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一说起村里装上了大喇叭,干海子村民小组组长张树友就会乐不拢嘴,他动情地说:“谁也没有想到驻村工作队的领导一个个看似文质彬彬,做起事来却是说一不二、雷厉风行。6月2号,县上的领导才说我们村办事效率低、很多事情通知不到位,第二天驻村的领导们就开始行动了,他们一边做村干部的工作,一边亲自上阵联系安装大喇叭的厂商,不到两周大喇叭就从村委会通到了各个自然村!”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村支书何勇说:“自从工作队来了,他们不但给我们村带来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工作作风,而且还帮村里争取了资金、项目,理清了发展思路,我们村现在一天一个样,他们可是我们村的大功臣!”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初春三月,富源县委宣传部驻卡锡村工作队满腔热情地奔赴帮扶村——十八连山镇卡锡村。初来乍到,情况不清,工作、生活条件差,难以开展工作。工作队队员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干真事,干实事,干成事,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深入全村220户贫困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工作队就基本摸清了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卡锡村全村有1300户5612人,卡锡村村民世代以农耕为主,家家户户守着贫瘠的一亩三分地辛勤劳作,贫困面相对较广,以农为业的传统思维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做好脱贫工作也相对艰难。为使贫困户能够走出思想禁锢脱贫致富,刚驻村时,驻村工作队就保持“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贫困户真正了解政策,明白我们是真正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人。”用这样的工作态度积极做好入户工作。在不断的入户中,贫困户对我们、对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从开始的抵触、排斥到现在的配合、欢迎,甚至电话聊家常。几个月的时间,潜移默化中他们在慢慢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只因我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脱贫致富奔小康。印象中,这种变化开始于新建村的建档立卡户李正生。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第一次到他家遍访时,得知他家是D级危房拆除重建户,但由于建房时未按标准浇筑地心梁,经过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多次研究,并协调村建所和工程人员现场办公,把钢混改为石木结构,最终他家领到了建房补贴,目前他家已经搬入新居。针对其贫困现状,工作队分析了他家当前的致贫原因并作了发展规划,指导其种植政府补贴的山药,告诉他只要“管、养、护”到位,收成肯定比现在好,脱贫致富也不是难题。因为工作队千方百计帮助其解决了建房补贴的事情,对于工作队的提议,李正生立即说道:“没有什么可说的,这么好的政策来了,我们不主动抓住机会,难道还要一直守着过苦日子吗?”第二天李正生就上山将种植山药的土地整理出来,他也是全村第一个开始并将土地整理出来的人。李正生种植山药的事情在四处传开,在动员其他贫困户时,跟他们分享了李正生的想法和做法,对他们触动很大,纷纷报名种植。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卡锡全村220户贫困户,共有48户建档立卡户种植山药63亩,55户种植石榴55亩,一部分自愿选择外出务工赚取劳务收入脱贫,剩余51户全是没有劳力的深度贫困户。为了让他们能够及时稳步脱贫,工作队、镇包村领导、村委会、烟叶收购点共同协商后,在村委会成立了以51户贫困户为主的种养合作社,向其他农户按每个贫困户2亩的标准流转102亩土地,由合作社集中经营管理种植烤烟,不需要贫困户投入一分钱便可以参与合作社分红,每年每亩按照2000元的标准分红给贫困户,贫困户每年从合作社可以得到4000元的分红金,分红余下的钱,用作村集体发展集体产业的启动资金。这样的规划得到了村干部和贫困群众的一致支持,合作社从开始流转土地到烟苗下地,都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没有任何阻力就解决了51户贫困户增收和村集体集体经济增长这两大难题。前几天几场大雨过后,刚下地的烟苗已经全部成活,看着长势喜人的烟苗,驻村工作队、镇包村领导和村干部都觉得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易地搬迁和人居环境提升是工作队驻村工作的重头戏。为了做好易地搬迁户的思想工作,工作队、镇包村领导和村干部成了搬迁户家中的“常客”,无论搬迁户满意还是不满意,工作队都会经常到家里走走,了解搬迁户近期的思想动态和遇到的难题问题,以便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作出工作调整,帮助解决难题,确保能够搬得出、住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到目前,卡锡14户搬迁户,除一户死亡销户外,其余13户都没有出现大的思想变动。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为了改善提升人居环境,村委会召开了多次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组长会议,商定垃圾处理的方式方法以及垃圾堆放地点,最终确定3人及3人以下的户头每年缴纳50元、4人及4人以上的户头每年缴纳100元的垃圾清运费,并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规定在各村组每周必须开展一次大扫除,清理村里村外的垃圾。一些农户对收费情况表示不理解,但经过村干部和工作队进村入户的讲解,加上几次的清扫后,村子越来越干净整洁,逐渐让大家觉得村子干净了、房前屋后没有垃圾了,住起来更加舒服了,垃圾清理还是很有必要的。经过近段时间提升人居环境工作的开展,各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都有了很大改善,村子比以前干净了许多。到新伍依村入户时遇到一位上山犁地的大爷,我们随口问了一下垃圾清理的事,大爷说:“垃圾箱政府都给配到家门口了,我们当然不能像以前一样随地乱倒了,每周都有车到村子运垃圾,车要用油,人要出工,不交钱难道让人家白干?50还是100的对于绝大部分人家来说都不是大问题,都能交上,只要房前屋后经常干干净净的,我觉得值得交。”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为了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在进行多次的民意调查后,针对不理性的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制定了村规民约,规定村民家中有事需要办理时,需提前10天到村委会进行报备,批准办理的,请客桌数不能超过20桌,单人礼金不能超过100元,对于不按规定执行的,村民组长负责进行劝导和阻止。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卡锡村下辖14个自然村,村落分散,为了及时、方便、快捷的让群众知晓脱贫政策、了解脱贫动态,工作队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3万元,村委会从集体资金中拿出1万余元,在村委会以及各村组安装了大喇叭。近日,大喇叭已经调试成功并在各村响起,以后它将成为工作队、村委会向群众宣传讲解脱贫政策,宣布重要事项的主要渠道,大喇叭进村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群众对脱贫政策的知晓率,对做好群众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按标准建起来的村级卫生室和活动场所也在5月初经过了县级相关单位的验收,计划六月底投入使用。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三个多月来,从城里到村里,从办公室来到田间地头,工作队完成了工作地点、角色的转换,带着使命和责任,走村入户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因地、因人施策,逐步兑现帮民脱贫、领民致富、为民谋福的庄严承诺。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引导“穷亲”走富路——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卡锡村驻村帮扶侧记

(郭燚 马开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