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太上皇一世英武,竟被亲儿子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赵雍是战国时有名的英主,也就是晋国权臣赵盾的后代,三家分晋而有赵、魏、韩三国,赵国传了若干代后到赵雍。赵雍十五岁登基坐殿时,中原一片混乱,赵国连年征战不得安宁,国力明显弱于楚魏秦齐。赵雍在国内贤臣的辅助下,加上他自身的精明强干,通过纵横捭阖,联韩扶燕拒齐压秦;在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极大地提升军事实力,稳定北方;同时开疆拓土,去掉中山国这个心腹之患的同时向西北扩张,设雁门云中两郡;大会天下诸侯,确立“强国”地位。用了三十年时间,把赵国由一个贫弱之国变成了雄踞北疆比肩秦楚的强国。可见赵武灵王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可是这样一位皇帝,却落得活活饿死的结局。

这位太上皇一世英武,竟被亲儿子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像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王位传给赵何,即后来的赵惠文王,本意是想让赵何在臣子的辅佐下主抓国内的政事和经济,而自己则主抓军事扩大版图维护稳定。这样,可以让赵何提前锻炼治理国家,不致将来突然接班引起赵国混乱,另外一个考虑就是因为他经常在外征战,如意外战死沙场,不至于导致国内动乱。

在父子俩联手的蜜月期,赵军南争北战,拓地千里,虎狼之国秦国也被他玩弄于股掌,能与巨无霸楚国分庭抗礼。这个时候赵武灵王看到了一丝统一天下的希望,心中却后悔将权利交给赵何。

这位太上皇一世英武,竟被亲儿子活活饿死

而另外一边赵雍的大儿子,原先的太子赵章也不甘心蜗居在北边的代地,他想夺回本属于他的权力。在代相田不礼的策划下,赵章开始联络赵都邯郸的势力,伺机造反。

而赵武灵王也看出了他大儿子的意图,加上心底的那一丝野心,想出了一个导致他最后悲催结局的昏招:以儿制儿,利用两个儿子相互争斗的机会,他再趁机复位。

这位太上皇一世英武,竟被亲儿子活活饿死

沙丘之变

再赵武灵王的推动下,很快赵章就利用沙丘选墓的机会造反,结果失败,被赵惠文王的军队攻入沙丘宫杀死了,还包围了赵武灵王的内宫并遣散了所有的宫人,将赵武灵王一人围困在宫中。赵武灵王一世英雄,最后竟然落到了掏鸟蛋充饥的地步,被困三个月后,最终饿死于宫中。这就是历史著名的“沙丘之变”。

最戏剧性的结尾是,赵惠文王在获悉父亲饿死之后,痛苦一场,举国哀痛。而这正是日后皇帝与“太上皇”之争的最经典桥段——奸人“矫诏”作乱,蒙蔽圣听,离间骨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