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性格內向,感覺生活過得很累,怎麼辦?

溫文又爾雅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做人要厚道,好人有好報,還有什麼“人在做,天在看”、“暗室虧心神目如電”等等,總而言之就是要做一個善良的好人。可是,到了社會以後,猙獰的現實把自己的信仰抽的跟營養過剩的小胖似的。

我雖然不算內向,但是性格跟你差不多,討厭同流合汙,痛恨爾虞我詐,所以吃了很大的虧。年輕時我在國企,當時眼裡不容沙子,不吃車間的飯,不拿供應商的卡(購物卡)。而且對有些人大發不義之財深惡痛絕,因為主管故障件理賠,堵住了很多的漏洞,理賠率從4%降到了1.4%。斷了人家的財路,也就斷了自己的前途。所以在國企得不到重用,一氣之下辭職走人了。

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我明白了許多,也清醒了許多,雖然還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但是處理問題的方式上則靈活了許多。比如,現在看到討厭的人,絕不會像過去似的那麼簡單魯莽,而是不動聲色,甚至熱絡有加。因為,生活讓我變得成熟了。

針對你的情況,我有以下建議。

第一,要懂得合群。社會就是這麼殘酷,孤家寡人很難成事。所以,一定要合群,雖然不至於跟大家打成一片,起碼不能自我孤立,否則寸步難行。

第二,要睜著眼閉隻眼。不管別人怎麼爾虞我詐,自己做到睜隻眼閉隻眼就是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眼睛該睜的時候睜,該閉的時候閉,不能永遠目光如炬。

第三,老老實實上班。你心眼太實在了,這樣的性格不適合做生意,建議你找個工作,老老實實去上班吧。職場比生意場畢竟要簡單的多。

第四,不忘初心,不改始終。不管社會多麼冷漠,但是不能改變自己做人的初衷。雖然做老實人很累、很受傷,但我們還是要一如既往地做一個老實人。



管理那點事


心理學家認為,人與人之間性格的不同,是由以下的5個維度完成的:

"O"是"open to experience",意思是開懷擁抱各種經歷,這使得我們和一些將自己封閉起來的人區分開來;

"C"是"conscientiousness",意思是有意識的,與之相反的是那些對生活缺乏熱情的;

"E"是"extroversion",意思是外向,與內向型人區分;

"A"是"agreeable individual",意思是討好型人格,與之相人是那些經常和人唱反調的人;

"N"是"neurotic individual",意思是神經質,與之相反是情緒穩定的人。

這五個首字母的縮寫合在一起,就是"ocean"。

心理學家Brian Little以外向型人和內向型人為例子,解釋了這兩種人在各個方面的不同:

性生活次數:外向型人擁有更多的性生活次數,而內向型人則相對來說較少。

人際交往:外向型人喜歡叫別人暱稱,喜歡和別人有更多的身體接觸,而且還喜歡直言不諱;而內向型人則完全相反。

Brian還提及,自己不喜歡將人進行分類,因為他覺得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這個獨特的地方體現在哪裡?

體現在當我們面對自己內心深處最重要的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異於自己性格特徵的自由特質。

提出問題的人,一直在強調自己有多麼內向,其實內向是一種性格,是比較穩定的,但如果遇到自己感覺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件事情,需要表現出外向才能完成,如果你真的覺得很重要,那你是會去做的。

比如,你現在很內向,但你又非常喜歡教書,喜歡看到自己的學生一天又一天的長大,那在這種想法的驅動之下,你是可以走上課堂這個舞臺的。

題主之所以會因為內向產生如此多的煩惱,應該是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吧!


曾少賢


這個問題不但很泛,而且很大,一時半會很難說清楚,生活是人生終極命題,幾乎也沒有人能說清楚。我能做的,也就是羅列幾個供你參考的思路。

1、有時候人過得很累,並不是工作有多麼繁重,可能恰恰相反,工作清閒生活安逸甚至無所事事,沒有追求目標,自身沒有成長,於是不知生命意義何在,覺得心累。

雖然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不過看你在提問中的描述,你應該不屬閒得無聊的這種類型,但至於你有沒有清晰而具體的奮鬥目標,就不得而知了。其實我們都知道,人生就像遊戲,必須要有奮鬥目標,在奮鬥的過程中自身還要有所成長,這樣才會產生動力。而一旦不具備這些條件,再經典的遊戲也不會有人玩,再安逸的生活也會讓人覺得累。

所以說,當你覺得累的時候,不妨學會給自己設定奮鬥目標,用不著太遠大,就定一些稍微努力一下就能達到的小目標。在完成目標的時候,也許你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收穫的樂趣,而這些感覺肯定能沖淡心累。

2、可以肯定地說,生活本身就是不容易的,覺得累是很正常的人生體驗,不管性格內向還是外向,多多少少都會覺得生活很累。所以,不要把“過得很累”太當回事,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是大同小異的感受。

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經常告誡我,“為個人是不容易的”,當時還不太懂,長大了之後才慢慢感受到這句話是多麼正確。懵懂的孩童,可能是最快樂的,所以道家的老子在《道德經》中一再強調,最幸福的人生就是“赤子”那樣的狀態,所謂赤子,就是啥也不懂啥也不操心的嬰兒。自從我們懂事的時候起,生活就時時刻刻會讓我們覺得累,而且貫穿著我們的一生。

活著就會覺得累,或者反過來說,正是因為總有累的感覺,才說明你還好好地活著。如果有人硬是要追求“無憂無慮的生活”,可以明確地說,這樣的生活沒有活人享受過。也許在天堂,也許要極樂世界,就是不在現實世界。

3、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內因決定外因,內因是關鍵,外因是條件。所以,如果你很不喜歡這種很累的感覺,急切地想擺脫這種狀態,我建議你先從內因方面想辦法,再去外因方面找方案。

審視內因是第一步,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升自我認知水平。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看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為什麼,就是因為認知水平不一樣。怎麼提升認知水平呢,學習。怎麼學,視自己的具體情況而定,方式可以多樣化,但是一定要保持學習,這是一個基本前提。當你時刻保持學習的時候,也許會比較忙碌,也許會有些疲倦,但很少會覺得心累。

改善外因是第二步,靠譜的辦法是找一個自己適應的環境。比如你說你不喜歡爾虞我詐,那就想辦法找一個相對而言比較講誠信的小環境,這樣也能減輕你心累的感覺。

4、每個人心中大概都有一個“心理天平”,一端是快樂,一端是苦累。要想減少苦累,就得增加快樂。

興趣愛好對於我們來說有多重要,想必你也很清楚,一個人要是連個興趣愛好都沒有,那日子還有什麼過頭。所以當你覺得很累的時候,可以嘗試著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且增加其分量,這樣一來,苦累也就相對減少了。

苦累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該怎麼過,你懂的。


陳向東


不得不說,職場是一個對內向性格的人不太友好的地方。不管是招聘,還是晉升機會,上司都更偏向性格外向的人,因為職場對於溝通的要求很高。

但很多調查都顯示,從事管理職位的人,內向與外向的比例幾乎相等。這說明,在經過了新人的頭一兩年之後,性格內向者的競爭機會還是會回到正常的水平。

這因為,內向性格同樣有外向性格不具備的優勢,簡單地列舉幾點:

第一、動嘴的機會少了,動腦的機會就多了,思考問題相對比較深

巴菲特曾說過:“投資成功的秘訣無關智商,你只需擁有一般水平的智慧,剩下的就是抑制自身衝動的性格。”

性格學上對內向外向性格的定義分別是:內向性格專注於內心世界,習慣於通過仔細考慮資訊、觀點、概念來獲取信息;外向性格專注於他人的交流,習慣於通過與人相處、團隊合作來獲得成就。

這就使得內向者,更容易堅持自己、更謹慎分析機會、善於發現危機……

第二、溫和而堅定的做事風格

內向性格更習慣深思熟慮的規劃,一步一步的執行,溫和而堅定。

在與別人溝通時,他們也不喜歡誇誇其談,寧願更客觀、更謹慎,而不希望給別人一個錯誤的信號。

正因為如此,內向性格者和別人混熟了後,更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與尊重。

第三、社交關係更穩定

有人認為,內向性格者不如外向性格那麼擅長社交,其實他們不明白,兩者的社交目的是不的。

交流是外向性格者習慣的溝通方式,並不代表社交質量有多高。而內向性格者討厭的不是社交,而是完全依賴一般話題的交流,在他們看來,這純屬浪費時間的低質量社交。

內向型人往往和熟悉的人聊得眉飛色舞,和一般熟人就冷淡得多,而且他們並不會因為冷場而感到尷尬,反而覺得世界清靜了,真好。

內向型的人,內心其實非常渴望真正走心的朋友,所以,他們的朋友雖然總數量少,但核心密友卻總有那麼幾個。

如果你是內向性格,如果你認為上面的描述和你很相符,美國心理學家蘇珊•凱恩在一本名為《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中,給了內向型人三點建議:

1、 不要期望自己能像外向型人一樣融入集體活動,順其自然才是你最好的表現

2、把別人對你的感覺搶先說出來,“像我們這樣內向的人……”,說多了,別人反而不會因為你的內向而排斥你了;

3、 你可以向別人推薦你最喜歡的書、電影、音樂

,通過這種方式,既讓他們理解一個內向性格者的內心世界,又自然而然地與他人產生互動。

相信自己,越是做自己,你就做得越好。


人神共奮的職場心理


職場潘多拉觀點:每一種性格都有可貴之處,每一種性格之下的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如何讓自己在性格上揚長避短活的從容,是你自己從內心裡該研究的問題。

看完你的問題,總體的感覺是你在刷存在感。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其作品《自卑與超越》中有過關於類似問題的描述:你可能還活在一種“嬰兒般認為自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的狀態。

1、你為什麼會有現在這樣的心理?

你現在還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有可能是在曾經的童年生活中被嬌慣,也有可能是受到過不公正待遇,導致了你現在比較孤僻的狀態。

以上兩點很可能是你現在問題的根源,當務之急時你需要對自己做一次深刻的反思,只有尋根究底,你才能正視自己、接受自己,你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2、你所謂的性格內向及描述,其實本身就存在問題。

一是你已經30歲了,進入職場至少已有七、八年,為什麼還是一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雅”呢?你可曾聽說一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二是你說性格內向,所以不與人同流合汙……做生意賠本……你對問題的具體描述和性格的內、外向有關係嗎?你從一開始就對自己存在錯誤的理解。內向僅僅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你對人待事的方式,這並不會影響你對事物的判斷,更不會影響你與人的相處。退一步講,人以群分——你總會遇到和你一樣的人,總會選擇性的與類似的人深交吧。

三是你說的累,只是因為你沒有嘗試去從內心尋找問題的根源,沒有去適應職場遊戲規則造成的。


3、在職場中,每一種性格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舞臺

一是內向性格的你,可以嘗試出財務和技術方面著手,發揮你的特長;

二是你的性格應該隨和,應該去適應環境的變化,提高“情商”是你必須做到的。

你現在無法改變遊戲規則,那就只能去適應,直到強大到自己可以制定遊戲規則!



職場潘多拉


首先我們要明白性格沒有好壞之分,題主對自己性格有諸多不滿,認為內向的人不合群、不會處事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其實不然,我們對性格有太多的偏見,總覺得那些陽光、善於社交、會來事兒的人才是性格好,是成功人士的標配。然而,我們在讚揚外向性格的同時忽略了其缺點和內向性格的優點。

卡爾·榮格在書《心理類型學》中提出了內向和外向的概念,他認為,內向與外向性格之間的差別在於心理能量的指向不同,內向的人對自身內在世界更感興趣,他們通常有內省的精神,喜愛獨處、喜歡安靜。而外向的人,能量指向於外部,所以更愛社交、行動力較強、喜歡待在人群中。

外向的人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內向的人能建一片自己的內心空間。很多科學家、哲學家、作家等具有內向性格,這種性格促使他們轉向自我,能排除外界干擾,在專業的領域鑽研下去。內向與外向,只是一種性格特質,並不是一種缺陷。

而且,有研究表明,內外向性格是與生俱來的,幾乎是不能被改變的。內向性格也有它自身的優點,不愛社交、不喜言辭通常是自身的選擇,自己不用對其有心理負擔。況且一般沒有完全內外向性格的人,大部分人都處於中間位置,再內向的人,也有其外向的一面。所以題主,不合群就不合群吧,不喜歡爾虞我詐正好可以生活的簡單一點。人要學會順著自身的優勢發展,想辦法強行改變自己的性格,不如選擇適合內向性格的事情。

你做生意失敗不一定全是內向性格的問題,失敗是不同因素導致的最終結果。發現自己不適合做生意,那就放棄冒這個險,做更有把握,更符合自己是事情不是更好嗎?


霍老爺


恕我直言,你的“性格很直”,可能只是“情商很低”。

什麼叫“和別人同流合汙”,什麼又叫“爾虞我詐”。

都是成年人了,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利益的社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什麼“爾虞我詐”,其實不過是利益的衝突和博弈而已,都30歲人了,這些東西我覺得應該能認識到了。

還有,做生意賠本和你內向不內向沒有必然的聯繫啊。

任正非不也挺內向的嘛,很少接受媒體採訪,一般也不拋頭露面,生意不做得好好地嘛。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還有很多我們根本就不瞭解的大老闆,其實也有些內向呢。

所以,就我個人觀點而言,你可能思維有些混亂,把很多東西混為一談。

另外,情商真的可能有些低,典型的表現包括:

  1. 缺乏自我瞭解與認識;

  2. 易怒、脾氣暴躁、衝動、魯莽行事;

  3. 做事怕困難,三分鐘熱情,不能持續努力;

  4. 懶散、墮落,不能自我激勵,缺乏自制;

  5. 心理承受能力差,受不了一點打擊,對生活經常感到悲觀絕望;

  6. 馬大哈、冷漠、不關心他人需求與感受;

  7. 非常自我,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一切我說了算;

  8. 對過去痛苦的經歷念念不忘,對未來的事情憂心忡忡;


  9. 人際關係很糟糕,與身邊的人關係都不好;

  10. 與人溝通時很被動,總是被動附和,被騙人牽著鼻子走;

  11. 常與一些人建立不健康的人際關係,比如癮君子、酒鬼和賭徒、混混等。

可以看看以上表現自己佔了幾條?

怎麼辦呢?

1.轉變思路和觀念

認識這個真實世界的運作規律,社會就是有很多利益衝突與合作啊,不要老是用一些負面詞彙來評價他人甚至是扭曲認知,比如“同流合汙”、“爾虞我詐”,換成一些中性的詞彙,比如“合作共贏”、“談判溝通”。

這樣不會變得那麼極端,而且行事會更加合理、實際。

2.聚焦於生意的本質和經營策略

你做生意和你性格內向外向沒啥多大聯繫。

關鍵是你的生意模式如何,產品質量與營銷推廣策略如何、市場開發與客戶滿意如何。

比如你賣包子,你和顧客的溝通其實就不多,禮貌微笑總能辦到吧,或者至少你不能兇別人,也不能和別人吵起來,這點總能辦到吧。

包子好吃,價格公道,位置好,這三點就足夠了,不需要你多外向,或是左右逢源什麼的。

如果複雜一點的生意,說白了其實還是這些,產品、營銷、服務,等等。

這些才是最根本的。

不要把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混淆了。


我說話也有點直,希望你不要介意。

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評論啊。


馮起升


性格內向覺得很累,其實,性格不內向的人也會很累,生活給我們的不完全是欣喜,酸甜苦辣都會有點。3O歲正是成家立業的關口,走的是上坡路,欣欣向榮,難免吃力。速度大了,更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又不能停下來,彷彿是逆水行舟,不進就要後退了。人生正象百萬英雄答題的闖關,無數的人淘汰後,留下的人分百萬大獎,收穫豐厚。但沒一個是輕輕鬆鬆的,可能都很累。闖關的那一刻到了頂點,然後一切歸零,又重新開始。每一步仍是艱難行進。所以說累是常態。

至於說到性格問題,我相信你說的是真的。人直,不合群,這樣的人也是有的。至於說到不和別人同流合汙,爾虞我詐當然是高潔的很。但我想不至於嚴重到如此地步。我們生活中是有一些在我們看來不那麼高大的事。但做為一個社會人,你不能總躲在套子裡。社會現象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教會我們必須有博大的胸襟來看待和處理一些事情。太清高,不食人間煙火不行。有兩句話就是說做人在這方面道理的: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所以,有時還得糊塗點,也不能免俗。

假如你真的是這麼一個人,我就能理解了你為什麼做生意總是賠本。因為生意做的是物,打交道的卻是人。不合群怎麼做生意?想要生意好,廣交朋友才行。生意人的性格應該比較委婉,縱橫捭闔,左右逢源才行。臉上和顏悅色,笑口常開。只有晚上回家才能另換一副面容。而且,做生意最怕的是個人太自尊,總覺得別人皆醉我獨醒,那就不行,說白了,必須謙卑,謙卑,再謙卑。說了半天,我們光說病,不開藥怎麼行?總之,象你這種情況,要繼續在生意場上,一定要改才行。和大家打成一片,寬容地對待別人,因為這樣你的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長。假如真改不了,還是換個工作好。但說到底,總是獨來獨往就是問題。因此,換思想比換工作好,也許更容易。


天太2


內向導致各種不如意、挫折、心很累?老鬼談談走出此困境的看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c35051842609cc7b4b2df279283ad7b\

老鬼歸來


性格內向並不是一種缺陷,不需要去刻意的改變!

據調查數據顯示,內向對一個人的成功是有一定的影響因素,可能在大眾眼裡,成功人士是能言善辯,面對大眾款款而談,外向的人似乎比內向的人更容易成功,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斯皮爾伯格、村上春樹……世界上 70% 以上的成功者其實是性格內向的人。為什麼呢?

你真的瞭解什麼是內向嗎?

“這樣不好,要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

“看你不怎麼說話,幹啥這麼高冷呢!”

“你這麼內向,以後怎麼交朋友?職業生涯怎麼辦,內向的人當不了領導的。”

你有沒有被這樣那樣地勸說過,要改掉你內向的性格。內向的你彷彿被貼上過社交焦慮、自卑、不快樂、沒有幽默感等等的各種標籤。在這樣一個社交至上的大環境下,大家似乎都愛外向的人,做一個內向者常常倍感壓力,甚至覺得很丟臉。

一個人的性情是天生的,幾乎無法改變,而性格是可以培養的。

一個內向的人可能不喜歡講話,但一樣可以很健談;可能不喜歡社交,但一樣可以在必要的時候一展風采。



1. 享受獨處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大多數人害怕沒人陪,一個人就會胡思亂想,而你很享受獨處的時光。內向的人並不害怕社交活動,不參與活動其實是他們的自主選擇。最會聆聽,最有同理心,內向的人很安靜,不愛閒聊,但最懂傾聽,最有同理心。

2 .很專注,又有深度

內向的人,大多喜歡像讀書寫作這種可以獨立完成的愛好,多年的磨練讓你能夠做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習慣深度思考。

3.快樂很簡單,簡單很快樂

性情與快樂無關,內向並不是不快樂,只是喜歡享受另一種類型的快樂。想清楚再說話,凡事有理有據

4.驚人的執行力

你可以很自信地做自己,不需要別人的關注與認可就能把事做漂亮, 敏銳的洞察力,撥開迷霧看本質,守口如瓶是本領,靠譜值得信賴,內向的人最值得信任,最會保守秘密。

5. 節儉但不虧待自己,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

你能夠愉快地宅在家,不出去嗨不是你社交無能,而是有時候覺得沒必要,不常表態,但一語中的,歸根結底,你說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說。

6.出色的領導者,不一樣的風範

與你認為的恰恰相反,內向的人可以成為很棒的領導者,強大的自我認知,Follow your heart 真實寫照,內向的人中,很多人內心堅定而強大,十分了解自己,遵從內心的想法,更知道何時為自己充電。

7. 卓越的創造力,內在能量的迸發

內向者有著外向者無法比擬的天賦,情感豐富,同時也懂得如何控制情緒,深度人脈,交心摯友,你也許朋友不多,但是隻要成為了摯友就是一輩子。

所以,內向的人同樣可以很棒,內向並不是缺陷,不需要改變。內向的性情也可以有豐富精彩的人生,真實的你,才是最棒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