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姜军”摘穷帽“胜利”一招鲜

姚丽丽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徐举

近一段时间,大连派驻庄河市城山镇胜利村第一书记吴刚在走屯入户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过程中,总是见缝插针和村民唠扯唠扯生姜种植的事:“咱村紧挨着碧流河,有沙包地、水源等优势,特别适合种姜。”“种姜效益高,能致富过上好日子。”“今年种姜村里还有补贴,大伙儿得积极参与啊。”很多村民被吴刚说动心了,已有27户打算今年种姜了。

胜利村是大连市低收入村,2018年4月底,吴刚到任后,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主线,带领乡亲们调整种植结构。以落户胜利村从事生姜加工的荷兰独资大连现在农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将发展生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制胜一招。

2019年,流转土地40余亩,开始种植生姜。当年实现平均亩产6000斤,村集体收入17.8万元,参与生姜生产的107名低收入群众人均增收1600元,土地流转户均地租增收4500元。生姜种植户孙成心告诉记者:“去年种了2亩姜,每亩地净挣2000元。和以前种玉米比较,每亩地增收1500元左右。去年刚干,没多少经验,今年要好好干,打算种4亩生姜。”于屯62岁的贫困户孙国强手捧去年自家种的生姜,说了一句大实话:“这可是俺家脱贫金疙瘩啊!”

去年生姜种植一炮打响,吴刚信心大增。他和其他村干部一道筹措资金142.5万元,配套建设面积400平方米的冷藏库,主要用于姜种催芽、发芽和成品姜储存等。还可对外承揽储存业务,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他还多方奔走,争取到4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生姜种植项目。

为了在备耕前敲定今年的种姜事宜,吴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专题协商。37名村民代表争相发言。村民代表宋清仁说:“咱不能光是摘穷帽,还得积极奔小康。要是村上把生姜这个产业干大了,老百姓都能跟着沾光儿富起来。只要村上牵头儿,俺们就跟着干。”

吴刚和胜利村两委一班人积极顺应群众的呼声,决定继续坚持“党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引领低收入群众参与生姜种植产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响品牌的目标。计划出资30万元补贴生姜农户,每亩地补贴约3000元,可激励农户种植生姜100亩左右。安排一位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农户开展生姜种植。村经济合作社全面负责衔接生姜市场,掌握追踪价格等行业信息,帮助种植户销售,防止发生卖难问题。

采访结束时,吴刚拿出了今年发展生姜种植产业的时间表:马上落实种植计划,3月初赴山东购买姜种,4月中旬组织农户播种,10月中旬霜降之后完成收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