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穷帽 拔穷根 他们的做法被贫困户点赞!

摘穷帽 拔穷根 他们的做法被贫困户点赞!

网络图

公益性岗位保增收 贫困户送锦旗表感谢

近日,在界首市光武镇黄寨村新村部门前,建档立卡贫困户黄金超、黄金民、黄管理三位残疾人共同把一面印有“心系贫困户、奉献真爱心”的锦旗送到村部,表达他们实现公益岗位就业务工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光武镇黄寨村是2017年贫困出列村,又是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内贫困户年龄大、技能少、动力弱,技能型就业岗位和外出转移务工困难,影响短期脱贫致富和激发内生动力的目标。贫困村发展、贫困户脱贫,长期靠产业、短期靠就业。针对以上问题,黄寨村在光武镇党委政府和界首市人社局、水务局、林业局、公路局等等单位的指导下,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全力解决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零就业”问题。

黄寨村扶贫车间招商企业为技能型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光武镇黄寨村就业扶贫车间招商企业惠鑫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订单生产外贸服饰的服装企业,总投资60多万元,安装电动缝纫机50多台,年加工销售外贸订单服装16万多件,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人,工人平均工资3000多元,最高可达4700元,目前公司还在加紧培训新上岗员工20多名。在这家企业务工的贫困户大部分都是通过技能培训的技能型工人,能够熟练的掌握缝纫技能,全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针对非技能型、年龄偏大的、动力不足的贫困户,黄寨村开发了94个公益性岗位,涉及光伏发电维护员、图书管理员、乡贤理事会、护林员、护路员、护河员、防火员、环境卫生等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适中、劳动技能要求不高的公益性岗位、根据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专长来进行岗位分配,每人每月收入可增加500元,全年务工收入6000元左右。

通过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既解决了公共环境和服务设施无人管护的问题,又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黄寨村在近两年的扶贫工作中,还加大产业到户特色种植和养殖的扶持力度,形成了产业+就业+保障的立体化脱贫攻坚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彻底扫除了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发救济的惰性思维。

(宋海洋)

舒庄:“战区”作战“摘穷帽”产业兴旺“拔穷根”

近日,走进界首市舒庄镇大顾村,处处是喜人的景象:村头的扶贫车间人头攒动、机器轰鸣;环绕小村的沟塘荷叶田田,荷香扑鼻;村民房前屋后的鲜花娇艳绽放,美不胜收。

“俺大顾村变化这么大,做梦也不敢想呀。”脱贫户杨继建对大顾村的变化感受真切,“去年俺家脱了贫,往后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啦!”

像大顾村一样,该镇2个村顺利摘掉贫困“帽子”,在这场向贫困宣战的全民战役中,该镇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镇之力向脱贫摘帽发起冲刺。

舒庄镇分管扶贫的专职副书记尹伟告诉记者,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镇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围绕脱贫目标精准发力,真扶贫、扶真贫,实干干实“摘穷帽”,攻坚克难“拔穷根”。

该镇实施战区作战,成立10个项目攻关组,科学分解脱贫攻坚任务,每组分别由一名党委委员或副镇长长任组长。党委书记、镇长以上率下带头干,推动了全镇各级干部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全镇3个贫困村、4个非贫困村,全部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同时,该镇在贫困户原有帮扶责任人的基础上,配备了7名素质高、肯吃苦、事业心强的同志担任“信息员”,每周带着任务、带着感情入户走访。开展农村党组织“争星晋位”活动,树立一批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扶贫典型。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该镇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全面实施产业帮扶、公益岗位、金融扶贫、光伏扶贫和扶贫车间“五个全覆盖”,确保了贫困群众增收有渠道、致富有门路、脱贫能持续。

该镇将产业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扶持自身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其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发展快的种植养殖及加工项目。建起8栋扶贫车间,覆盖所有贫困村。扶贫车间引进藤编、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600多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

以发展促脱贫,以脱贫促发展。该镇注重在脱贫攻坚中谋划新发展,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富民强镇的脱贫之路。

(姚易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