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開國將軍建國後有何經歷 老帥嘆「解放軍之最」

核心提示:1980年1月,吳克華將軍調任廣州軍區任司令。臨赴任前,葉英劍元帥不無幽默地對他說:“老吳,你五任司令員,堪稱解放軍之最呀!

這位開國將軍建國後有何經歷 老帥嘆“解放軍之最”

吳克華 資料圖

本文摘自:鳳凰網歷史,作者:大風號·掌心歲月,原題:這位開國中將建國後的什麼經歷被老帥驚歎為“解放軍之最”

1929年從江西弋陽參加紅軍的吳克華,被列為第四野戰軍著名戰將之一,1955年獲授開國中將軍銜。

傳奇的是,在建國後的數年裡,吳克華曾任解放軍炮兵司令、鐵道兵司令;成都軍區、烏魯木齊軍區、廣州軍區司令。這些還不包括他1950年任四野15兵團副司令和後來的華南軍區參謀長兼海南軍區司令、濟南軍區第一副司令。

1980年1月,吳克華將軍調任廣州軍區任司令。臨赴任前,葉英劍元帥不無幽默地對他說:“老吳,你五任司令員,堪稱解放軍之最呀!”

吳克華在戰爭年代參加和指揮過無數次戰役戰鬥,其中他最難忘的,也是他打出威名的塔山阻擊戰。

1948年夏,遼瀋戰役拉開了序幕。攻打錦州是戰役的重中之重,而拿下錦州必須堵住敵人增援必經的塔山。

東野決定由所屬四縱承擔塔山阻擊任務。時任四縱的司令便是吳克華,莫文驊為政委。

錦州被圍後,蔣介石於10月2日急飛瀋陽,決定以5個軍12個師的兵力組成增援兵團,馳援錦州,同時下令空軍、海軍予以配合,準備在錦州外圍與解放軍決一死戰。

東野總部在給四縱的命令中強調,“錦州能否攻克,關鍵在於塔山”;“要堅守陣地,寸土不失!”吳克華於10月4日接到命令後,立即率部進入陣地,並作了戰前死戰動員。

10月10日凌晨3點,敵趁我陣地尚不鞏固之機,在重炮、飛機、軍艦的火力支援下,出動4個師的兵力向塔山發起全面進攻,拉開了塔山阻擊戰的帷幕。

此戰細節廣為人知,不用贅述。這場後來揚名天下的阻擊戰整整打了6天6夜。四縱指戰員頑強以一個縱隊3個師的兵力,成功阻擊了4倍於己的敵人猛烈進攻,塔山陣地巋然不動。

作為遼瀋戰役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塔山阻擊戰,是解放軍戰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為殘酷的陣地堅守防禦戰。

戰後,四縱34團被授予解放軍“塔山英雄團”稱號,吳克華也被譽為“塔山名將”。

吳克華1929年參加紅軍後,經歷了長征,抗戰時成為八路軍的支隊司令員、旅長、師長,膠東軍區副司令。

1948年11月17日,已改號為四野四十一軍的四縱,在軍長吳克華和政委莫文驊率領下開進關內。1949年1月18日,平津前線司令部電告吳、莫二人:“傅作義將軍已同意接受和平改編,由四十一軍負責與傅作義部交接城防”。

四十一軍在入城前,按照毛主席、中央軍委的要求,進行了為期一週的政策紀律教育。各師,團層層動員,召開黨員大會,士兵大會,仔細落實接防任務。

1月30日,北平傅作義部隊20萬人按要求向解放軍指定的區域集結。1月31日至2月2日,四十一軍順利入城接手北平防務。

駐防伊始,四十一軍44個連隊分佈在北平城區具有重要價值的各個工廠,倉庫,銀行,名勝古蹟等目標上,吳克華挨個巡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率領部隊又在北平打了一個漂亮的遵守紀律勝仗,贏得京城百姓交口稱讚。

知名民主人士胡愈之等人親自贈送給四十一軍一面繡有“仁義之師”四字大旗,至今存放在首都軍事博物館內。

新中國宣告成立,北平改名北京。吳克華受命移交北京防務,率四十一軍與兄弟部隊一起南下,先後參加瞭解放桂林,玉林,化縣、潮汕,東江,西江、北江等大中城市的作戰。

文革”中,吳克華遭到林彪、四人幫一夥迫害,1967年至1974年被關押了七年多。

1975年4月,中央軍委任命吳克華為鐵道兵司令員。為完成建設青藏鐵路任務,1976年8月,已經63歲的吳克華,硬是沿海拔三千多米的青藏線逐段考察,一站一站地蹬上了崑崙山。

1977年9月,吳克華改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兩年後,調任烏魯木齊軍區司令員,之後再赴廣州軍區任職,成為任大區司令員職務最多的開國將軍。

有則傳聞說,1979年2月,吳克華將軍赴任新疆軍區。當時正值中蘇關係緊張之際,邊境一線謠言很多,人心浮動。吳克華將軍知此,特地帶上正在生病的夫人張銘,舉家飛抵烏魯木齊。到任某日傍晚,他輕鬆地攜夫人、子女步行上街,觀景購物,談笑風生。烏魯木齊市民見之,很快傳開:鎮守邊關的司令都這麼安閒自若,百姓還怕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