區別。下面看看申論中出過的一道題。

例:p市某村的生豬養殖進入信息化時代。假如你是該村駐村幹部,要向其他市縣養殖村的管理人員介紹經驗,請根據“給定資料3”,寫一篇在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稿。

通過審題我們可以得知,“我”的身份是駐村幹部,“我”面對的對象是其他市縣養殖村的管理人員,要向他們介紹經驗,所以我們可以大膽判斷,這篇公文的主體部分應該是多寫對策,如果材料裡出現了大篇幅的其他村存在的問題,那麼我們就可以略寫甚至不寫,因為他們就是來“取經”的,而這些問題他們會比“我”更加清楚。所以只有明確了對象,瞭解其需求,這樣在考試中公文寫作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詳略得當,拿到高分。

華圖教育 王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