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太上皇一世英武,竟被親兒子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趙雍是戰國時有名的英主,也就是晉國權臣趙盾的後代,三家分晉而有趙、魏、韓三國,趙國傳了若干代後到趙雍。趙雍十五歲登基坐殿時,中原一片混亂,趙國連年征戰不得安寧,國力明顯弱於楚魏秦齊。趙雍在國內賢臣的輔助下,加上他自身的精明強幹,通過縱橫捭闔,聯韓扶燕拒齊壓秦;在軍事上推行胡服騎射,極大地提升軍事實力,穩定北方;同時開疆拓土,去掉中山國這個心腹之患的同時向西北擴張,設雁門雲中兩郡;大會天下諸侯,確立“強國”地位。用了三十年時間,把趙國由一個貧弱之國變成了雄踞北疆比肩秦楚的強國。可見趙武靈王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皇帝,可是這樣一位皇帝,卻落得活活餓死的結局。

這位太上皇一世英武,竟被親兒子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像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將王位傳給趙何,即後來的趙惠文王,本意是想讓趙何在臣子的輔佐下主抓國內的政事和經濟,而自己則主抓軍事擴大版圖維護穩定。這樣,可以讓趙何提前鍛鍊治理國家,不致將來突然接班引起趙國混亂,另外一個考慮就是因為他經常在外征戰,如意外戰死沙場,不至於導致國內動亂。

在父子倆聯手的蜜月期,趙軍南爭北戰,拓地千里,虎狼之國秦國也被他玩弄於股掌,能與巨無霸楚國分庭抗禮。這個時候趙武靈王看到了一絲統一天下的希望,心中卻後悔將權利交給趙何。

這位太上皇一世英武,竟被親兒子活活餓死

而另外一邊趙雍的大兒子,原先的太子趙章也不甘心蝸居在北邊的代地,他想奪回本屬於他的權力。在代相田不禮的策劃下,趙章開始聯絡趙都邯鄲的勢力,伺機造反。

而趙武靈王也看出了他大兒子的意圖,加上心底的那一絲野心,想出了一個導致他最後悲催結局的昏招:以兒制兒,利用兩個兒子相互爭鬥的機會,他再趁機復位。

這位太上皇一世英武,竟被親兒子活活餓死

沙丘之變

再趙武靈王的推動下,很快趙章就利用沙丘選墓的機會造反,結果失敗,被趙惠文王的軍隊攻入沙丘宮殺死了,還包圍了趙武靈王的內宮並遣散了所有的宮人,將趙武靈王一人圍困在宮中。趙武靈王一世英雄,最後竟然落到了掏鳥蛋充飢的地步,被困三個月後,最終餓死於宮中。這就是歷史著名的“沙丘之變”。

最戲劇性的結尾是,趙惠文王在獲悉父親餓死之後,痛苦一場,舉國哀痛。而這正是日後皇帝與“太上皇”之爭的最經典橋段——奸人“矯詔”作亂,矇蔽聖聽,離間骨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