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扶贫故事」九件实事“帮穷亲”,智志双扶“摘穷帽”

「湖北宜都扶贫故事」九件实事“帮穷亲”,智志双扶“摘穷帽”

组图1:湖北宜都红花套镇财政所潘万全为帮扶户殷耀俊助销土鸡摘录


「湖北宜都扶贫故事」九件实事“帮穷亲”,智志双扶“摘穷帽”

组图2:农历2017年腊月21,潘万全帮扶户覃远桥与客户结算土鸡销售账


「湖北宜都扶贫故事」九件实事“帮穷亲”,智志双扶“摘穷帽”

组图3:2018年9月21日,潘万全帮扶户殷耀俊的妻子把宰杀洗净后的土鸡交给预定户

「湖北宜都扶贫故事」九件实事“帮穷亲”,智志双扶“摘穷帽”

组图4:2018年3月14日,潘万全帮扶户殷耀俊夫妇在自留山场所捡鸡蛋、准备土鸡青草


【来自湖北宜都的扶贫故事】九件实事“帮穷亲”,智志双扶“摘穷帽”


【头条号/万亩橘香】“我今天是以两重身份来参加评议的,一是村民小组长,二是镇人大代表。对于财政所的工作,我认为他们的作风蛮扎实,这主要从潘会计帮助我同组的邻居、贫困户殷耀俊的几件事情上来证明,我们组的群众那是发自真心的赞扬……”9月19日,湖北宜都市红花套镇“九届”人大代表蔡士兰和另外5名人大代表在财政所开展镇直单位工作评议。蔡代表缘何为潘万全“竖大拇指”?背后有哪些暖心的故事?

53岁的党员干部潘万全,是财政所的农经专管员。2015年,根据镇党委统一安排,潘万全与渔洋溪村在册贫困户殷耀俊结成精准扶贫帮扶对子。3年多来,潘万全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帮助殷耀俊一家人点燃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

9件实事,桩桩帮在“为难处”

殷耀俊今年47岁,家住偏远的渔洋溪村4组,2003年在当地高速公路施工放炮中因操作不当导致双目失明。全家仅有不到0.7亩责任田和50多株柑桔树,妻子覃远桥在家务农和喂猪,收入十分有限。女儿殷红艳2016年考取黄石理工学院,每年需培养费、学杂费、生活费、衣物费等开支约2万元。

2015至2017年,潘万全和财政所先后为殷耀俊办成了“六件实事”:主动奔走,协助争取计生“关爱女孩”助学扶持金3000元;争取残联助学扶持金1000元;为他家在宜都农商行红花套支行完成“三星信用等级”评定,协助办理手续,获得4万元贫困户贴息贷款,用于支持养猪购买饲料;2016年,向财政所党支部反映殷耀俊家贫人勤境况,争取了2000元的慰问助学金;2017年8月财政所支部会上,潘万全再次反映了帮扶户的困难。8月31日,所长张为民带领4名干部集体走访,将2000块助学金转账凭据送到覃远桥手中;2017年寒假期间,张为民联系协调,为殷红艳争取到在宜都农商行红花套支行实习机会,让她体验生活,勤工俭学并获得1200元政府补贴。

帮助解决交通工具。今年3月,覃远桥利用她家自留山宽广的自然条件,用山竹拦成天然养殖场所,喂养了600多只土鸡。由于覃远桥住在偏远的石桥子(老地名)山区,路程长、道路窄,加之覃远桥又不会骑车,给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潘万全积极争取,财政所一次性支持3800元,帮助购置了一辆三轮摩托车,覃远桥学到驾驶证后,遇有客户购买土鸡蛋和土鸡子,及时送货上门。

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在山里喂养土鸡,离不开技术指导。潘万全与与镇畜牧兽医中心一起,为覃远桥送去4瓶杀菌药水,指导她建起了鸡舍,建议喂养了3只鹅、防止野兽侵袭山鸡。

主动联系土鸡销路。与所有在镇政府食堂进工作餐的同志们联系,热心推介,今年7月以来,截止发稿,潘万全累计义务助销达267只、销售金额12000多元。预计到今年春节前,覃远桥还可获得销售收入16000多元。

一封书信,句句折射“帮扶情”

2017年,我妈妈看见农村散养的土鸡很好卖,也想在自己的自留山上散养200来只试一试,因为到我家的村级道路很窄,还不好错车,她又担心养的土鸡没有销路,所以非常的犹豫不决。潘会计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回来给财政所领导反映了我妈的担忧。张所长专程来到我家,对我妈说:‘你尽管散养,200只土鸡子,我们财政所的干部包你来销售!’有了张所长这句保底的话,我妈的信心大增。2017年喂了200多只土鸡,财政所12名干部带头买了80几只,还热心介绍他们的亲戚朋友来购买,由于得到财政干部的大力宣传和推介,加上采取的是围栏方法,又是纯天然喂养,肉质也好,腊月期间,200多只土鸡全部以每斤18块左右的价格预定卖完,我妈说,财政所给了我们生产发展的信心,2018年要继续散养,增加一笔养殖收入。我代表我的父母,向罗书记报告:2017年,我们家出售生猪19头,实现毛收入30400块,卖鸡子200多只,实现毛收入14000多块,收入增加了,一家人非常的开心,2017年这个春节,过得格外的幸福。我的父母对我说:有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以罗书记为首的宜都市的好领导,有财政所帮扶干部的好行动,我们全家人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2018年春节刚上班,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市政协副主席、财政局长廖贤才相继收到殷耀俊夫妇口述,女儿殷红艳手写的感谢信。潘万全的事迹引起各级媒体关注:宜都电视台拍成“扶贫在路上”短片。《三峡商报》采写成“一封感谢信背后的爱心故事”暖新闻报道。《三峡日报》以“扶贫路上,一定卯足劲”为题,在重要版面推介。财政部《中国财经报》在行走基层栏目、以《一封回信背后的故事》展示,这些报道宣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经镇委推荐,潘万全荣获宜都市2018年上半年“道德楷模”称号。

帮扶路上,智志双扶“摘穷帽”

“潘会计点点滴滴的帮扶,不光记在心头,更是深受启发。我们两口子虽然读书不多,但心里始终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个大道理。2020年6月,姑娘大学就毕业了,等姑娘参加工作,相信我一定能够退出扶贫户。”

“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外因是次要的,内因是主要的。从扶殷红艳的长远之‘智’,到扶殷耀俊夫妇的脱贫之‘志’,这是我3年多扶贫经历最大的“精神丰收”。潘万全对笔者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