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這些具有創新基因的科技巨頭們會不會搶占晶片行業的領地?

中興通訊是全球第四大、中國第二大通訊設備製造商,佔全球通信設備市場的10%,中國通信設備市場的30%。如果出局,意味著中興、英特爾、高通等上下產業鏈供需企業每年上百億的交易頃刻消失或者轉移。

作為一個文科生,我搜狗了一下芯片到底怎麼生產出來的。

未來,這些具有創新基因的科技巨頭們會不會搶佔芯片行業的領地?

一個形象易懂的描述是:芯片製造的過程就如同用樂高蓋房子一樣,先有晶圓作為地基,再經過層層往上疊的芯片製造流程後,就可產出必要的IC芯片。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中國的房子的確發展起來了,不過芯片這種房子並沒有蓋好。如果不是中興事件,人們對芯片信息的檢索很可能依舊冷淡。

4月14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公佈對中興通訊制裁的兩天前,馬化騰到訪新華三集團杭州總部的一條消息被隱匿在信息洪流裡。馬化騰的這次造訪看起來並不僅僅是參觀那麼簡單,這條一百多字的消息說:

紫光董事長趙偉國、紫光股份董事長&新華三總裁兼CEO於英濤陪同參觀。趙偉國董事長向馬化騰一行介紹了紫光集團的發展歷史,和打造世界級芯雲科技產業巨頭的願景與舉措,以及目前在芯片和雲計算領域所取得的技術研發優勢、市場領先地位,尤其是在3D NAND閃存芯片研發、存儲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並展望了2018年的發展規劃。

兩天後,美國商務部公佈了中興通訊的制裁。中興事件發生後再來看這條豆腐塊信息感覺很不一樣,紫光芯片或許已經在馬化騰的戰略投資名單裡了。在芯片領域,紫光和中芯國際是國內位於第一梯隊的兩家體量相對大的公司。

在這之前,騰訊曾領投了一家可編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資料顯示,這家公司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可編程芯片,能以 6.5MB/s的速度處理網絡數據包。

中國互聯網界兩個神一樣存在的公司,一個是阿里,一個是騰訊。兩家在戰略投資領域就像在賽跑:有阿里的領域一定有騰訊,有騰訊的領域也一定有阿里。除了競爭搭建護城河的需求,兩家佈局如此一致的原因在於:他們都在想未來的事。

4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全資收購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

資料顯示,中天微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大規模量產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的公司,嵌入式CPU IP Core是系統芯片的“大腦”。

阿里只是選了一個熱度事件發生的時間宣佈這件事情,實際上,阿里對芯片的佈局早在四年前就開始了。

4年前,阿里開始投資中天微。同時,阿里巴巴還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鑑、耐能、翱捷科技等5家芯片公司。阿里佈局芯片的理由很充分:

“在業務方面,阿里巴巴有在‘城市大腦’、物聯網等領域的佈局,必須要考慮從芯片到連接、到雲端一體的解決方案。我們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通過我們的技術投入、業務場景帶動,來推動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阿里CTO張建峰說。

阿里達摩院還組建了芯片技術團隊,進行AI芯片的自主研發。可以初步判斷,阿里走的是一條產業路線,區別於騰訊的股權投資。

互聯網應用科技巨頭們在芯片領域的佈局已經成為趨勢。

據Bloomberg報道,Facebook目前正在招募一個全新的技術崗位。

有專業人士解讀了這份招聘啟事:

該研發團隊將打造“端對端的SoC/ASIC、固件和驅動程序開發組織” 。此處的SoC是指系統級芯片,後者ASIC“專用集成電路”則表明,Facebook計劃研發的這款芯片,有更加特殊的應用場景。

結論是:這是一個半導體專業研發團隊,以打造屬於自己的芯片,未來或應用到Facebook發佈的硬件產品、數據中心的服務器等方面。

Facebooke相比美國老牌的科技巨頭們,在芯片研發和硬件生產上的佈局還是晚了些。

2010 年蘋果便開始推出自主芯片。目前A系列芯片在市場上已應用到第11代,最新款的 iPhone均採用了這款處理器。不過,蘋果只做研發,生產就交給了三星和臺積電去做。

Google已經自主研發芯片多年,因圍棋比賽聞名的AlphaGo系統,便是採用了Google自主研發的芯片。

亞馬遜有一個449名員工規模的芯片團隊。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設計芯片,支持亞馬遜新一代Echo產品,提高語音助手Alexa的響應速度與服務質量。

相比阿里和騰訊這種互聯網應用企業,互聯網硬件巨頭佈局芯片“理所當然”。英特爾、三星等,從芯片的設計、製造、封測都是由自己完成。不過,芯片領域,自主研發和生產這種模式投入巨大,設計研發和建廠生產的費用都比較大。蘋果、高通、展訊採取了研發和生產分工的模式,主做研發設計。臺積電是專門從事芯片代工生產的公司,全球有近6成的芯片代工都是由臺積電完成的。

國內的半導體企業至今沒有一個臺積電體量的企業。

缺人才,是一個原因。

臺積電,在半導體領域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這家成立於1987年的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企業。2017年,市場佔有率56%。2018年一季度,合併營收85億美元,淨利潤30億美元。董事長張忠謀被稱為半導體教父。

大陸也有一個半導體教父,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他也是臺灣人。

另一個臺灣人也是這個行業的傳奇,英偉達的黃仁勳。1963年他出生在臺灣省臺北市,9歲的時候與家人移民美國。大學畢業後在硅谷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芯片設計師。1993年1月,英偉達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成立,主要業務是設計芯片。黃仁勳擔任CEO。1999年,芯片行業迎來了發展的大爆發,率先將顯示芯片業帶入GPU時代。現在的英偉達是全球GPU第一大生產公司。

另外,研發成本高也是行業發展的較高准入門檻。

有錢,又具有天賦創新基因的互聯網應用企業巨頭們把鏈條延伸到上游的硬件生產,而且選中了芯片,原因很容易明白:芯片是整個互聯網硬件設備的中樞大腦。誰都想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腦。

未來,這些具有創新基因的科技巨頭們會不會搶佔芯片行業的領地?這個結論是值得期待的。

至少在中國大陸,發展了近20年的半導體行業並沒有出現一個超級巨無霸企業。現在,阿里和騰訊進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