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點擊上方“新好吃噠”免費訂閱哦

歲食記|立春

正月節,

立為建之意,

春木之氣始至。

“春”字古作“萅”,象徵草木之初生。《公羊傳》中寫道“春者何,歲之始也”,《爾雅》也有記載“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氣也,故生。”古人將春天分為孟春、仲春、季春,即“三春”。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在傳統的文學領域中,立春是踏行吟歌的絕妙時機。“雪散因和氣,冰開得暖光。春銷不得處,唯有鬢邊霜。”這是杜翁筆下的立春,一如既往帶著蒼勁的悲愴感,人們將要老去,而春光一年卻似一年,唯有鬢邊白雪,化作短詩與長嘆。

春風送暖,桃花將開。所謂“春意盎然”。蘇東坡後來詩:“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正是此時之景。

張栻的《立春偶成》——“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從“草木知”到“生意滿”,更是扣緊了“立春”節氣,極富層次地再現了大自然變化的過程,春回大地,望春、迎春、愛春……滿溢歡快的心緒。

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減字木蘭花•立春

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作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曆史,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佈德令以施惠兆民。

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平民百姓也通過“迎春”禮儀祈願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萬事順遂。立春,意味著每年農事的開始。

立春三候

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古人將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立春時節,春天已經到來,然而冬天的寒冷還未消失殆盡,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消融,只有大地解凍才能使萬物復甦,才能有萬物生長的土壤。此三候之說十分準確地將立春階段的特徵和預兆形象地表現出來。

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一候東風解凍。東風送暖,大地寒消,雖然料峭春風仍舊凍煞少年,好歹已有回春暖意。

二候蜇蟲始振。秘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古書有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

三候魚陟負冰。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附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風俗

迎春有大典搶春求吉利

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裡挖一個坑,然後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裡,等到了某個時辰,坑裡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裡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迎春——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萬物生。古人把農事叫作春事,農忙叫作春忙。《書傳》中記載:“冬寒無事,並人室處,春事既起,丁壯就功。”黃庭堅有詩寫道:“田園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種的時節,因此,說到耕地,也應該稱為春耕。

作為農業國家,對於節令,極為重視。迎春的禮儀,在《月令》中有所記載,到東漢明帝時逐漸完備,後世更將它列人祀典。地方上的官員也簫舉行迎春典禮,時間都在立春前一日。而在民間,迎春的儀式更是鋪張盛大,十分熱烈,其宗旨一方面在於勸農務耕,注重生六一方面示人須珍惜韶光,不要辜負一年之中的最好季節。

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打春牛、搶春——打春牛,在民間又稱為“鞭春牛”、“鞭土牛”。這一習俗可以追溯到上古。《禮記·月令·季冬》中記載的“命有司大灘,旁碟,出土牛,以送寒氣”,應當是古代“打春牛”的濫觴。

到了唐代,“執杖鞭牛”的習俗又成為立春日的重要景觀。所謂“執杖鞭牛”,就是在祭祀儀式完畢後,拿鞭子抽打用土堆雕成的牛。唐代大詩人元鎮的《生春》一詩中就有“鞭牛縣門外,爭土蓋春蠶”之句,應該便是對當時這一習俗的生動描繪。

到了宋代,尤其是宋仁宗頒佈了《土牛經》之後,這一風俗更是廣為傳播和流行。清康熙時期的《濟南府志·歲時》中對打春牛習俗的記載更加詳盡:“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於東郊。作五辛盤,俗名春盤,飲春酒,替春花。里人、行戶扮為漁樵耕諸戲劇,結綵為春樓,而市I小兒,著綵衣,戴鬼面,往來跳舞,亦古人鄉灘之遺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擊土牛者三,謂之鞭春,以示勸農之意焉。為小春牛,遍送絡紳家,及門鳴鼓樂以獻,謂之送春。”立春日打春牛的意義,不只是送寒氣,促春耕,也有祈福驅災的含義在內。

打春牛之後還有“搶春”的風俗,即把土牛打碎後,人人爭搶春牛土搬撒到自己的田中,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最吉利。在農耕時代,牛是農家最重要生產工具,在立春日拜土牛,並爭搶堆砌土牛的土和紙牛腹中的五穀雜糧和乾果,既是表達對耕牛的尊重和敬意,也是用牛的任勞任怨、埋頭耕耘的精神來激勵自己在新的一年中開拓奮進。

春臺戲——各地民間舉行種種娛樂活動,用以迎接春氣,預兆豐牽。人們在開曠之處搭臺,聚資請戲班表演,祈福農祥,稱為春臺戲‘賣春困立春過後,天氣漸漸和暖,往往使人容易隨睡,易於徽惰。兒童於立春當日應特別早起,高呼:“賣春困!”用以振作精神。宋朝陸游有《歲薯》之詩:“從今春困不須賣,睡到日高三丈時。”此外,還有《歲首書事》,“賣困兒童起五更”,詩後自加註解:“立春未明,相呼’賣春困‘,亦舊俗也。”

立春食俗

老天津人吃春餅炒合菜

立春對農時的重要性,決定在立春日的飲食也比較講究。所謂“咬春”,正是在立春日這天的飲食講究。

一般人家這日講究吃蘿蔔或生菜以及由蔥、蒜、芥、姜、韭五種辛辣味的菜拼成“五辛盤”;用菜作餡,用小麥面作皮包成的鋪蓋卷形狀的食品稱為“春捲”,可蒸可炸。人們食用這樣的食品稱為“咬春”或“吃春盤”。也有的地方在這一天吃用素餡包的餃子,也稱為咬春。

蘿蔔以及“五辛盤”等新鮮蔬菜食物,在中醫看來都是屬於“驅寒殺菌、健脾寬胃”的飲食,在象徵冬去春來的“立春”日吃這些菜蔬,既象徵著對美好新生活的追求,又表達著對來春“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期盼。

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晉 饋春盤

“咬春”的風俗早在唐代就已經盛行,大詩人杜甫在《立春》一詩中說:“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詩中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菜傳纖手送青絲”等句就是描述當時立春日咬春的習俗。

將春捲列為立春日食品,始於唐,盛於宋。據周密《武林舊事》記載:“(春捲)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由此可知,古人對於春捲的考究程度以及對“咬春”活動的重視。“咬春”的習俗一直到今天,仍在各地流傳沿襲。每逢立春,家家都要備上美味可口的春捲,配以蘿蔔、生菜等新鮮蔬菜調配的菜餚。

明《酌中志》中記錄:“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我國北方,立春日盛行吃蘿蔔,據說可以解春困。彭蘊章《幽州土風吟·咬春詞》中寫著:“蘿蔔辛,名咬春,此是古人菜根意,可愧一食萬錢人,食萬錢,態遊戲,笙歌歲裡朝朝醉,不到山村水邊去,九十韶光睡夢中。春人誰識春滋味。”

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在二十四節氣第一個的“立春”這天,老天津人多數會吃春餅,炒合菜,也會吃餃子。過去渤海灣中晃蝦、梭魚盛產之時,據說還有炸晃蝦、熬梭魚的食俗。

蘿蔔餡餃子——有句話叫“迎春餃子打春面”,所以餃子是必不可少的。餃子雖說形式簡單,但是餡料卻千變萬化。為了迎接春天,必然選擇北方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蔬菜——蘿蔔餡。蘿蔔擦成絲打漿好,配上些蝦皮或海米渣,蔥姜香菜剁剁碎,切一些小小的肉丁作味,濃稠的大花生油攪拌出一大盆。不消一會兒,這一大盆餡料就變成了一個個玲瓏飽滿的餃子入鍋了。

春餅——“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春回大地時,選用新鮮冒芽的蔬菜,有嚐鮮的意思,代表著春天的氣息。天津人吃春餅,最重要的特色是合菜裡津沽特產的韭黃。春餅不能單吃,卷著合菜,一是比較美味,另外就是有“春到人間一卷之”的寓意。

炒合菜——合菜是將韭黃、肉絲、粉絲、豆芽菜、嫩菠菜炒在一起的一種菜餚。在中國北方,這可是一道頗為講究的菜品,兩個特點:一是節令性強,“立春”日必不可少;二是吃“炒合菜”需要春餅卷食,方能品出味道。將熱乎乎、香噴噴一大盤的和菜端上來,和春餅一起吃,應時應景又美味。

立春養生

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物

立春後的飲食調養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辛甘發散食物,比如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蝦仁等。此外,蘿蔔、還可與粳米煮粥食或烙制蘿蔔絲餅,有理氣、助消化、補脾胃、祛風寒、祛痰、解毒等多方面功效。

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少吃麻辣火鍋、羊肉、燒烤、油炸。立春後要少吃過於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燒烤的食物。與冬季不同的是,立春後麻辣火鍋要少吃,羊肉也要少吃,因為這些食物都可能損耗陽氣,導致上火。

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春季人易上火,出現舌苔發黃、口苦咽乾等,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顯上火症狀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綠豆湯、金銀花茶、菊花茶、蓮子心泡水等。

“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應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如胡蘿蔔、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對恢復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處。

春季氣溫逐漸升高後,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也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所以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塔菜、芥藍、西蘭花等新鮮蔬菜和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蔔、菠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

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於減輕症狀。

(據資料整理)

歡迎將你的感受和想法

告訴好吃君哦~

監製 | 大睿

立春|今日伊始 品物皆春

津味|津廚|津鮮

好吃|好喝|好物

新報星期六採編團隊出品

新報星期六保留最終解釋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