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2018年7月7日11時42分,太陽到達黃經105°時,便為小暑。

節氣釋義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全國的農作物從此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工作。

我國古人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天氣氣候

小暑,意為盛夏雖至,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 有諺語道“小暑過,一日熱三分”,小暑後可以明顯感覺氣溫在日日攀升。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農諺說:“伏天的雨,鍋裡的米”,這時出現的雷雨,熱帶風暴或颱風帶來的降水雖對水稻等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有時也會給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響。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示著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小暑時節,南方地區平均氣溫為26℃左右,此時已是盛夏,天氣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 ℃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物佈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時節,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七八兩月的暴雨日數可佔全年的75%以上。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係很大,必須及早分別採取抗旱、防洪措施,儘量減輕危害。以及注意雷暴天氣帶來的災害,雷暴天氣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亦須注意預防。

節氣農事

從小暑節氣開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先後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已北的廣大北方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自此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常常出現的伏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及早蓄水防旱在此時顯得十分重要。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氣象條件與農事活動

小暑前後,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農業生產上主要是忙著田間管理了。早稻處於灌漿後期,早熟品種大暑前就要成熟收穫,要保持田間乾乾溼溼。中稻已拔節,進入孕穗期,應根據長勢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單季晚稻正在分櫱,應及早施好分櫱肥。雙晚秧苗要防治病蟲,於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氣熱,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區的棉花開始開花結鈴,生長最為旺盛,在重施花鈴肥的同時,要及時整枝、打杈、去老葉,以協調植株體內養分分配,增強通風透光,改善群體小氣候,減少蕾鈴脫落。盛夏高溫是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盛發的季節,適時防治病蟲是田間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環節。”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常常出現的伏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及早蓄水防旱顯得十分重要。農諺說:“伏天的雨,鍋裡的米”,這時出現的雷雨,熱帶風暴或颱風帶來的降水雖對水稻等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有時也會給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響。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

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 ℃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佈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時節,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七八兩月的暴雨日數可佔全年的75%以上。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係很大,必須及早分別採取抗旱、防洪措施,儘量減輕危害。以及注意雷暴天氣帶來的災害,雷暴天氣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民風習俗

民間小暑有“食新”、“吃餃子”、“吃炒麵”等習俗。此外,在農曆的六月初六這天,民間有曬書畫、衣物的習俗。據說此日晾曬後,可以避免被蟲蛀,所以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

食新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吃餃子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健康養生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小暑時節炎熱,人體消耗大,所謂“無病三分虛”,會有精神疲憊、口苦苔膩、胸腹脹悶等徵象,所以此時強調解熱防暑,補充體力。

平心靜氣

時當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鍊時,我們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髒”,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係,有其一定規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

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市場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心神受損則必涉及其他臟腑。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二字就是這個道理,應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

及時補水

在《本草綱目》中的首篇中就記載了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缺乏食物,人的生命可以維持幾周,但如果沒有水,人能存活的時間就只有幾天了。據現代醫學家的研究,水有運送養分和氧氣、調節體溫、排洩廢物、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消化吸收、潤滑關節等六大功能。如果人缺了水,人體就會出現代謝功能紊亂並誘發多種疾病。如果感覺到口乾舌燥,那就是身體已經發出了極度缺水的信號了。這個時候脫水已經危及了身體的健康,所以不要等到口渴了再補充水分,在平時就要養成經常喝水的好習慣。

因為在小暑前後氣溫會突然間攀升,人體很容易缺失水分,所以要及時地進行補充。除直接喝水之外,也可以動手煮一些綠豆湯、蓮子粥、酸梅湯等營養湯類。這些湯類不僅能夠止渴散熱,還有助於清熱解毒、養胃止瀉。

人們補水不一定僅限於喝水或者喝飲料,也可以食用一些水分較多的新鮮蔬果。例如含水量高達96%的冬瓜,還有黃瓜、絲瓜、南瓜、苦瓜等。這些含鉀量高含鈉量低的瓜類食物不僅可以補水,還可起到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預防中暑

小暑時節,氣候炎熱起來,人們食慾降低、胃口不佳、腸胃不適,有民諺稱“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意指天氣太熱了,人變得散漫,連三餐都懶得準備。其實,恰恰相反,醫學專家表示,酷暑時節,人們應該通過適當的“食療”來改善對熱天的不適感,如西瓜、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這些食物味甘性涼,具有清熱、去暑、解毒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小暑時節該吃些啥能戰高溫,對付酷暑!

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因此,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西瓜汁中還含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穀氨酸、精氨酸、磷酸、蘋果酸、鹽類,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

綠豆:工作和勞動之餘,喝一碗綠豆湯,自有神清氣爽、煩渴盡去、暑熱全消、心曠神怡之感,這是由於綠豆具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黃瓜:《本草求真》裡提到黃瓜“氣味甘寒,服此能清熱利水”,因此,炎熱的夏天多吃些黃瓜是有好處的。黃瓜的含水量為96%~98%,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纖維素非常嬌嫩,這對促進腸道中腐敗食物的排洩和降低膽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冬瓜:有良好的清熱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鈉極少,所以是慢性腎炎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孕婦水腫的消腫佳品。它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調節人體的代謝平衡。

科普問答

小暑時節有哪些推薦飲食?

小暑黃鱔賽人參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小暑前後一個月的鱔魚最為滋補,各地經典菜餚幾乎都有以黃鱔為原料的。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此外,這個時期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根據冬病夏治的說法,此時用黃鱔滋補更能起到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的作用。

此外,小暑前後多吃淡水魚、海帶等對身體也很有益處。家裡若是有高血壓、卒中後遺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支氣管擴張、活動性肺結核、感冒發熱、急性支氣管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體炎等急性炎症患者都要敬而遠之。平時容易“上火”的朋友,也不宜吃黃鱔,以免“火上澆油”。

蓮藕營養消暑

蓮藕營養又消暑,有清熱、養血和除煩的多重功效,暑天吃藕還有安神和幫助睡眠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夏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可以將鮮藕用小火煨爛後,切片後加適量蜂蜜當涼菜吃。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慾缺乏、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綠豆芽清熱解毒

小暑時吃綠豆芽,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溼的作用。同時,綠豆芽的熱量很低,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蠕動,具有通便的作用,是人們公認的夏季瘦身佳品,也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對食道癌、胃癌、直腸癌患者也有良好的食療價值。

雖說綠豆芽的食用價值高,但食用起來也有講究。綠豆皮不要隨便去掉,要知道,這層不起眼的綠豆皮具有比綠豆還要強的清熱解毒功效。另外,綠豆芽性偏寒涼,吃多了容易損傷胃氣,因此,慢性腸炎、脾胃虛寒、慢性胃炎者不宜多吃。不過烹調時配上一點薑絲或椒絲,或是搭配些偏溫的香菜、韭黃,就能很好地中和掉它的寒性了。

夏天睡不好覺如何解決?

夏季日長夜短,天亮早易早醒,而且天氣悶熱,容易讓人產生煩躁不安的情緒,很多人在這個季節往往有睡眠問題。入睡困難、多夢、淺睡易醒、睡眠時間短,在醫學上,這都被稱為睡眠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失眠。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沒有睡著?半夜老醒,醒來的次數超過兩三回?天還沒亮就醒了?夜夜做噩夢,噩夢連篇,噩夢的情節如同電視連續劇一樣?如果你符合其中之一,那要小心,因為你可能已經被失眠盯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