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身体的生死,同样用诸法随缘解决

生死是人生大事,也可以说是根本大事,假若生死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那么我们的一切活动从生命最终结局这个角度来看,实在是不同形式的等死而已。因此,对生死问题的研究,应该是我们一切活动的重中之重。

要研究生死问题,就要首先弄明白哪是自己。许多人往往把身体当做了自己,那么我们就先从这个角度来研究生死问题,也就是研究身体的生死。

一 身体的生死

社会上大多数人对身体的生死表现的很无奈、很无助,不得不被动地等待着最终的必然的死亡,他们无可奈何地等待着那恐惧的结果,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来麻醉自己,希望以此来减轻对死亡的恐惧。

对于身体的生死,我们学佛人用“诸法缘起”这个理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诸法缘起,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条件论。也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条件组成的,如果组成事物的条件不存在了,该事物也就不存在了。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也是由种种条件组成的,假若把组成身体的条件破坏掉,身体也就不存在了。身体是由哪些条件组成的呢?我们知道身体是由许多器官组成的,其中心肺是两个很重要的器官,假若这两个器官不工作了,身体也就无法继续生存了。因此,如果能自主地解决心肺的生死,也就能够自主生死了。

心肺,作为物质的一种,同样无法逃出“诸法缘起”这个理论,它们同样是由各种条件组成的,是由哪些条件组成的呢?当然首先是由肉质组成的,此外,当我们受到突然的惊吓或者听到出乎意料的高兴事,心肺活动会变得异常起来。这说明心理是心肺的一个组成条件,心肺是由心理的某一种状态作为支撑的。这样,如果我们从心理入手,把心理活动调整到一个异于平常的水平,使之达到另一种状态,心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我们通过打坐,把身体调整到禅定状态,很轻易地就能自主生死。古往今来,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有的人总是很固执地认为:心理活动是身体的一种功能,就像锋利是宝剑的功能一样。在科学的问题上他们简单地想当然地、因而也是错误地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把取类比象作为论证的依据,在生死问题上他们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顽固的认为身体是自己,因而总在改良身体。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也的确得到了一些成果。比如他们可以得到一个意生身,也就是得到一个经过改良的高级的身体。

但无论怎样高级,也终究不过是物质而已,因而也必然逃不出诸法缘起的理论。诸法缘起和诸行无常是不可分离的两个理论,因此无论怎样高级的身体最终也必然会被无常夺去的,他们的努力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空,这个概念,把许多人都迷住了,还有那麽多偏空,顽空,真空,妙空等等,搞得人眼花缭乱。 佛陀为了破除人们住色生心这个错误,为之说空,以诸法缘起无自性为之开示。我们知道,有的人是想通过禅定得到解脱,但即使是最高级的禅定也决不可能断掉分别念。这时候他必须通过观“空”来伏下分别念。在生活中,我们一个人一旦因为受到沉重打击,就会心中空空,这时候往往灰心灭智,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自然不会产生那么多念头。有禅定经验的人都知道,禅定是一种非常清明的境界,你现在有什么思想,禅定中照样有。

因此,在禅定中观空,同样会因为灰心灭智而伏下念头。他会因为念头不起而认为是开悟了,是解决生死了,从而落入偏空,佛把这些人的灰心灭智斥之为焦芽败种。我们可以看到,他还没有开悟,因为他只不过是用“空”这个念头代替了其他念头,是用一个妄念代替了其他纷乱复杂的念头,不是真正的断念头,因而不起大用,只能暂时给生死告一个长假。我们知道虚云大师当年在终南山闭关,一坐十五天,锅中煮的土豆长很长的毛都不知道,这就是因为落入了空见,不能大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