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有必要吃保健品嗎?

豎屏觀察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以及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長期服用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希望藉此維護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然而,這些保健品真的有保健作用嗎?在近年來國外所完成的多項隨機化臨床試驗中,

多數研究表明對於沒有營養缺乏的人群來講,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並無明顯益處。不僅如此,有些研究發現若不存在營養缺乏,過量補充這些所謂的“保健品”或“營養物質”(如b-胡蘿蔔素、葉酸、維生素E、硒等)可能會有害處,有可能會增加死亡率、癌症以及腦出血風險。

在飲食方面有一個簡單道理:身體缺少什麼才需要補充什麼,不缺不要補,補多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日常市售的所謂“保健品”,多數沒有肯定的保健作用,不要迷信這些東西。中國商店賣的東西如此,從美國、日本、歐洲高價買回的東西同樣如此。

健康人誰需要補充維生素與微量礦物質?

1. 孕婦:補充小量葉酸與孕期維生素;

2. 新生兒與兒童:哺乳期嬰兒在斷奶前補充維生素D,4-6個月內補充鐵劑;

3. 中老年:部分人可能需要補充維生素D、B12和(或)鈣劑。

哪些患者需要補充維生素與微量元素?

1. 減肥手術後患者:補充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鐵、鈣、鋅、銅製劑,或多種維生素與多種微量礦物質複合製劑;

2. 惡性貧血患者:維生素B12;

3. 克隆恩氏病、其它炎性腸病、乳糜瀉患者:鐵劑,B族維生素,維生素D,鋅,鎂;

4. 骨質疏鬆或其他骨骼疾患:維生素D,鈣,鎂;

5. 老年性黃斑變性:抗氧化維生素、鋅、銅;

6. 長期應用以下藥物:質子泵抑制劑(補充維生素B12,鈣,鎂);二甲雙胍(補充維生素B12);

7. 限制飲食者:補充多種維生素與多種礦物質,維生素B12,鈣,維生素D,鎂。

需要注意的是,是否需要補充上述維生素或礦物質,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決定,自己不要隨意購買服用。

目前各式各樣的商業廣告氾濫,往往把這些保健品說的天花亂墜,提醒大家不要輕信。好好吃飯、飲食多樣化、多吃水果蔬菜、增加運動是最可靠的保健措施。


郭藝芳心前沿


保健品的定義國家有明確界定,通俗地講,實是各種具有不同性能的功能性食品。諸如“增強免疫”、“抑癌生長”等,確均此說有據,經多次體內外動物實驗證實。既然如此,為何又不能按藥物對待,區別又在哪裡?其關鍵的區別是此類功能並未通過正規藥物審批的要求,在人體得到證實。眾所周知,舉凡任何一種藥物,必須具有三個基本條件,一是臨床有效,二是毒副作用可耐,三是質量可控制。

保健品能否發展成藥物,這是大家關注的另一熱點,一部分或大部分原因已如前述。不少研究者或開發商也均希望能將某些保健品開發研究成為藥物,但或因臨床未能證實其療效,或因毒性偏大,人體難以承受,或因經費不足,無法進行更進一步的臨床深入研究而作罷。國外一般開發成一種能上市的新藥須歷時10 餘年,花費也達2億美元以上。正因藥物開發的週期甚長,前期研發的經費投入也頗大,國外的一些大藥廠也感不勝負荷,以致近年來紛紛合併,以充實新藥開發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國內數十年來,自行開發的新藥寥寥無幾,其因也蓋出於此。以致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絕大多數保健品難以發展成藥物實屬非不願乃不能也。尤其一旦成為藥物,國家就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不定期地進行抽查,以保證質量。而保健品就無此類嚴格的質控制度,一般只要無毒,對人體無害即可。因此,在目前追求利潤的市場經濟背景下,急功近利者比比皆是,也何嘗不存在“乃不願也”的情況。


康復匯


保健品有必要吃麼?

看看人民日報給出的答案:



什麼是保健品!

需要明確的是:保健品是食品!食品為什麼比藥品療效還好?賣的還貴???



但是!

現在的中國人都保健品當成藥品,被廣告宣傳出來的神奇功效所吸引。


只要你去過藥店就知道,買個維生素C,藥品的只要2塊,而保健品維生素C要上百塊。保健品甚至比藥賣的還貴,但是這依然有人買單。鉅額的廣告宣傳和巨大的利潤空間,已經形成了產業鏈



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還在花大價錢買保健品,那就盡情的買吧!最後這張圖送給你!


醫學江湖


需不需要吃保健品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大多數人靠日常飲食就能滿足營養需要,但是有些人在生命的特殊階段,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上,還需要額外攝入一些保健食品來滿足身體的需要。

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健康功能的食品。其原料有些是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營養補充劑,有些是特殊的食品或中藥材,大多數保健食品是由多種原料複合配製的。

什麼樣的人需要吃保健食品呢?

1.營養素缺乏的人,比如患有壞血病、癩皮病、腳氣病等因營養素缺乏引起的疾病,針對性補充缺失的營養素會停止疾病的發展和修復損傷。

2.育齡婦女,為了降低嬰兒神經管缺陷發生的風險,建議服用葉酸補充劑。研究表明,葉酸補充劑比天然食物中的葉酸更有效,前者的效果是後者的1.7倍。

3.

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她們需要補充鐵和葉酸。孕期缺乏葉酸還可引起先兆子癇、胎盤早剝、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出生低體重、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

4.新生兒,特別是剖宮產的新生兒,通常要補充維生素K,有效預防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發生。

5.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會損害骨骼的礦化,各國權威機構都建議嬰兒出生後開始補充維生素D。

6.嚴格素食者、老年人,嚴格素食者由於飲食結構的特點,需要補充維生素B12,維生素D、鐵等營養素。老年人由於咀嚼、消化功能減退、營養素吸收或代謝效率低等因素,容易缺乏維生素B12、維生素D、鈣等營養素,需要適當補充。

7.減肥人群,日常飲食吃的太少,很容易引起營養素的缺乏,建議服用一些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

8.大型手術、大面積燒傷或有外傷恢復期間的人

,需要額外的營養素比如蛋白質粉等,幫助組織再生。

9.艾滋病或其他消耗性疾病的人,營養物質入不敷出,需要額外補充一些營養素補充劑。



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保健品看似對人有益,不少食用者也感覺不錯,但是迄今為止,市面上幾千種保健品的效果似乎都缺乏權威的可信數據。至於廣告宣傳的那些治病救命的實例和數據,早就是國家有關部門嚴令禁止的宣傳內容,缺乏可信性。

專家認為,平素健康狀況不錯的人,基本上不必用什麼保健品,調理好一日三餐就可以了。是否需要進補,最好諮詢營養專家和醫生。中醫講究滋補,但也首先要求明白機體缺什麼,瞭解機體陰陽虛虧的實際情況,陰虛的,滋陰;陽虛的,壯陽;氣虛的,補氣;血虛的,補血,不能不問青紅皂白,隨意亂補。盲目食用保健品、過度滋補往往南轅北轍,適得其反。另外,食用保健品應該有個度,否則,極易產生相反的效果,使人患上各種疾病,甚至導致癌症!

如今,維生素是人們進補的熱門產品,各種維生素廣告鋪天蓋地,許多人因此迷信維生素的功效,不管是否需要,濫服亂用,不少人補充不當,引起中毒。其實,只要飲食正常,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需要補充維生素。超量服用會擾亂人體新陳代謝過程,破壞氨基酸的合成,導致精神失調和心理障礙等等,還會增加患病的危險性。‘


39健康網


是否需要保健品,要結合自身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如果本身飲食不均衡,經常在外就餐,那麼三餐也不是按時吃,那確實是需要一些營養補充劑來補充的。

一些特殊人群,是要通過額外的食品補充劑來補充營養,如孕產婦,老年人。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孕婦在備孕前3個月就開始補充葉酸400~600國際單位。那麼葉酸可以幫助預防胎兒出生神經管畸形,有利於胎兒健康。同時葉酸的缺乏,可能會引起巨幼紅細胞貧血,葉酸廣泛存在於我們食用的食物中,一般人群是缺乏葉酸的現象比較少見,只是在備孕和孕婦以及哺乳期中,需要的葉酸量比較大,要通過營養補充劑來補充。



維生素D的缺乏現在很普遍,尤其是北方的時候日照時間比較短,皮膚裸露在外被太陽照射的時間短,所以需要額外通過製劑來補充維生素D。如果是孕婦或者是兒童,維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而兒童最好不要長時間暴露在日光下最好是通過食物營養補充劑來補充。

現在一些上班族,每日的食物不均衡,經常吃一些外賣,高油高鹽營養素缺乏,肉類吃的比較多,蔬菜和水果反而吃得比較少,那麼這樣的白領一族最好通過複合維生素製劑來補充每日所需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老年人由於消化系統機能退化,食慾下降,營養素吸收率降低,而營養素的需要量卻有所增加比如成人的鈣需要量是800毫克每天,而老年人則需要1000毫克每天。單純的通過食物來補充很難達到每日營養素需要量,所以也是最好用時尺膳食補充劑來補充營養。

如果一般人群可以做到是均衡食物,食物多樣性的原則,即每天吃12種食物,每週使用25種食物,而且注重鍛鍊的話,主動運動6000步以上,保證足夠的戶外運動時間,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就不需要額外的保健品來補充。

高級營養保健師

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經常有患者/家屬/親戚/網友問同一個問題:“我該不該吃點XXX?”

我大概分了一下類

1. 最保守是與天地萬物四季有關,比如“最近好溼,我該不該吃點‘一吃就乾洗衣機都甩不出水丸’”

2. 升級版是自己給自己診斷,比如“我最近好像氣虛的很,是不是該點‘超級健壯牛都打不贏膠囊’”

3. 究極進化版是感覺能返老還童的保健品,“我覺得老的好快/身體不好,該不該吃點‘壽與天齊美少女’?”

(保健品名字太多實在記不到用想象力代替)

作為臨床醫生,我只想告訴大家

有病吃藥,沒病吃飯!

保健品能做到的,你正常飲食規律作息加強鍛鍊保證效果更好

如果你做不到以上,很遺憾的告訴你,吃再多保健品也保不到健康

你不能一邊抽菸喝酒熬夜一邊指望保健品能逆轉乾坤

這個時候保健品唯一的功能是讓你覺得自己健康了一些

藥品能做到的,保健品做不到,不然他就不叫保健品了

希望大家捂緊錢包,理智一點!

還是把健康寄託在自己的手、嘴、腿上更實際一些…

醫學界作者 李土豆


醫學界兒科頻道


保健品如今可以說比較火熱,您看一下孕嬰店的銷售情況就能瞭解。而成年人的保健品市場則主要傾向於老年人,如今的老人溫飽問題已經解決,手裡也多少有點退休金,這個時候更多的是追求健康,因而也把目光放在了保健品上。保健品,是否有必要吃?

保健品要不要吃,主要是看我們日常的飲食情況。不同年齡階段身體狀況不同,所需要的營養素也不相同,因此保健品要因人而異,不能直接否定保健品。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大不如以前,其胃腸的消化功能減弱,尤其是大部分老年人普遍存在牙口不好的問題,很多食物因為難以咀嚼而只好放棄。蛋白質是我們身體最基礎的物質,老年人更需要蛋白質,尤其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主要是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但是老年人對於肉類只能望而興嘆,這個時候其需要的優質蛋白只能從蛋白質粉中獲取一部分來補充。

嬰幼兒

嬰幼兒在出生後身體所需要的大部分物質主要是來自於母乳,但是有些營養素也難以從母乳中獲取,比如維生素D。維生素D的主要獲取來源是通過陽光照射或者吃一些含維生素D的食物,但是嬰兒太小,只能通過服用營養素補充劑的方式來補充。

營養素缺乏者

很多人因為飲食結構的問題,出現了某些營養素缺乏症的表現,這個時候單純從飲食上來調理已經難以滿足自身的需求,只能通過膳食營養素補充劑的方式來補充。比如素食主義者,飲食中往往會缺乏優質蛋白的攝入量,尤其是維生素B12,主要是在動物性食物中含有。如果身體中缺少維生素B12,就會出現身體疲乏無力、手腳經常出現發麻或刺痛感等等,這就需要您在調整飲食結構的同時及時補充維生素B12。

保健品並非洪水猛獸,合理使用可以彌補身體中某些營養素的缺失,只不過在購買的時候需要選擇大的廠家,並且要有藍帽標誌,儘量從正規渠道購買。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王桂真營養師


根據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吧 。

對於正常飲食的人來說,並不是一定要吃,因為只要做到均衡飲食以及合理膳食,就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的營養物質所需了。但對於一些特殊人群而言,可能就需要服用保健品,來補充身體所需且無法通過正常飲食獲取的營養物質了。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身體缺就吃,身體不缺就不吃。

那麼,有哪些人需要適當食用保健品來補充營養物質呢?

1、營養素缺乏者,比如患有壞血病、癩皮病、腳氣病等因營養素缺乏引起的疾病。

2、減肥者,減肥的人由於日常飲食吃的太少,很容易引起營養素的缺乏,因此需要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等。

3、孕婦,孕婦為保證身體機制正常運行,需要補充小量葉酸與孕期維生素。

4、新生兒與兒童,在斷奶前應適當補充維生素D,並在4-6個月內補充一定量的鐵元素。

5、中老年,部分中老年人需要補充維生素D、B12以及鈣元素。

6、素食者,素食者由於飲食結構的特點,需要補充維生素B12,維生素D、鐵元素等營養物質。


公共食談


雖然我是營養師,但我的回答是,

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雖然我堅信存在即合理,但正常人如果能保證健康飲食,作息規律。所謂的保健品其實就是安慰劑。吃好飯,所有的營養都足夠了。多出來的那些營養你要幹嘛?

尤其是很多時候你都不知道你所買的所謂的保健品對自己有什麼用。就是聽賣保健品忽悠買的,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媽媽。被忽悠的太多了,很多時候該買的不買,而不該買的買了一堆,只要賣東西的會嚇唬人,而且那東西至少吃不壞(吃多了的不算,事實上真有吃壞的)。所以合理飲食,養成健康的習慣才是真的。

那什麼人需要呢?

生活習慣有問題的人,比如我,長期不見陽光,整天不是辦公室就是在看書和寫東西等。那我的維生素D就會不夠。要額外的補充,這個時候呢,我就會買一些維生素d。嗯,每個月的花費肯定不超過十塊錢。其他的對我沒用,那我就不買。

處於特殊時期的人,比如孕婦階段。事實上的,孕婦階段的營養也是通過正常的食物也可以搭配出來,但是很多人不懂,就做不到了。這時需要找專業營養師,根據自己的習慣去安排。

營養海賊團船長~肖雲濤(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營養學會會員、大連營養師俱樂部講師、營養大使,擅長上班族營養、癌症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