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刘备: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很多人说: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

这个人虽然是蜀国的开国皇帝,但是完全没有一点雄主的气象。

论勇武他比不上张飞,论带兵他比不上关羽,论智谋他比不上孔明,遇到事情就哭,实在没有一点用。

和他同期创业的曹操是官二代,孙权则是直接继承了哥哥的基业,只有刘备,投军之前是个卖草鞋的。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平庸窝囊”的男人,却最终开创蜀汉王朝。

和曹操这样超一流的猛人,一起名垂青史。

他的秘诀当然不是会哭,而是最够谦逊,足够内敛,足够低调。

1

谦和有礼,待人恭敬

刘备曾任平原县令。

他在任上,努力恢复发展生产,整顿军备,深得人望。

当地的豪强见他渐渐做大,心生嫉妒,于是派出刺客想要除掉刘备。

刺客混进县衙之后,却被刘备以礼相待。

他以为来人是他治下的百姓,来找他反映问题。

于是端茶递水,嘘寒问暖,热情地招呼了刺客。

放在现代,也是个绝对合格的人民公仆。

刺客本来是游走在社会边缘的人物,虽然蔑视权贵,但是却有自己的良知。

刺客主动坦白自己的来历,羞愧地离开了。

史书上说刘备:“善下人”,他对人很客气,很谦和。

拜访比自己小二十岁的诸葛亮,刘备离着草庐五里地就开始下马,牵着马去拜访。

下雪天张飞不愿去,刘备反而觉得更显自己诚意,在雪地里站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感动了诸葛亮。

一个人的内心虽然不容易窥伺,但是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却是一望而知。

《论语》里讲:“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真正的君子,待人恭敬而有礼貌。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个的修养。这个人可不可交,全在相处的细节中。

刘备在投军的前二十年,吃过无数败仗,每每如丧家之犬,但是投奔他的人却还是络绎不绝。

因为他待人谦和恭敬,大家在刘皇叔这里可以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可以在乱世里,感受到一份到做人的尊严。

2

放大别人,缩小自己

诸葛亮投奔刘备之后,最大的贡献就是联吴抗曹。他舌战群儒,说服孙权和刘备联合,赤壁大破曹操。

他的才华,东吴上下是有目共睹的。

这么耀眼的谋士要是被挖个墙角,实在再正常不过了。

更何况他的哥哥诸葛瑾本来就是孙权的幕僚。

事实上,诸葛亮确实被东吴挖墙脚了。

但是诸葛亮却没有答应。

理由只有一个,因为在刘备那里,有更好的发挥空间。

啥意思呢?

就是刘备不会干涉他,会给他更多的自由。

孙权年少有为,所以心气很高,政令军事都要插一杠子,显示一下存在感。

但是刘备就不然。

刘备不会因为自己的意见被忽视而恼怒,所以诸葛亮觉得自己的发挥空间更大。

果不其然,回去之后,军国大事,刘备一律听从诸葛亮的,他自己绝少插嘴。

有个词叫禀赋效应,意思是说:

同样一个策略,如果是自己想出来的,那自己就会觉得很厉害。

如果是别人想出来的,就会觉得很一般。

人们总是本能的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所以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别人的想法乘以二,自己的意见除以三,这才比较接近真实。

而刘备就是那种可以把自己除以三,把别人乘以二的人。

他说自己“智术短浅”,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这样的谦逊,又怎能不让属下感动呢?

3

韬光养晦,能屈能伸

刘备曾在徐州牧陶谦的手下任职。

陶谦死的时候,留下遗命,让刘备接手徐州。

刘备顺理成章成为徐州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创业根基。

但是徐州却被吕布偷袭,刘备的家小被扣押,自己仓皇出逃。

安顿下来之后,刘备却选择重回徐州,献上徐州牧的大印,与吕布和解。

吕布当然开心,因为这就等于刘备承认了他的合法地位,他不再是徐州的强盗,而是主人。

于是吕布放了刘备的家人,让他重新驻守小沛。

面对强盗吕布,他能弯下腰来,主动求和。

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甚至投奔曹操。

一面接受了衣带诏,一面和曹操煮酒论英雄。

身为汉室宗亲,他当然屈辱,但是他有更大的志向,他不能死。

后来衣带诏事发,曹操恼羞成怒,势要杀掉刘备。

一个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策划杀掉自己,自己还给他加官进爵。

这是曹操人生第一次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

也是人生第一次明白,这个人会是自己一生的劲敌。

古人说:潜龙在渊,待时而动。

时机不到的时候,一定要多多忍耐,能屈能伸,韬光养晦,才是大丈夫本色。

在那个强者如云的时代里,比刘备厉害的实在太多了,但是最后开疆立国的却是刘备。

他的厉害就在于他明明一点也不厉害。

他更厉害的是,他知道自己不厉害。

他谦逊、低调,把自己看得很低很低。

就像水一样,因为足够低,所以最终汇聚成海。

而人也一样,放低姿态,终究能得到别人的拥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