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鈴木汽車爲何敗走中國市場?

一個震撼的消息在中日兩國汽車市場的上空悠然迴盪。6月15日,日本鈴木汽車宣佈將自己所持有的46%股權全部轉讓給合資公司之一的中國江西昌河汽車,並與江西昌河汽車解除合資關係,一個標誌性的中外合資企業——江西昌河鈴木汽車責任有限公司將不復存在。

問題是,在國際汽車企業都非常看好深具潛力的中國汽車市場的關鍵時分,在中國曾因為生產出最便宜汽車而“人氣”爆棚的日本鈴木汽車為什麼突然要和“昌河”分手呢?

日本鈴木汽車為何敗走中國市場?

其實,這個問題要回答起來也是非常簡單的,無非還是大唐詩人白居易所說的那句“商人重利輕離別”。

但是,如此簡單的回答似乎有點把複雜問題過於簡單化了。如果認真梳理一下,這次的“分手”,應該還有幾個不容忽視的要點。

首先,鈴木汽車在中國陷入生產和銷售兩方面的困境。從生產方面來看,2017年,鈴木汽車與持股50%的另一家合資公司——重慶長安汽車生產的車輛數比巔峰時期2010年的產量下降了70%,只有8.6萬輛。從銷售方面來看,銷售量連續3年暴跌,2017年的銷售量競比2016年下降了30%,只有10萬輛。

日本鈴木汽車為何敗走中國市場?

其次,鈴木汽車無法適應中國新時代社會的消費變化。中國GDP在2010年超過日本以後,消費者的收入持續增加,消費者的汽車購買傾向也不斷改變。以往,消費者喜歡日本汽車的小而精,鈴木的小型車受到特別的青睞。現在,消費者腰包鼓起來以後,開始喜歡日本“大而華”的車型。而豐田汽車、本田汽車等針對此中國消費者推出各種車型,使其可以由更多的選擇,鈴木的小型車自然受到冷落。表面上看,這是鈴木車型單一的結果,實際上是鈴木為自身無法適應中國消費市場而“買單”。

再次,就是近年來中國政府為了打好防治環境汙染的攻堅戰,鼓勵外國在華汽車企業生產節能環保汽車。日本許多在華汽車企業應聲而和,不斷推出具有新技術含量的節能環保汽車,但鈴木汽車卻一直沒有大動作和大作為。這樣,鈴木汽車在政府、市場、消費者眼中自然漸漸地被“邊緣化”,在中國市場受到冷遇也就成為早晚的事情。

日本鈴木汽車為何敗走中國市場?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輕輕的我的來。”眼看著日本鈴木汽車與中國江西昌河汽車的分手,人們的心中不免有些許惋惜。畢竟,日本鈴木汽車通過與江西昌河汽車的合資,對中國的汽車市場有貢獻,對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也有貢獻。但是,“市場這隻手”也是冷酷無情的,外國汽車企業如果不能夠適應中國汽車市場以及消費者的變化,“騰籠換鳥”也就勢在必然。

2012年,日本鈴木汽車幾乎因為相同的原因撤離美國市場。2018年,日本鈴木汽車在中國市場面臨困境。這件事情,不應僅僅成為日本鈴木汽車的心頭之痛,也應給成長中並走出去的中國汽車企業敲響了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