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的價格會上漲嗎?

巍巍太行59


民以食為天,農以糧為生。糧食問題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大問題,它關係到世間民生,也作用於社會百態。所以,糧食價格會不會上漲這個問題,不僅僅和以種地來謀生的老農民們息息相關,更和每一個食五穀在人間的百姓緊密相連。

那麼糧食價格到底會不會上漲?下面,筆者就簡要說一下我的看法。

展望未來,糧食價格或將一降再降。


是的,你沒有看錯,如果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國家的糧食價格並不會有大幅度增長,反而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國際形勢而有一定的走低。從這些年我國大力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就可以一窺究竟。

熟悉我國農業政策的朋友應該有了解,自從2014年以來,我國先後對大豆,玉米,稻穀和小麥這四大糧食作物的收儲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糧食價格由此前的政策市直接轉變為了市場市,幾乎完全由市場供需來決定糧食的市場價格。目前,我國只有稻穀和小麥還在適應託市收購,大豆和玉米已經完全成為了市場化收購。

可即便是僅存的兩個依舊實行託市收購的糧食品種,稻穀和小麥的託市收購前景也是一片灰暗,這兩年最低價格標準一降再降,而且市場上還充斥著取消稻穀和小麥託市的聲音,如果該舉措一經落實,意味著我國四大主糧全部實現了市場化收購,其價格也將由市場來定,國家不再託底。

糧食價格下調,農業補貼或增加。


雖然筆者以上的言論讓大家有所失望,但是筆者可以斷定,即便是在糧食價格整體下滑的背景下,農民的種植收益並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國家屆時會通過發放新的農業補貼或者增加原有補貼標準的形式,來達到糧食價格降低,但農民收益穩定的預期。

這樣的方式是有足夠的成功經驗的,據筆者鏈接,目前全世界主要的糧食生產大國都藉此來保證本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糧食市場活力,比如說美國的農產品在世界糧食貿易中會如此強的競爭力,和本國對於農民的高額補貼密不可分。

而我國也開始了一定的探索,比如說我國在玉米和大豆領域進行的收儲制度改革,玉米和大豆的市場價格降低了,但是農民會獲得生產者補貼,收益並沒有降低。

與此同時,我國的玉米市場活力被激發出來,也具備了更強的國際競爭力,產業發展更加健康。

我覺得,糧食價格低了不是壞事,只要有足夠的補貼保證農民收益不降低就好。他們很辛苦,要讓他們過得好一些。


糧油市場報


題主的問題沒有明確時間,而且說糧價的走勢也有點寬,畢竟各個品種的供需基本面不一樣,一定時間內的價格走勢也會不同。但總的來看,我們把糧價定性為主要糧食品種的話,再分階段簡單談談一點看法,算是交流吧:

一、2018年的糧價:儘管目前來看,國家手中還有比較多的小麥稻穀玉米的政策性庫存,而且政策調控的方向是去庫存和降低保護價,但由於今年自然災害導致的減產預期和既定事實,以及農藥化肥柴油和人工等成本的上漲,對糧價起到了比較強的支撐作用。這個從今年的小麥價格走勢上已經得到了提現。後期的早秈稻和玉米,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可能性。

但是,在利多因素經過市場消化到一定程度之後,國家調控政策一出手,對市場價格的壓制就會顯現,特別是往年產的託市陳糧拍賣,因為拍賣底價較低,勢必會對市場價格造成壓制。

所以,2018年剩下的幾個月,國內糧價總體上應該是震盪的走勢,因為供需關係的階段性不平衡,價格也會出現階段性行情。

二、從長期來看,糧價是走勢是被看好的。主要考慮到幾個因素:一是去庫存逐漸進行,國家庫存壓力會越來越小;二是耕地面積仍是呈下降趨勢的,原因包括城鎮化、工業化,土地汙染,休耕,撂荒等等很多;三是環保的長期化,對化肥、農藥生產會繼續限產,價格也會居高不下,再加上油價、人工勞動力等仍看漲,種糧的成本將是支撐糧價的主要因素;四是土地流轉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合作社、種糧大戶等將種糧規模化,同時也會建設相應的倉房和加工廠,對售糧的調節更強;五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繼續提高,對於高品質糧食產品的需求也將逐漸增加,再包括肉蛋奶及深加工產品的消費也會繼續增長,需求端的繼續增長將會對原糧價格起到支撐作用。比如當前的玉米品種,因為供給側改革的推進,面積和產量的減少,與需求的增長,使得年度內的供需關係由前幾年的供大於求轉變為了供不應求格局,缺口的越拉越大隻能依靠臨儲玉米拍賣來填補。六是自然災害的問題,這幾年糧食主產區真是自然災害頻發,而且很多年份還比較重,使得糧食供應量面臨較大考驗,比如今年的小麥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最後多說一句:不管政策怎麼調控,讓農民種糧有收益,才能更好的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從而才能更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糧小咖


鍾情三農認為,就2018年的國內糧食市場價格走勢來看,整體還是穩中趨強的為主,但具體情況還得看糧食品種,

有品種是會漲價的,比如玉米和小麥。

而有品種其價格則會走低,比如稻穀。

當然也有繼續保持平穩的,大豆就是如此。

眾所周知,我國主要的糧食種類有好幾個,不可能用全部都保持一個市場態勢,畢竟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上,糧食市場一直都是風雲變幻,不可捉摸,再加上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產還算是得靠天吃飯,一些無法預示的情況也會為我國的糧食市場價格優勢帶來較大的影響,比如說今年的小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因為在筆者看來,如果不是因為今年的災害,我國的小麥總產量絕對不會像現在這麼尷尬,其市場價格也不會上漲,反而會因為託市收購價格的下調而整體走低。

下面我就主要說一說為何我國四大糧食作物中,只有玉米這一個品種可以在糧食價格整體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實現走高。希望以下的這些文字能夠為大家本年度的玉米購銷提供一定的幫助。

玉米價格將迎來春天。

具體來說,玉米價格肯定會在這兩年裡持續走高,用這幾年來取得去庫存效果為自己贏得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前景。目前我國的玉米價格優勢也算得上是四大糧食作物中前景最好的一個了,沒有之一!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兩點。


其一,我國玉米庫存總量的明顯減少,舒緩了臨儲庫存對玉米現貨市場價格的壓力。自從2016年以後,國內玉米市場價格暴跌且回暖幅度較小,其主要原因就是高大2億噸以上的臨儲玉米對現貨市場價格的抑制,在其壓制下,農民的糧食賣不上好價錢,企業則採購不到物美價廉的原材料,國家為此還要付出大量的儲存成本,可謂是多方受累。業內預計,2018年臨儲玉米拍賣結束後,我國臨儲玉米總量或許只有1億噸左右,較兩年前的歷史最高位下降了百分之50以上。

其二就是我國這兩年玉米深加工產能的迅速提升,讓我國的玉米市場需求量較前些年有了明顯的增加。在以前,我國玉米之所以有那麼高的庫存,都是因為市場需求量不夠高, 遠不及市場供應量,每年產出了大量的玉米無法被消費量,無法被使用,只能儲存起來越來越多,直至堆積成山。現在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從去年開始,我國玉米供需關係首次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而這種狀況在2018年還會有繼續的加深,也就是說在本年度的新季玉米上市後,它的價格將會繼續延續上一年的上漲態勢,且憑藉著歷史最高值的供需缺口而創下近幾年來的一個最好水平。


雖然現在還只是六月初,距離新季玉米大規模上市還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但筆者之所以對本年度的玉米價格走高有如此大的信心還是源於對市場供需關係和臨儲庫存量的整體分析。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玉米消費量將會居高不下,而以我國目前的玉米產銷現狀來看,玉米價格今後保持長期高位還是問題不大的。

簡單來說,我國玉米產量巨大,但需求量更大,且庫存問題不明顯!這是幾大糧食作物中所面臨的情況最好的一個,它的價格不走高,天理難容啊。


鍾情三農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很模糊,既沒有限定時間,也沒有限定糧食的作物品種,更沒有限定糧食的質量。不過糧食作為我們生活所需的最基本生活物資,任何人都離不開同它打交道。其價格的高低直接關係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下面僅從宏觀角度來談一下關於糧價的一點看法,也算是同大家的討論吧。

糧價會上漲

以時間為標尺來看這個問題的話,我國的糧食價位整體還是在上漲的,在2016年我國玉米進行收儲改革後,糧食價位也曾出現短期內迅速下跌的情況,不過整體看,依舊是在上漲的,十年前玉米糧價五六毛一斤,而今到接近一元,這不是單一糧食的個別現象,而是各大糧食作物所呈現的一個普遍現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的物價水平也都在上漲,這麼對比下來的話,實際上似乎也就顯不出糧食價位增長所帶來的效益了,畢竟單位貨幣的購買力真的下降了。

而長遠來看,糧價上漲也是有所至成都額。我國對於糧食實施政策性庫存,以此來調控穩定我國的糧食物價水平。然而我們也要明白一點,隨著人民幣購買力的降低,農資成本在不斷的提高,而今的農業生產投資成本每年都在提高,同十年前相比,說翻翻也一點不為過。這對於糧價升高起到了比較強的支撐作用,畢竟農民不賺錢的話,誰還願意種糧呢?

糧價依舊存在階段性行情,但暴漲幾率越來越小

在去年12月農業部的一次工作會議中曾經對糧價提出,“市場接軌,價補分離”的指導方針,也就是說將糧價的高低交給市場來決定。所謂有供需矛盾的存在就會有價位的波動,這一情況在未來依舊會存在,也就是說未來我國糧價的階段性行情還會存在。

不過隨著我國糧食儲備制度越來越完善,糧價的波動性也會逐漸降低。對於農民的收益也更加有保證。

而未來農業生產將會走向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向,這樣的情況下,對於農業生產來說可能會更加趨向於訂單化,從而將風險降到最低,這種情況下,供需矛盾也會更加輕微,而糧儲方面也更加能夠充分發揮其市場主導地位穩定糧食價格。

從上面來說,我國的糧食價位是在上漲,不過看似農民增收的情況,卻沒有真的讓農民因為種地而走向富裕,未來的種植無論是通過補貼還是提高糧價,最終能夠讓農民種植增收,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也才能更好的維護我國的糧食安全。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糧食的收入是很多農民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影響糧食收入的因素主要有兩個,糧食產量和糧食價格,糧食產量每年都基本差不多,所以人們最關心的是糧食的價格。據專家分析,2018年我國的糧食價格仍然會走低,原因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1、我國糧食作物供大於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市場價格受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當產品供不應求時價格上漲,當產品供大於求時價格下降,這是基本的市場規律。我國的糧食作物連年豐收,積累了大量的庫存,本身的庫存就無法消化,結果造成糧食價格長期在地位徘徊。

2、國際糧食價格的持續走低

目前,我國大量的糧食從國外進口,國外的糧食因為採用機械化、規模化的種植,成本相對較低,糧食價格相比國內有很大的優勢。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我國的糧食產品勢必處於劣勢地位,只有降價才能獲得一定的市場空間。國際糧食價格目前一直持續走低,這對我國糧食價格是一個不利的因素,直接影響了國內糧食價格的下跌。

總體而言,除非有大的波動,否則糧食價格上漲幾乎沒有可能,不只是今年,未來幾年糧食的價格都很有可能一直在低位徘徊。


走過來一個讀書人


糧食價格,作為國家調控手段,長期來說穩定是大局。

問題中沒具體時間,很難判斷,不過就2018年來講,個人見解如下:一號文已下達,早稻和晚稻下降10元/噸和20元/噸,所以,低端糧市場,價位會下拉,反觀優質稻方面,因去年減產,特別是廣西百香,絲香減產30%,造成江西,廣東等地優質稻上升厲害,同時帶動國際市場優質糧的大幅漲價,因此,中高端糧食,上半年是程上升趨勢,下半年,需看中早稻上市情況。


糧通天下


我國的糧食不是產量過剩,是結構的不合理造成的,一年進口八千多萬噸大豆,這放在國內生產就得五億多畝耕地,試算一算,而五億畝耕地生產玉米就是2.5億噸,在算一下,糧食還能自己嗎?也就是說糧食的過度進口才累起了我國的庫存過高的現象,為了糧食長期安全和百姓利益,決策者們還是要兼顧好適度進口和國內糧食種植結構。


田畦


一帶一路通俗的理解,就是走出去請進來,將工業品走出去,將農產品請進來。目前對農業補貼的意義不大,補貼出去的錢大部分又到了種業化肥農藥添加劑等企業手裡,農民不僅無法增收,還汙染環境和土地。國家會繼續鞏固製造業大國的地位,補貼農民進城,休耕養地恢復綠水青山。因此沒了補貼的糧價只能遵循國際市場的走勢,和能源進口一樣,國家的護衛能力已足夠強大,加大進口農產品也便於集中檢驗檢疫。今後鄉村的振興主要是發展土特產品!


自留種產品消費聯盟


該進口的必須進口,禁止進轉基因食品;該出口的必須出口,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讓農牧民真正的富裕起來。人民有錢了,那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有飯吃,有活幹著,什麼樣的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


喜來樂3574


糧食價格,在遠處要關注供求關係,但是在國內又要關注政策的變化,

民以食為天,所以國家對糧食關注會比較多,但是從長遠來看,糧食價格會逐步上漲

可以參考發達國家的糧食價格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