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周行:P2P網貸理財行業以後該是怎麼樣一個發展趨勢?

去年,P2P網絡借貸行業在高強度的行業合規壓力之下,進行了深度洗牌,平臺進行有序轉型或退出。雖然合規為平臺帶來了一些成本,造成收益下滑,但是合規有利於政府部門對網貸行業的監管,也有利於維護投資者和借款者的利益。那麼,未來網貸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呢?

趨勢一 備案基本完成

2017年網貸行業重磅監管文件陸續出臺,形成了存管、備案、信息披露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1+3”制度體系。在備案方面,監管要求各地應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2018年上半年將掀起備案熱潮,網貸平臺合規化將逐步完成,備案將基本完成。

趨勢二 平臺數量下降

隨著監管持續加碼和網貸備案登記正式落地,預計截至今年年底網貸平臺數量將維持在800家左右。停業、轉型等良性退出仍將是平臺主要退出方式。

趨勢三 資產端爭奪更激烈

校園貸、金交所業務相繼被禁,現金貸業務受到整頓,大額超標業務要清理,P2P未來資產端“小額分散”的定位愈加明晰。去年,傳統熱門消費金融、車貸獲得了穩定發展,三農資產、供應鏈金融等也成為行業重點關注的對象。隨著金融服務實體供應鏈金融創新推動的政策逐步落地,今年供應鏈金融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趨勢四 行業利潤上升

去年,互聯網金融企業掀起了一波境外上市潮。A股直接上市在今年仍難開閘,美國和中國香港仍將為P2P平臺上市的首選地。今年將有更多P2P平臺或者擁有P2P業務的金融集團謀求上市機會,以獲得先發優勢。特別是經過多輪融資、淨利潤較好的頭部平臺,備案和上市將成為今年首要目標。

行業盈利方面,一些完成度較好的頭部平臺,在合規成本方面的支出逐步穩定。今年也將扭虧為盈,迎來盈利的春天。

趨勢五 “大佬”或加速佈局

隨著監管層對網絡小貸業務和融資槓桿的限制,P2P備案進入實質階段,加上部分地方政府鼓勵支持,未來大佬們或加速佈局P2P網貸行業。

趨勢六 綜合收益率下降

隨著透明度、備案、存管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投資人的行業認可度將在今年大幅上升,行業收益率將繼續小幅下行,直至穩定區間。

趨勢七 保險等第三方擔保將成主要保障方式

《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指出,風險備付金與P2P的信息中介定位不符,應當禁止繼續提取、新增風險備付金,對於存量則需逐步消化、壓縮備付金規模。在短時間內網貸行業去除剛兌還不現實的背景下,未來一年,平臺將會積極尋求履約保證保險、第三方擔保等方式來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在網貸行業備案之後,履約保證保險等第三方機構的態度也將轉為積極,從而成為P2P網貸平臺保障投資人的主流模式。

趨勢八 打破信息孤島 徵信數據共享

在2018年,“百行徵信”將正式運作,併為網貸行業提供徵信數據支持。

同時,一些P2P網貸平臺已與第三方徵信機構開展合作,打破信息孤島。此外,已經有部分平臺已按照銀監會要求,在全部或部分項目信息中披露借款主體的人行徵信情況。隨著行業對徵信的重視以及徵信數據庫的建立,未來,各類面向借款人的評分模型、反欺詐算法等智能風控與徵信數據共享將進一步得到擴展,從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實現網絡貸款的風險管控。

趨勢九 行業併購加速

從以往P2P網貸行業集中度數據及走勢來看,行業集中度將繼續提升,馬太效應加劇。特別是前10的平臺,集中度將更加明顯。在政策上,監管部門對網貸行業的併購重組持鼓勵和支持的態度。對平臺來說,大平臺需要通過併購整合可獲取更多的業務場景,拓寬資產端;無法通過備案的中小平臺,可通過合併重組而生存。

趨勢十 境外合作加強

隨著國內平臺的商業模式和技術越來越成熟,部分平臺為了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開始選擇出海,開拓境外資產管理市場,將成熟的業務模式和技術理念輸出。由於東南亞人口基數大,存在人口紅利,而且目前關於網貸乃至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政策還處於起步階段,並且東南亞金融基礎設施落後,不少平臺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市場。隨著國內監管加碼以及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日後網貸平臺或將加快海外佈局,加強與境外合作,尤其是東南亞地區。

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論哪一行業,都必須遵守行業道德規範以及法律規範,否則必會造成社會亂象,使人心惶恐。合規是必然之舉,整改是人心所向。要想扭轉P2P網上借貸行業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必須加大整改步伐,主動擁抱監管,法律的硬件與道德的軟件雙重並舉,方能在洪流之中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