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卧龙桥志

重修卧龙桥志

青草堂主刘沂生拟志

修真宫,历史久远,唐朝末叶改为道观。位于青州城南,距城二十里之遥。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称帝前落难,曾在此养病,留下一段闯匪巢、救金娘的佳话。顶冠称帝后,赵匡胤赠修真宫“万岁金牌”一枚,并封观所附近的宫东村为“养老院”。因此,修真宫亦名卧龙宫,修真宫前的石桥,被称作“卧龙桥”。

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之风强劲,修真宫被毁,卧龙桥被废。八十年代后,政通人和,拨乱反正,敬佛遵道之风复兴。赵传国与张兰田等村民,重修三清殿,再兴修真宫。二零零三年,又重修卧龙桥,开拓宫前路,为圣水平添一道靓丽风景。值此盛时,应赵传国诚邀,特撰《重修卧龙桥志》以志之。

一代帝王起足下,万里江山一赵统。修真宫,背倚龙山,襟怀圣水,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前曾避难于兹,故又名卧龙宫。宫前圣水长流,碧波粼粼。谷深水疾,隔断尘世。村民登山,摇头叹息;香客进香,叫苦不迭。清朝嘉庆十九年,善士刘大邦倡导,于圣水上修桥一座,名曰卧龙,进山耕作,入宫朝拜,始有通畅坦途。

原桥矮小,构造简陋。清朝末叶,卧龙桥被山洪冲垮。时人出入,复陷于困境。一九六七年,借助废桥基修建渡槽,便于水利,兼顾人行。时值文革,盛行破旧。修真宫被毁,石碑化作渡槽石墩。改革开放,拨乱反正。赵传国与张兰田适应民意,修三清殿,兴修真宫。二零零三年,善门又启,获马光禄佐助,重修卧龙桥,开拓宫前路。新桥卧波,犹似长虹。朝迎红日出,暮送晚霞归,为圣水平添一道靓丽风景。

辛苦当代,泽被后世。原生产队八组与九组村民,急公好义,慷慨捐地各一亩,用于扩建引桥及宫前路径。兹将善门户主录于兹,以供行人驻足景仰。

重修卧龙桥志

刘希广书“修真宫颂”

重修卧龙桥志

卧龙桥碑联

重修卧龙桥志

卧龙桥碑记

重修卧龙桥志

古刹修真宫

重修卧龙桥志

修真宫三清殿

重修卧龙桥志

圣水峪卧龙桥

重修卧龙桥志

碧波圣水峪

重修卧龙桥志

千年古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