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因为这件事,被冤枉了千年

刘备因为这件事,被冤枉了千年

选自:《语文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关三国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刘备借荆州虽不是无中生有,却纯属历史冤案。

既然要说发生在荆州的故事,那么,首先要确定一下荆州的地理概念。东汉末年,全国分为十三个州,分别是洛阳和长安所属的司州,北方的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和凉州,南方的扬州、荆州、益州和交州。其中,荆州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和河南西南部。

刘备因为这件事,被冤枉了千年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如果要讨论刘备借荆州的是是非非,我们还需要明确一下赤壁之战后荆州的政治军事形势。

东汉时期的州就相当于现在的省,州下面的郡则相当于现在的市,荆州下属有九个郡,三国迷津津乐道的“荆襄九郡”是也。赤壁之战之后,原本属于刘表父子的荆襄九郡被曹操、刘备、孙权三方瓜分了,具体说来是这样的:北部的南阳、襄阳、南乡三郡归了曹操;中西部的南郡归了孙权;南部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归了刘备;中东部的江夏郡则由三家平分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荆州三分是三国鼎立的缩影,而平分江夏又是荆州三分的缩影。

刘备如何借荆州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问,刘备力量最弱,为什么占的荆州地盘最大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说说周瑜版的《隆中对》:“与奋威(指奋威将军孙瑜,孙权堂兄)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这一版《隆中对》是周瑜在赤壁破操后正式提出的,而且他立刻将其付诸实施——自己率兵沿长江西上进军南郡,为“取蜀而并张鲁”做准备,而让刘备南下收复名义上已经降曹的江南四郡。

刘备收复江南四郡虽然不比赤壁鏖战那样险恶艰巨,也是颇费了几番周折。在零陵和武陵,刘备的军队都遭遇了守将的拼死抵抗;在桂阳,赵云遇到了心怀叵测的赵范,留下了赵云不纳赵范嫂(赵范的嫂子樊氏)的故事;相比之下,长沙太守韩玄好像是最识时务的,选择了不抵抗,在《三国演义》中不知为什么成了反面人物。

刘备因为这件事,被冤枉了千年

刘备虽然占据了荆襄九郡中的一半土地,但是他感到非常郁闷,因为他没有得到与蜀地接壤的南郡,这样一来,诸葛亮为他策划的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早日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的伟业,刘备不得不硬着头皮,冒着危险前往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拜访孙权,请求对方暂将南郡借给他驻兵,以便北上襄阳破曹兴汉,当时刘备集团没有公开提出进军蜀地的主张,以免引起孙权的警惕。

刘备之所以敢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主要因为一个人的存在,谁呢?始终坚持联刘抗曹的鲁肃。在鲁肃的帮助下,孙权同意把南郡借给刘备,但周瑜不肯将自己千辛万苦得来的土地让给别人。正在刘备有些犯愁的时候,老天大大地帮了他一把——周瑜因病逝于巴丘,随后,在鲁肃的主持下,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

孙权也有如意算盘

孙权为什么如此大方呢?作为一代人雄的孙权自然有他的如意算盘。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暂时无力南下,但仍然在长江北岸布防了重兵,一来阻挡孙刘联军渡江北伐,二来伺机再次南侵。孙权不愿单独承担和曹操隔江对抗的艰巨任务,这才把南郡借给了刘备,如此一来,长江中段的防御就转嫁到了刘备集团的身上。

孙权这一招棋下得怎么样呢?从曹操的反应可以得出答案。据说孙权借南郡给刘备的消息传到曹操那儿时,他正在写字,一惊之下,竟然把毛笔掉到了地上,因为他最怕的就是孙刘联手和他唱对台戏。曹操的这个小动作让我们想起了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刘备闻言“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的场景,不知二者是否有所联系。

刘备因为这件事,被冤枉了千年

公元215年,孙权眼见刘备夺了益州后还不打算归还南郡,就向兵力较弱,又远离关羽驻地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发起进攻,并且成功拿下了前两郡。

刘备得到消息,勃然大怒,命令关羽南下救援,同时亲自率兵出蜀做其后盾,一场生死决战转瞬即发。正当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因为南郡归属大动干戈之时,北方的曹操集团夺取了益州的汉中,而且顺势侵入了益州所辖的巴郡。

刘备因为这件事,被冤枉了千年

为了避免陷入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困境,刘备不得不向孙权求和,孙权趁机狮子大开口,要求平分荆州,于是,双方约定东部的江夏、长沙、桂阳属于孙权,西部的南郡、武陵、零陵属于刘备。

写到此处,朋友们应该已经明白了刘备借荆州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他当初只是向孙权借了一个南郡,最后却赔给对方长沙、桂阳两个郡,还落了个“有借无还”的坏名声,各位是不是觉得他颇为冤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