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美國人登陸了月球,那麼太空人是怎麼返回的?

巴布衣


都說美國人登陸了月球,那麼宇航員是怎麼返回的?

也許各位看了土星五號的巨大體積後開始發怵了吧,因為我們送了登月艙、指令艙以及服務艙三個結構的一點點的東西到月球,用瞭如此巨大的火箭,到底有多大,我們來感受一下。

土星5號和我們發射嫦娥三號的長征三號乙對比,可想而知其巨大!

阿波羅飛船的完整結構,指令艙和服務艙會留在月球軌道上,登月艙上升段和下降段將登陸月面,但起飛時候下降段就丟棄在月面!那麼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的登月艙加上底座有多大呢?

下半部分是登月艙底座,登月時候的減速及緩衝火箭發動機都在這一部分,上半部分為上升段返回艙,登月時生活休息與工作都在這個艙段裡,從月面起飛時候,下半部分將作為發射臺,直接丟棄在月面!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鷹”起飛時丟棄了著陸發動機艙段,只有上升段返回!

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逃逸速度只有2.4千米/S,另一個非常關鍵的是月球無大氣層,火箭發動機可以毫無阻隔的突破月球的逃逸速度,並且“鷹”丟棄了多餘的著陸發動機等多餘物,因此與發射時的土星五號火箭相比,月球上重新起飛的是不是簡單很多啊......

這也是很多科學家對月球垂涎三尺的重要原因,因為從月球發射火箭燃料節省可不是一星半點,而是80-90%以上,很多機構都嚷嚷著要建設月面前進基地,甚至很多機構都做了圖紙

月面基地想象圖

登月艙與服務艙在月球軌道分離時的照片

返回時濺落太平洋的,減速傘已經打開

返回艙的隔熱大底已經被燒蝕出碳纖維編織結構了

從地球起飛和從月面返回是兩個不同的任務性質,地球重力比較大,起飛時攜帶的燃料與物資等相當多,但從月面返回則是最精簡的結構,因此小小的登陸艙完全可以做到安全返回,只要技術沒有缺陷即可.....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飛上月球,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就在20世紀後半期,人類終於成功實現了這一偉大夢想。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這一歷史時刻時,曾道出了一句被後人奉為經典的話——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

阿波羅飛船由三大部份組成。一是指令艙,做繞月飛行,負責登月艙與地光球之間的通信中繼,登月結束後,帶宇航員返回地球;二是登月艙,主要用途是把宇航員送到月球上;三是返回艙,也就是登月艙上面的那一部份,主要負責把登月的宇航員和月岩樣品帶回繞月軌道,與指令艙對接,然後一同返回地球。月球第一宇宙速度為1.6KM/S,這是繞月飛行的最低速度,低於這個速度飛船就會向月球下降,超過這個速度,飛船的軌道就會越來越高,越來越扁;月球的第二宇宙速度為2.38KM/S,超過這個速度,飛船就將突破月球引力束縛,飛向太空;返回艙要與指令艙會合,速度必需要達到1.6KM/S。

當初登月艙和返回艙與指令艙分離時,總重量大約為16T,下降到月球,耗掉了大量燃料,加上拋掉的登月艙的自重,返回艙返回時,其起始重量只有4-6T的樣子,返回艙有四臺發動機,有足夠的燃料,返回艙就可以克服月球重力,回到繞月軌道的指令艙。


時空通訊


美國載人登月登陸艙上升級的發動機推力,不足以使登月艙從地球升起,但在引力只有地球1/6的月球卻可以,因此登月艙攜帶的燃料不需要特別多。

美國阿波羅計劃持續了10多年,在早期的時候,更多的是試驗驗證,驗證發動機的推力,驗證火箭的安全性,驗證地球軌道運行、月球軌道運行、交會對接等技術,等到1969年的時候,阿波羅11號成為了第一架載人登月的飛船,而發射應用的火箭是土星五號,其最大起飛質量3408噸,月球軌道運載能力45噸,足夠將幾個人和執行任務時人所需要的食物和實驗設備送入月球軌道。

土星五號為3級推進,第三級火箭主要用於將火箭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準備進行月球軌道推入,在飛船進入地球外的待機軌道,速度達到7.75km/s每秒,隨後調姿使飛船在待機軌道上繞行兩週,然後再次開啟第三級火箭推進器,使火箭加速至11.2m/s的第2宇宙速度進入太陽軌道,在精巧的計算下,利用飛船的推力和月球的引力,進行飛船的月球軌道推入,在這個過程中第三季火箭和飛船分離,飛船逐漸被送入月球軌道。

飛船由兩部分組成,一直呆在月球軌道的命令服務艙進行登月的登陸艙,登陸艙又由上下兩級組成,下級主要包括登陸艙的支撐結構和推進結構,最大燃料裝載量10334 kg,在登月軟著陸的過程中,這些燃料被大部分應用;

上升級包括能載2人的乘員艙和其他關鍵設備,最大燃料裝載量4670千克,阿波羅11號執行任務時,飛船上升級加上燃料和月球岩石樣本總重量4.5噸左右,而上升級的推力為15.6kN,推重比3.3N/kg,在地球上這樣的重量和推力是無法起飛的,但是月球質量小,這樣的推力卻足以起飛。

在飛船起飛後逐漸進入月球軌道,與在月球軌道的命令服務艙交會對接,宇航員進入服務艙後,上升級脫離,服務艙加速到月球2.2km/s的逃逸速度,脫離月球引力束縛進行地球軌道推入返回地球。


來看世界呀


《美國人確實“登”月了,在地球上的攝影棚裡登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8, "thumb_url": "386e00021f8688408e83\

宇宙驛站


返回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過成功率是很低的。人穿過一個輻射帶據說很危險,到了月軌,登陸就不容易,沒空氣,不能用降落傘,在月球降落和起飛都要消耗大量燃料,起飛速度大概要達到6000米/秒,好像我記得,然後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和月軌艙對接,這個風險可不是一點點……有些東西讓人覺得此地無銀三百兩,比如第一次去搞個直播,像在作秀,連續去了7次,號稱成功六次,幹嘛去了?好像僅僅是因為生怕別人不信。

感情上我希望登月是真的,那是全人類的驕傲,理智上我認為真實性大概30%吧。

至今繞月飛行器都沒有拍到殘留登月艙,很遺憾,似乎中國拍到過一個疑似非自然痕跡,就像拍違章時候都是高清攝像頭,拍賊,立馬模糊了,哈


天意論


美國人登陸月球,我認為是採用飛船與登月倉一起發射升空,接近月球后繼續在月球軌道繞月球旋轉飛行,而後減速,登月倉與飛船脫離,靠自身反衝火箭慢慢降落月球表面。於此同時,飛船繼續在月球軌道繞月飛行,等待登月宇航員在月球表面登月成功,完成一系例科研項目後,再乘坐登月倉,起動火箭發動機,配合地面控制,從月球表面起飛,與正在繞月飛行等待的飛船對接,宇航員進入飛船返回倉後,關閉氣閘,丟掉登月倉,反回地球。到達地球上空後,怎樣回到地面,幾乎與中國宇航員沒什麼兩樣。


碧雲6


美國宇航員不可能去過月球!當時美蘇爭霸,各種競爭激烈,其中就有信息的訛詐手段,藉此來造勢或錯誤引導敵對國,結果蘇聯上了大當,窮一個國家的力量來搞航空工程和造各種大型軍事裝備,導致國庫虧空經濟崩潰!美國的套路,我早就看穿了。美國佬要是真的在半世紀前就6次,12人登月成功,那麼現在就不是搞空間站,而是月球的太空基地了,那可是永不墜落的空間基地!


用戶6094361654


不管科技界或他人咋做解釋,50年之前,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沒有技術能力把人送上月球表面,也沒有技術能力讓宇航員再自行使用自帶的火箭或什麼燃料,在月面上彈射到月球軌道上,再擺脫月球引力,再返回地球。即使現在,如果把人送上月球表面,再把宇航員用自帶的類似火箭什麼的,再彈射到月球軌道,再從月球軌道擺脫脫月球引力,再返回地球表面的技術難題還沒有解決。


勁松50327196


傻我一群。米帝不是省油的燈。放著月球幾十年閒置!我親愛的聰明群體,空間站可不可以尋一堅實基地作依託?倚立於月球而傲視浩渺太空與地球?空間實驗如有廣闊的空間地面支持哪麼月球是不是當屬唯一選擇?這些技術如6O年代美國就已經掌握至成熟何故至今還得依靠俄國聯盟號而寄居踏足於太空?月球對地球來說是居高臨下的自然天體,憑美帝國主義的口胃它會不喧稱已擁有其主權?事實卻是如此並完全有能力捍衛其主權!😊呵…………討笑,來!飲一樽月酒。


一二三origihal


即便是對數關係,至少也是1:1的關係,也就是說,幾噸重的返回荷載,也需要數噸重的原料。這對飛船來說,也是要命的質量。做軍工的人都知道,空間荷載幾克幾克的省,0.1克的摳,幾噸重的質量真是要命了。這還不算,月球高低溫差如此之大,保證燃料不爆燃或容器不低溫斷裂,現在也是個難題。現在軍工做個+120攝氏度到-55攝氏度的儀表,都非常困難,你要做一個高危的燃料壓力容器,還要耐超高低溫,在上世紀中葉現實嗎?好,退一萬步講,美國是為了威懾前蘇聯,給嚇死了,以為世界終結了。現在又出了箇中國,大有超越前蘇聯的態勢,美國為了稱霸,完全可以漂漂亮亮的再登數次月,像走平道似的,嚇得中國也服了,不好麼?只可惜當年他做了假,現在收不了場,只好賴皮賴臉的不放聲。真應了那句話:臣妾做不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