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孫丕恕、劉強東、周鴻禕如何步入「智能時代」?

作者丨解夏

來源丨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近年來,人工智能早已成為各大公司的重點研究領域,甚至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是否意味著“智能時代”已經來臨?

正在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馬雲、孫丕恕、劉強東、周鴻禕等大佬各自發表了觀點。那麼,什麼是開啟“智能時代”大門的正確姿勢?在這場國內科技巨頭齊聚、1800多名人工智能專家出席的大會上,又如何讓“智能”真正落地?

馬雲、孫丕恕、劉強東、周鴻禕如何步入“智能時代”?

馬雲:機器不可能替代人類

未來社會中,機器是否取代人類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持悲觀看法,甚至表示人工智能將於2030年在所有一切領域擊敗人類,“更接近的時間或許是2030年至2040年”。

馬雲則持相反觀點。

馬雲、孫丕恕、劉強東、周鴻禕如何步入“智能時代”?

在“前沿:智能科技與產業創新”主題論壇上,馬雲說,“智能兩個字取得好,人是有智慧的,動物是有本能的,而機器只有智能。人類社會正在從知識時代走向智慧時代,智慧時代就是體驗時代。機器大家都在擔心,我覺得機器不管再厲害,不可能取代人類。

當然,馬雲也強調,未來5-10年,世界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尚處於智慧時代的前夜,現在的人工智能、IOT還處在幼兒園階段

他以醫療、健康產業為例,道出了正在發生的變化。

“人類追逐的兩大目標是健康和快樂,智能時代將變革健康產業,消滅很多疾病,但是活得久不代表活的快樂。”馬雲認為,未來機器具備智能後,能夠改變服務業和製造業,將人類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在這個領域,隨著機器工業化,人的工作時間會大大縮短。

雖然服務業和製造業會快速發展,但製造業並不會解決就業問題,大部分的製造業將會被人工智能、機器人所取代,最終,將恢復到機器做機器的事情、人類做人類的事情。

這個觀點頗有一番“讓機器的歸機器,人類的歸人類”的味道。

馬雲還提到,我們必須用新的生產關係適應智能時代、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新的生產力的發展。

孫丕恕:大數據釋放新智能

與馬雲談及未來變化的觀點不同,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更貼近民生,注重實用性,結合當下做法推動“智能”落地。

馬雲、孫丕恕、劉強東、周鴻禕如何步入“智能時代”?

孫丕恕認為,我國將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高地。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與深度應用,正引領社會進入智能時代。

相較於馬雲從生產關係角度提出的擔憂,孫丕恕從生產要素的角度,對時代發展進行了解讀。他指出,從信息時代邁進智能時代,“智能”成為新生產要素。

“AI是智能時代最典型應用。10年後幾乎所有應用和服務都會包含AI,人工智能將應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激發各行業、各領域智能化場景構建,引領人類邁入智能時代,讓城市更智慧、企業更智能、生活更便捷。”

也正是對“智能時代”充滿信心,孫丕恕大膽斷言:新時代所有組織的運轉核心,是由系統和數據構成的“大腦”。沒有“大腦”的組織,將成為管理、運營和發展上的“低能兒”。

對此,他提出更全面的解決方案,倡導融合A(AI人工智能)、B(Block Chain區塊鏈)、C(Cloud雲計算)、D(Data數據)打造智慧城市、智慧企業大腦,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和智能產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對於如何釋放數據智能,孫丕恕認為我們的祖先已經給出了答案——“算”和“數”。“算”發展到今天就是我們說的雲計算,“數”就是大數據。

人工智能必須具備三大支撐,即計算資源、算法資源和大數據資源。而要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和智能產業發展,雲計算是基礎、大數據是關鍵、AI應用是核心。

“大數據成為智慧之源,成為孕育新產業、新模式、新生態的‘土壤’,使社會得到極大的發展。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成為數據源生體,‘人人使用並受益於數據,人人產生並貢獻數據’將成為社會共識。”孫丕恕表示,海量數據中,20%是互聯網數據,80%是組織數據,組織數據中的80%由政府掌握

作為“數商”創新創業平臺的提供者,浪潮致力於成為數據流通領域的阿里巴巴,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構建“數商”新生態。孫丕恕強調,“圍繞數據的採集、共享、交易、應用的產業鏈條,將產生大量的創新創業機遇,培育出‘數商’產業,打通數據流通之路。”

劉強東:你的態度決定你的未來

作為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從生產力的角度對智能時代發表了看法。他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並不會導致工人大規模的失業,相反技術的發展能夠把人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馬雲、孫丕恕、劉強東、周鴻禕如何步入“智能時代”?

京東在智能時代分成兩條線,硬件和軟件。

劉強東表示,在物流方面打造智能化系統,同時,研發真正意義上的重型無人機,此外,第二代人工客服現在已經可以精確對人的情緒進行感知,而且超過了人工客服。

“有人會問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好處是什麼?”劉強東說,今天光揀貨員工平均每個員工每天要行走32公里,我們以後完全可以用人工智能、機器人來進行替代。

劉強東還在現場分享了一則故事:當年,歐洲的路面上開始出現汽車,大量的馬車伕就聚集遊行,因為汽車衝擊力他們的生活,影響了他們的升級。但在這些馬車伕中,已經有一部分轉行去學習駕駛汽車,有一些製造馬車車輪的人,迅速轉變製造汽車車輪,從此造就了無數偉大的企業。

在智能時代來臨的時候,你的態度,你的變化在決定著你的未來。”劉強東如是說。

周鴻禕:進入到“大安全”時代

“大家看過電影《速度與激情8》吧,電影裡滿大街自動駕駛的殭屍車追逐俄羅斯國防部長的車。如果以後滿大街都是這種智能汽車,這個電影橋段一定會成為現實”,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表示,人工智能本身就存在安全問題,我們必須要審慎以待。

馬雲、孫丕恕、劉強東、周鴻禕如何步入“智能時代”?

相對於馬雲、孫丕恕、劉強東所關心的生產問題,周鴻禕更專注於智能時代的安全問題:網絡安全已經從信息安全時代進入到“大安全”時代。

“過去幾年,我們的人工智能安全團隊對目前最流行的深度學習框架進行了一些研究,發現了幾十個開源系統的安全漏洞。”周鴻禕表示,人工智能系統自身就存在問題,很多無人值守系統一旦被黑客攻擊和劫持,就會控制在黑客手裡,帶來的危險比較大;此外,一旦機器可以自主判斷,自主發起進攻,機器被劫持的可能性非常大。

他舉例說,前段時間,Uber改裝後的自動駕駛測試車在美國撞死了一位女士,充分表明今天的人工智能技術並不是一個完備體系。

他還在現場說,特斯拉每出一款車,360的研究團隊都能以最快速度進行劫持。至於為什麼要模擬劫持汽車的原因,“並不是要害大家,做防守的人,做盾的人要先研究矛。

因此,他提出了“安全大腦”概念,運用新技術所創造出的強有力的網絡安全體系,通過建立“上帝視角”,繪製出大安全全景圖,把“安全大腦”打造成安全領域的核心技術和“國之重器”,起到掌控安全全局、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

智能時代來臨前夕,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悄然改變。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在大會上說,“人工智能催生智能產品開闢發展新空間,變革生產方式,打造轉型新動能,培育產業新生態,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這意味著,智能產業發展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要跳出倫理的討論,更要實現惠及民生,如孫丕恕提出的人工智能必須具備三大支撐(計算資源、算法資源和大數據資源),推動產業切實落地,同步謀劃、同步建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樂觀心態與過硬實力打開“智能時代”的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