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上說的去槓桿是何意,有何作用?

熱白開一號


所謂次貸,便是次級貸款,也就是放款機構發放給還款能力不強的客戶的貸款。由於這部分客戶——非優質客戶的還款能力有問題,因而這部分貸款存在非常高的違約風險,相應的,這部分貸款就被稱為次級貸款。次貸借款人是違約風險非常高的客戶群,他們被稱為ninjna,意為既無收入(noincome)、又無工作(nojob)、更無財產(noasset)的人。

在正常情況下,銀行出於風險控制的需要,在對這部分人發放貸款時十分謹慎,但在次貸危機爆發前幾年,美國的住房貸款金融機構發放的次貸似乎不存在安全性問題。由於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作為抵押品的住宅價格一直在上漲。即便出現違約現象,銀行可以拍賣抵押品(住宅)。由於房價一直在上漲,銀行並不擔心因借款人違約而遭受損失。

其次,證券化使得銀行可以把風險轉移給第三方,因而住房金融機構並不會因借款人違約而遭受損失。房價上漲的預期和錯綜複雜的抵押擔保讓美國住房市場的繁榮成了沙灘上的城堡。由於實體經濟回升、通脹壓力加劇,美聯儲在2004年連續17次調高聯邦基金利率,導致貸款利率相應上調,借款者的還款壓力顯著上升;另一方面,基準利率的上升導致房地產價格開始下降。房價大幅下跌一方面降低了抵押品價值,使得貸款供應商不能通過出售抵押品回收貸款本息;另一方面也導致借款者不能繼續通過舉借房屋淨值貸款來償還本息。

因此,基準利率的上升與房價大幅下降,共同導致了次級抵押貸款的違約率大幅飆升,從而導致基於次級抵押貸款資產池的MBS與CDO的信用等級顯著調降、市場價值大幅縮水。購買了上述金融產品的投資者出現了嚴重的賬面損失。2007年8月,以貝爾斯登宣佈旗下對沖基金停止贖回為標誌,次貸危機全面爆發。次貸危機導致許多金融機構相繼倒閉,繼而引起金融市場的震盪,而像雷曼兄弟這樣的大投資銀行,其業務遍佈全球,一旦倒閉,負面作用波及全球金融市場,最終造成了全球經濟衰退。


盤和林看經濟


在明白去槓桿之前我們得明白什麼是槓桿。

經濟學裡的槓桿與物理學裡的槓桿不是一回事,但道理都是一樣的,經濟學裡的槓桿簡單解釋就是:



利用你手裡現有的資金撬動更多資金為自己所用。可能這麼解釋還是比較抽象,舉例來說:

炒股的人可能聽說過場外配資,2014年那輪股市上漲就是因為有更多場外資金進入股市。比如你有10萬塊錢,這時候就會有機構找到你,說我可以借給你50萬,股市現在這麼好,60萬掙錢的速度和10萬掙錢的速度完全不一樣。利益10萬借了50萬,這就是5倍槓桿。

但機構為了自己資金安全,對你會有一定限制,比如必須得在機構那裡開戶炒股,這樣機構對你股票賬戶才有監管和操作權。如果股票下跌,只能虧你自己的錢,比如60萬虧到10萬之前機構就會強行平倉,保證自己的50萬不虧。兩個跌停虧損就超過10萬。

如果股市大漲,你的收益也會有5倍增長。好處是掙錢快,但壞處也顯而易見,風險更大了。兩個跌停你的10萬就沒有了。

去槓桿的目的就是為了控制風險。下跌的時候虧的太狠。掙錢的時候資金都進入股市,實體經濟怎麼辦?



所以不管股市好還是不好,高槓杆對政府來說都不是好事。既然不是好事,控制就是情理之中了。

股市如此,債市也一樣,金融的事情從來都是環環相扣。


坤鵬論


企業在擴大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增加資金投入。一般來說,增加資金有三種方式:

一是上一年的利潤轉化為下一年的投資,從而實現滾雪球式擴張,但擴張速度很慢。

二是通過直接融資,例如尋找合夥人或發行企業債券、股票等方式融資,這對企業實力、經營業績等提出很高的要求,大量企業很難滿足要求。

三是通過間接融資,例如銀行貸款,只要企業有一定的信用或相應的資產作抵押,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貸款,但企業每年需要支付一定的本息,從而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

第三種方式實際上就是企業運用槓桿的方式進行融資。例如:

一個企業自由資金100萬元,貸款利率為15%,當企業投資預期回報率為20%(預期回報率大於貸款利率)時,企業就有動力到銀行貸款擴大經營規模,假定貸款100萬元(槓桿率為100%。為了便於分析,假定每年支付固定利息,到期日償還本金),一年下來,企業實現投資收益=(自有資金100萬元+銀行貸款100萬元)*20%=40萬元,其中需要償還銀行利息=銀行貸款100萬元*15%=15萬元,企業淨賺25萬元。

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下滑,企業經營業務變差,預期投資回報率下降至5%(預期回報率小於貸款利率)。這時候,一年下來,企業實現投資收益=(自由資金100萬元+銀行貸款100萬元)*5%=10萬元,其中需要償還銀行利息=銀行貸款100萬元*15%=15萬元,企業虧損5萬元。由此可見,企業經營變得非常困難。

這時候企業就需要去槓桿,例如槓桿率降至0,企業只剩下自有資金100萬元,每年投資的收益=100萬元*5%=5萬元。

由此可以看出,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企業預期回報率較高,企業有動力通過銀行貸款加槓桿實現快速規模擴張;經濟形勢差的時候,企業預期回報率較低,企業為了降低經營壓力,就是需要去槓桿。


經濟好望角


在每一個“去槓桿化”的階段上,中國經濟所受的衝擊不同。
首先,“金融產品的去槓桿化”對中國影響很小。
由於實行資本賬戶的管制,中國絕大多數的對外金融投資都是以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投資的形式進行。這類投資一向穩健保守,基本不會涉足高度槓桿化的金融產品,即使有所損失,也不能與其他類型投資者的損失相提並論。  其次,“金融機構的去槓桿化”和“投資者的去槓桿化”對中國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一方面,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程度有限,同時外國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和在金融中介中所起得作用都很小;另一方面,由於國際收支長期順差,中國經濟不依賴外部資金。這樣,當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去槓桿化時,一般不會對中國產生顯著的負面效應。在這一問題上,中國經濟目前受到的最嚴重的影響表現在,國際商業銀行在縮減其資產負債表規模的過程中,貿易信貸也受到了波及。  從近期看,對中國經濟最大的負面影響來自於美歐“消費者的去槓桿化”。中國的出口將會受到嚴重威脅,進而引起國內產能過剩、製造業投資疲軟、製造業工人失業等連鎖問題。  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嚴重的威脅來自“去全球化”。既然中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去全球化”也將使中國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因為,它將從根本上顛覆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迫使中國不得不依賴消費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然而,國際經驗和學術研究表明,當一個經濟體的增長主要推動力來自內在消費時,這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速度,將會出現顯著的結構性放緩。


財經早餐


“槓桿”的真正被大家所熟知,應該追溯到阿基米德的“槓桿原理”,他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指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這句話講的就是槓桿。隨著金融行業的發展,槓桿也逐漸被運用到金融各細分產業中,現在的金融體系沒了“槓桿”可謂是寸步難行。

所謂的“去槓桿”指的就是去除金融市場的各種“槓桿”,包括我們通常所說的經營槓桿、財務槓桿、借貸槓桿等等

那麼,槓桿對於我們的金融行業甚至是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呢?

初高中學過“槓桿原理”的想必都知道,槓桿原理講的就是用較少的力量撬動較重的東西。同樣的,運用到金融市場的槓桿也是這個道理,用很少的自有資金撬動巨大的使用資金。

舉個簡單的例子,銀行的住房貸款。

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一般我們買房是沒辦法一次性拿出百十萬甚至是上千萬的自有資金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我們的信用、物品、公積金等進行抵押式貸款,這個時候你就已經在無形中撬動了住房貸款的這根槓桿,如果說你手中有10萬元,而你所購房子的房價總額是100萬元,這個時候你需要向銀行貸款90萬元,這90萬元的借貸基金就是被撬動的“較重的東西”,而你的公積金、已有房產物品、信用等就是“較少的力”,假如在這個過程中你用了9萬的公積金,那也就意味著你用9萬塊錢翹起了90萬的資金,槓桿率就是10倍。

一般合理的槓桿率可以讓我們生活的更美好,金融市場也能得到更多的資金進行高效的運轉,整體經濟可以用較少的貨幣維持較快的發展,整體而言是不錯的。但是,凡是都有一個度,過猶不及。

在經濟復甦期,國家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並且防止在此過程中產生的通脹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會採取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工商企業等都會增加槓桿的使用,並且加大槓桿率。比如說一家公司總估值100個億,如果放在經濟繁榮期,公司能貸款100個億,資產負債比為1,財務槓桿也為1,這樣可以避免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不會給銀行造成較大的次貸/壞賬負擔,而在特殊時期,比如說是復甦初期,國家為刺激發展,原本價值100個億的公司,貸款的時候就可能能貸到200個億,這個時候財務槓桿就是2,也就是說槓桿率放大了,而一旦公司出現經營不善,破產倒閉,銀行就會產生不低於100個億的損失,這樣一來就會加重銀行的壞賬風險、次貸危機,從而增加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嚴重的可能會導致金融危機的產生。

而在經濟復甦達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國家進行相應的“去槓桿”無疑是為了讓這種可能出現的金融危機扼殺在搖籃中,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這種做法雖說在短期內可能對市場積極性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長期來看,“去槓桿”的實施無疑能夠最大限度的維持金融、地產等市場的健康發展。


君銀投顧


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槓桿一詞,尤其是金融槓桿。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可能不太明白天天在講的去槓桿究竟是什麼意思?

如果你不知道這裡的槓桿是什麼意思,那麼你一定聽過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而這裡涉及到的就是槓桿原理。隨著社會的進步,槓桿原理也逐步被運用到經濟發展當中,可以說如果沒有精進當中的槓桿,不可能發展這麼快。

而所謂的去槓桿就是慢慢去除或者說降低金融市場當中的各種槓桿,這其中就包括我們經常聽到的財務槓桿、借貸槓桿等等。

炒股的朋友們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場外配資,14年大盤的那波小牛市其實就是因為有更多的場外配資資金進入股市推動的。比如你有10萬在股市,這個時候想增加資金優勢的話可以通過機構借給你50萬,股市行情好的情況下,60萬和10萬的盈利速度自然不言而喻。原本有10萬,借了50萬,這裡就存在5倍的槓桿。

同樣的道理,買房的朋友都知道房貸一詞,這個我們就更熟悉不過了。一般情況下我們買房可能一時半會沒辦法拿出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全款的,那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我們的信用、物品或者公積金進行抵押貸款。其實這裡的操作無形當中就已經撬動了房貸的槓桿。假如你手中有10萬閒置資金,而牛要購買的房子總價值100萬,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跟銀行借貸90萬,這90萬是被撬動的重物,而你的公積金、信用等就是那個較少的力。其實說白了,就是經濟當中無形的槓桿把不可能或者說很難完成的事情變的簡單了。

那麼,既然槓桿的作用這麼大,為什麼還要去槓桿呢?

一般來說,合理運用槓桿其實影響並不大,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過猶不及。為了防止出現金融風險或者金融危機,有必要把目前的槓桿降低,這就是去槓桿。

目前還是屬於一個去槓桿的過渡期,我們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就是很多信貸進行了壓縮,房貸利率不斷攀升,甚至有的銀行已經停貸。以前企業欠銀行的資金可以緩緩再還,一拖再拖,因為大而不倒,銀行方面也沒辦法,為了正常的業務流轉,不得不繼續放貸,不得不拖著。但是一旦zhengce收緊,出來混的遲早還是要還的。“先來一個億的小目標”後來咋樣還記得吧,不細說了!

朋友們,對於這個問題,你們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福寶不是寶


所謂槓桿就是以小搏大,借力打力。經濟上說的槓桿就是通過負債做大資產規模,通過規模效應獲得更多收益。

適度利用經濟槓桿可以實現資產的快速增值,過度利用槓桿會引發蝴蝶效應,帶來一系列經濟問題。

舉兩個例子說一下合理槓桿和不合理槓桿。

適度利用槓桿

我有一個朋友自有資金100萬,開了一個塑料製品工廠,廠房流水線等共投資98萬元,貸款50萬元用於資金流轉,採購原料。他利用的槓桿資金是50萬,大約是50%的槓桿,流動資金變現快,只要生產正常,能夠按期還款,風險低,企業運轉良好。

如果他不利用槓桿,自有資金不足,企業運轉不起來的。可見適度利用槓桿是有好處的,可以以小博大,借力打力。

過度利用槓桿

有一個房產企業,自有資金1個億,開發一個房產項目,需要投資3個億,因此負債2個億,房產企業使用了200%的槓桿。假如2個億的借款期限是3年,年化10%的利息,3年後房產企業如果不能把房產變現就會出現資金違約,現金流中斷就破產了。

假如購買樓房的人都是預交30%的資金,其餘部分通過銀行貸款,這樣購買樓房的人也利用了大約200%的槓桿。如果購買樓房的人收入出現問題,銀行貸款就還不上了。

假如購買樓房的人都是某企業的職工,他們的企業也使用了200%的槓桿,如同第一個例子中,塑料製品老闆用50萬自有資金借款100萬建起的工廠,借款到期後如果現金流中斷,企業只好破產。

上面三個環節,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會引發蝴蝶效應,造成所有關聯方出現問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個人觀點,通俗淺陋。


天涯孤行者


我們初中物理都有學過“槓桿原理”,什麼是槓桿原理,就是通過一個槓桿,使得一個“小力”發揮出“大力”的效果。就像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難道阿基米德真的有那麼大的力氣可以撬動地球?這就體現出了“槓桿”的效果了。



那麼經濟學中所說的“槓桿”是什麼呢?其實作用類似,只是在經濟學中,“槓桿”就是“放大”你“實際的錢”的操作手段。


舉個例子,你只有20塊錢,但是你把著20元用作保障金,就可以去參加一個200塊錢的賭約。那麼這個操作就放大的你的錢,你看起來有200元,實際你只有20元。因此,贏了就獲得高利潤,輸了就難以支付費用,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可見,高度槓桿化的市場是非常危險的


去槓桿就是:你有20塊錢,就玩20塊錢的賭注,別來大人這裡湊熱鬧。


金投網


劉鶴在達沃斯上說,在中國面臨的各類風險中,金融風險尤為突出,中國將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

這個總基調,會讓大家感受到的就是錢會越來越緊!銀行貸款會越來越難!企業,個人,被動去槓桿,不僅如此,銀行,信託,基金等其他金融機構都會被嚴查,錢不允許亂放亂貸。

浦發銀行給一千多個皮包公司貸的770多億的黑洞被查出不是開始更不會是結束,前幾天郵儲銀行又爆出79億的票據案。2018年,這樣的黑天鵝會不時的發生。金融亂象也會被整頓。

這些錢都放給誰了?錢還是進了基建投資和房地產,但基建投資的很多項目是有去無回的,五年十年可能都別想拿到回報,為了降低壞賬率,銀行只能滾雪球一樣滾下去,借新還舊,但突然一天,上面發話要控制槓桿了不能亂貸了,銀行沒額度,這些黑洞就再也填不下去了。

結果就是企業和個人都會感到貸款越來越難!現在房企的融資已經感受到了難度,尤其是開發貸,和信託融資,一方面成本高了,另一方面很難融到錢了。個人的房貸方面,銀行2018年的額度會比2017年少,所以今年下半年貸款估計就沒錢放了。

不止是房企,就是其他各行各業的實體企業,都會感覺到錢越來越難貸,大家都知道,歷來金融去槓桿的表現,就是銀行抽貸,不僅沒有新的額度給你,還會催著你把未到期的貸款提前還掉。尤其是民營企業,銀行錢多的時候,拼命鼓勵你貸款,一旦錢緊了,首當其衝的就是民企,銀行會騙你先還款再貸款給你,然後你傻傻的信了,先高息拆借一筆資金來還款,幻想著只需承擔一個月的高息銀行貸款就會下來,但結果,貸款經理消失了,你無路可走只能被逼賣房子還擔保公司的拆借資金。

這種現象非常普遍,而且會越來越多,最近一個哥們跟我們說,他手裡還有200套成都的法拍房,成都現在高檔的法拍房越來越多,因為銀行抽貸,小企業主沒錢了只能賣房,賣不掉銀行只能拿房子去拍賣,以前這樣的房子都是銀行自己內部人消化了,但現在越來越多,消化不動了。這個問題在去年9月時成都的一個企業主也跟我說過。

江蘇浙江的法拍房尤其多,我剛從淘寶上看了今天的數據,江蘇14.5萬套,浙江13.6萬套,總共28.1萬套,比我2017年11月份在報紙上報道的數據又多了2萬套,比三年前才兩萬多套,足足多了10倍。需要指出的是,這裡面有一些重複的計算,比如一拍二拍的都算上了,但這個增長量級,還是可以反映出很大的問題。

因為江浙民營企業多,又喜歡貸款,2017做生意的很多小企業主都說不好做,尤其是做消費類生意的,據我接觸的都反映比2016年差了很多,錢投出去了又賺不到錢,銀行貸款一旦收緊,那就只能賣房子,賣廠房,賣商鋪等不動產還錢。

2018到2020年,這種現象只會增不會少,尤其是小企業主,銀行抽貸的結果就是資金斷裂,揹負一身債。

錢是往緊的方向發展,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房價在地方偷偷放鬆調控的情況下又會大幅反彈,想買房的大可從容不迫。但貨幣也不可能一下就全收死,因為現在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只有六點多,並不高,而且還處在轉型中,也不可能一下收太緊,否則企業受不了,利率提太高,投資都會受影響,因為看不到通脹的跡象,經濟增長又不穩固,所以央行也遲遲不敢加息,市場利率雖然有所上浮,但仍然是歷史低位,每一次加息,都是要加到後期才會有明顯影響,所以現在也看不到房價大幅下跌的現象。

而具體的城市,房價根基是否牢固,除了政策和信貸鬆緊,只要供給端保持正常,不是人為的刻意減少土地供應,從需求端來說,還是取決於當地的經濟發展好壞,只有經濟好了,人民收入漲了,才能夠持久的支撐房價。就這點而言,南方的城市主要指珠三角,因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成功,根基會好於北方的很多重工業城市。


櫻桃大房子


謝謝!根據你的問題,做如下解答:

舉個例子,有家公司,可以向外借錢,借給你的錢可以拿來買股票。但前提是,你得提供證明,能證明你能在規定的時間還給這個公司。

你的條件正好達到了這家公司的條件,因為你想在股票裡多賺點,於是你決定向這家公司借點錢,用於炒股。等股票漲到一定價位後,賣出股票,把錢還給這家公司,你還有剩餘。

當時你手裡的資產值十萬,這家公司經過研究,認為再借給你二十萬,即使你的股票賠掉一半,你也能還起他們的錢。於是,決定借給你二十萬。

於是,你手裡有十萬,再加上這二十萬,共三十萬,進入股市,買了二十五萬的股票。

當還款時間快到了後,雖然手裡的股票沒達到預期價位,但為了還款,不得已,只好賠本賣掉,以還借的款項。

你用十萬資產,借了二十萬的錢,這就是兩倍的槓桿。還有的人,為了多借點錢,拿這三十萬,去另一家公司做抵押,又去借了五十萬,手裡有八十萬了,就成了七倍槓桿。



這種槓桿的作用就是,讓更多的資金進入了股市,助長了股市的上漲。同時,到了規定的時間後,大家不管什麼價位,為了還款,一窩蜂的又賣出股票,造成了股票的大幅下跌。

這種情況下,危險因素就是,由於操作錯誤,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由於借款過多,借款人有可能無力還款,造成社會的不穩定。有些人由於股市下跌,不堪重壓跳樓的,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朋友,買股票千萬不要借錢操作,要用自己手裡的閒錢操作。這樣,不管股票上漲,或者下跌,都不影響生活,不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