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來啦!一年過半,盛夏時至熱炎炎!

小暑,為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105°即為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2018年小暑:7月7日,11:41分。

小暑來啦!一年過半,盛夏時至熱炎炎!

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暑,為炎熱的意思,小暑與下一個節氣大暑比較而言,炎熱尚小也,所以稱之為小暑。

小暑時節,地下冷氣上升,天上熱氣下降,寒熱相搏。熱盛則燥、寒盛則溼,這是大自然的寒流與熱流相乘、相侮的表現。

小暑來啦!一年過半,盛夏時至熱炎炎!

小暑三候

一候,溫風至 | 溫風是熱風,東漢王粲的《大暑賦》中有"熹潤土之溽暑,扇溫風而至興"之句,熹是炙、烤。

小暑來啦!一年過半,盛夏時至熱炎炎!

二候,蟋蟀居壁 | 後五日,蟋蟀生而還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飛,農曆七月後才出穴,活躍草叢間求偶,到八月天涼會聚到院中,令小院鳴聲鼎沸,天越涼離人越近。

小暑來啦!一年過半,盛夏時至熱炎炎!

三候,鷹始摯 | 再五日,鷹已經先感知到肅殺之氣將至,開始練習搏擊長空了。

小暑來啦!一年過半,盛夏時至熱炎炎!

小暑習俗

|曬書晾衣|

《爾雅翼》:“荊楚之俗,七月,曝經書及衣裳,以為卷軸久則有白魚。”

《燕京歲時記》:“京師於六月六日抖晾衣服書籍,謂可不生蟲蠹。”

小暑時節,南北各地都流行曬物。這是因為江淮流域的梅雨季即將結束,而華北、東北等地區則開始進入多雨季節,趁著小暑前後晴天多、氣溫高,就要趕快將書籍經卷和久不曾穿的衣服拿到太陽底下烘曬,以除蟎、祛黴味,還能防止書籍受潮、生蠹蟲。

|食新米|

《禮記·少儀》:“未嘗,不食新。”鄭玄注:“嘗,謂薦新物於寢廟。”

小暑過後品嚐新米。古代食物匱乏,溫飽不易,所以對於糧食的收貨十分看重。古人在小暑之後的第一個辛日,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先做成飯食以供祭祀五穀之神和祖先,感激其保佑豐產,再是自家人食用,也會趁機品嚐一下新釀好的美酒。

小暑來啦!一年過半,盛夏時至熱炎炎!

|三伏貼敷|

《全唐文》:“月戒正陽,候當小暑,乃挻重出輕之日,是恤刑議獄之辰,有罪者速就勘窮,薄罰者畫時疏決,用符時令,勿縱滯淹。”

古人以暑月天氣悶熱,正是休養的好時候,所以對於各種案件訴訟都要求儘快裁定解決,以免積壓過多,給官員和相關人等都帶來不便。

小暑來啦!一年過半,盛夏時至熱炎炎!

|吃伏面|

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過後就進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飲食上,人們會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以度過炎熱的伏天。

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產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慾不佳,餃子卻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麵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麵做的麵條,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小暑來啦!一年過半,盛夏時至熱炎炎!

|吃暑羊|

“吃暑羊”是魯南和蘇北地區在小暑時節的傳統習俗。入暑之後,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閒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便三五戶一群、七八家一夥吃起暑羊來。而此時喝著山泉水長大的小山羊,吃了數月的青草,已是肉質肥嫩、香氣撲鼻。

這種習俗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在當地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

小暑這一天,江蘇徐州人有入伏吃羊肉的習慣,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