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留学生骗父300万拉黑全家,早做好这件事何至于此?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哪料到也能翻脸成仇。

最近,一位父亲在网上控诉,他说自己的女儿要到加拿大留学,他拿出攒了一辈子的300万,原准备给女儿4年留学期间使用,谁知女儿一夜之间把钱全部转走,不仅挥霍无度,还把全家拉黑。

于是这位父亲出离愤怒,在微博上发布长文,大骂女儿“白眼狼”。

女留学生骗父300万拉黑全家,早做好这件事何至于此?

一个“走投无路的父亲”

这位爆料人姓柴,来自四川。

在微博上发文时,他用的网名是“一个失业父亲等待女儿归”。

父女亲情,人之天性,怎么就被300万生生撕裂?

柴某对媒体称,之所以爆料,是因为自己已经走投无路。

女儿想要去加拿大留学,他二话不说拿出大部分积蓄供女儿出国。

当时的300万是以女儿名义存的,卡和密码都由父亲掌管。然而女儿偷了卡,试出密码,将300万转走。

她不去学校报到,反而开始天天吃喝玩乐,并在微博和朋友圈上高调炫耀。

女留学生骗父300万拉黑全家,早做好这件事何至于此?

父亲苦口婆心地教训了几次之后,女儿竟然拉黑了全家,就此音讯全无。

他和女儿最后一次在网上交流,是在2017年12月24日,那时,他银行卡上的300万已经被女儿转走,他说:“女儿,我问你个问题,如两天内收不到你的信息,我只有死……我被你骗的身无分文。”

别轻信“女儿要富养”

这位失败的父亲说,最后悔的是相信了“女儿要富养”的说法。“对她的要求,即便觉得不合理,最后也会妥协。”

如今已经翻脸成仇的女儿,也曾是父亲的骄傲。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里的前三名,高中也进了“火箭班”。

可是从高二起,女儿慢慢变了,喜欢打扮,花钱大手大脚,原本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不够用了。

父女俩因此发生过冲突。

然而“每次有想要的化妆品想要的衣服,都把我直接扭到高档消费场合,不买就拉着脸,几天不理。”

于是父亲妥协了。

今天妥协,明天也妥协,妥协到最后,父女俩走到了反目成仇的这一步。

最后这300万,把亲情彻底撕裂。

亲情和金钱哪个重要,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这两样,本来就不应该放到天平的两端衡量。

女留学生骗父300万拉黑全家,早做好这件事何至于此?

可是生活中为了金钱反目成仇的例子绝不鲜见,成都这位愤怒而无奈的父亲,不过是为人潮人海中上演的一幕幕人生悲喜剧增添了最新的一出剧目。

追逐财富,喜欢金钱,这不是错。但把金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这就错了。

成都父女反目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是把金钱和亲情的位置弄颠倒了。

没有钱当然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金钱绝对不是万能的。

养儿育女,提高ta的智商,注意ta的情商,最后别忘了还得培养ta的财商。智商,情商和财商,是人立足于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三大基本素质。

财商,不只是赚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怎么认识金钱,怎么对待金钱,是驾驭财富,还是被财富驾驭,这一点相当重要。

跟孩子好好谈谈“钱”

对孩子的财商教育,很多人真没这个意识,即使有听说过这个概念的,也觉得离自己有点远。

网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要嫌弃性教育早,因为坏人永远不会嫌你的孩子小。”

财商教育也一样,你不跟孩子谈钱,将来总会有人会以一种令人崩溃的方式,来和ta好好谈谈。而这,肯定是你不想看到的。

跟孩子谈钱,公认的最好时机是7到12岁之间,孩子太小的话,不会有啥效果,到了16岁,再谈也没用了。16岁的孩子,性格爱好审美金钱观世界观已经基本定型,不会有啥大变化了。

和孩子谈钱,父母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告诉孩子,“爸妈的钱就是你的钱”,或者“等你长大了,爸妈的钱都是你的”。

虽然事实上这话不算错,但你心里知道就行了,别这么敞敞亮亮地告诉孩子。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明白,我们家有钱,但那是我们通过劳动挣来的,而你,没钱。

如果想拥有金钱,孩子,你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来获取。比如饭后洗碗,打扫庭院,帮忙洗菜择菜。有付出,才有收获。

或者用启发式思维:爸爸妈妈在为这个家努力工作,孩子,你能为我们的家做点什么呢?

金钱最终还是要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挂钩,对孩子来说,就是玩具、衣服、一顿美味的大餐。

女留学生骗父300万拉黑全家,早做好这件事何至于此?

孩子喜欢什么,就给ta买什么,而且买很多,好多家长都这样。毕竟在玩具衣服美食这些小事上,大多数父母都是不差钱的。

然而这是不对的。

比如,孩子喜欢玩具汽车,于是爸爸买了妈妈买,爷爷奶奶买了外公外婆也买,过生日送一台,考试完了送一台,放暑假送一台,放寒假也送一台,最终家里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玩具汽车堆出十几台,机械的电动的遥控的大型的袖珍的,充分满足孩子的喜好。

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买制作精良的玩具,不要多,三五台即可。同时告诉孩子,想要体验更多玩具的乐趣,可以和小伙伴们交换。

占有物资,适度为好。因为适度,孩子才会珍惜。让孩子学会珍惜,珍惜金钱,珍惜父母的付出,这就是简单的财商教育。

而最最基本的财商教育,可以从让孩子去超市打酱油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ta可以知道三件事:金钱可以买到物资;这些物资应该是有用的、生活中需要的;在得到这些物资的过程中,ta是可以帮助家人的。

而你,至少能自豪的在朋友圈里宣布:“我儿子(女儿)都会打酱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