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下几荒冢 称王称霸已成空

凤雄伟壮丽的贺兰山中部东南麓,一个长约10公里,宽约5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蚕形洪积扇带上,从南到北依次排列着9座帝王陵260余座陪葬陵,这就是号称“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规模宏大的西夏陵,曾因西夏的国力鼎盛而气派非凡、壮丽肃穆,也曾因被成吉思汗铁骑的蹂躏而满目疮、悲漠荒凉,成为一段尘封的神秘历史,但她却在千年风雨、雷电、地震的洗礼中,顽强地挺立在贺兰山麓。西夏王陵随着地势的起伏。大小陵墓如塔林立,星罗棋布,现存帝陵9座。

西夏王朝自1038年建国到1227年亡国,190年间共历10主,加上追谥的两代先祖,共计12主。

贺兰山下几荒冢 称王称霸已成空

太祖继迁

李继迁,银州防御史李光俨之子。继迁20岁时,发生了李继捧入朝献夏州等地的事件。李继迁坚决反对入朝献地之举,率数十名亲信逃出银州,他网罗旧部,打出了复兴党项族的旗帜,党项各部纷纷响应,并煸动党项诸部寇扰夏、绥等州。李继迁连辽抗宋,使夏州割据势力复兴。在与吐蕃的战争中,继迁仓促应战,身中流矢,逃回灵州。宋景德元年,李继迁卒于灵州。死后葬于西夏诸陵中的裕陵。

太宗德明

贺兰山下几荒冢 称王称霸已成空

李德明,宋景德元年其父继迁卒,德明即位。德明乘辽宋之间战争不断之机,从中谋取政治、经济利益。德明在与宋议和的同时,继续与辽结盟,不断遣使到辽朝,接受其封号,在赢得外部和平局面后,扩大与宋贸易,发展经济,加强政权建设,并向西拓进攻河西地区,拓地数千里,为西夏建国奠定了基础。德明用了20余年的时间,多次进攻甘州回鹘和西凉府吐蕃六谷诸部,终于将势力发展到河西,获得了丰富的农产品和马匹等牲畜,得到了稳固的后方基地。德明还大修宫室,营建新都。德明于宋明道元年病逝,年51岁,他在位29年,政绩卓著,进一步巩固了党项李氏割据政权,开创了西夏建国的基础。死后葬于西夏诸陵中的嘉陵。

贺兰山下几荒冢 称王称霸已成空

景宗元昊

元昊出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元昊即位以臣属于宋为辱,改姓氏,自称“吾祖”,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使用西夏自己的年号。元昊改兴州为兴庆府,定为首都。并仿效唐宋官制,在朝中定立一套完整的官制;积极发展经济,开垦沿贺兰山东麓一带的荒地,设置“农田司”管理农业。元昊大兴文教,亲自主持创制西夏文,又建立蕃学和汉学,发展文化教育;元昊还继续进攻河西,打击吐蕃和回纥势力,稳固西夏在河西的统治。经过长时间准备,元昊建国条件日趋成熟,便于夏大庆三年,定国号为“大夏”。后来元昊被已废黜的太子宁令哥杀死,年46岁,在位17年。群臣上谥号为“武烈皇帝”,庙号“景宗”,陵号泰陵。

贺兰山下几荒冢 称王称霸已成空

毅宗谅祚

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元昊被其子宁令哥杀死。在传位给谁的问题上,皇族与后族之间展开了争夺。在权臣没藏讹庞的支持下,年仅周岁的谅祚即位,没藏讹庞为国相,大权独揽。后来谅祚诛杀没藏讹庞,开始亲政,结束了西夏王朝的第一次后族执政,但谅祚未能从中吸取教训,又以梁氏为后,任其弟梁乙埋为相,并许其世袭埋下了西夏王朝第二次后族专权的隐患。谅祚亲政后,为了巩固西夏政权,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汉化即封建化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穿戴汉族衣冠及学习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向宋求赐佛经、史书典籍;仿中原王朝的官制,完善中央官职,并重用汉族官吏,改用唐所赐李姓等;变更州军的军事制度等。谅祚推行的汉化措施,包括了礼乐制度、衣冠器物、官制设立及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实际上是全面学习先进的封建文化。夏拱化五年,谅祚去世,年21岁,在位20年,溢曰昭英皇帝,庙号毅宗,埋葬于西夏诸陵中的安陵。

贺兰山下几荒冢 称王称霸已成空

惠宗秉常

秉常为夏毅宗谅祚之长子,母为皇后梁氏。夏拱化五年即位,年仅7岁,由梁太后摄政。梁太后主国政后,于夏乾道元年任其弟梁乙埋为国相,开始了梁氏后族主政时期。秉常年满16岁后开始亲政,但梁氏后党已完全控制了西夏朝政,实权依然掌握在梁太后与国相梁乙埋手中。夏大安七年正月,秉常在皇族的支持下复行汉礼,引起诸梁极大不满,梁太后将秉常囚禁,国内大乱。宋利用秉常被因,西夏国内矛盾加剧的时机,集中数十十万兵力,分五路大举进攻西夏,梁氏采用坚壁清野的战略,挫败了宋的进攻。宋军损失惨重,但西夏也丢失了西线重镇。梁太后为了缓和国内矛盾,不得不让秉常复位,但并未真正将实权交给秉常,秉常不过是徒有虚名,实权仍在诸梁手中。夏大安十一年,梁乙埋死其子梁乞逋自为国相,继续独揽国政。秉常忧愤而卒,谥曰康靖垒帝,庙号惠宗。葬于西夏诸陵中的献陵。

贺兰山下几荒冢 称王称霸已成空

崇宗乾顺

惠宗秉常驾崩后,皇位由年仅3岁的太子乾顺继承,国政大权落入乾顺的母亲和国舅梁乞逋手中,乾顺尊母梁氏为昭简文穆太后。梁乞逋为了控制朝政大权,转移国内矛盾,不断发兵侵扰宋朝边境,挑起战争。梁太后对梁乞逋萌生不满,开始削夺梁乞逋手中的兵权。乾顺年满16岁,梁太后不许他亲政。辽道宗因梁太后上表言辞不恭,派人毒死梁太后,扶持乾顺执掌了夏国的国政。乾顺亲政后,实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和外交政策的改革,对外附辽和宋,采取和平的外交策略,对内则封王固权,总结外戚专权的教训,实行分封皇姓,巩固皇权的措施乾顺还建立国学,大力推崇儒学,聘请教授,选拔皇亲贵族的子弟入学,从而确立了儒学在西夏政治、文化中的至尊地位,为西夏的乾顺、仁孝两朝百年盛世奠定了人才储备的基础。乾顺根据当时辽朝衰败、金朝兴起、南北宋交替的局势,分别制定了联辽抗宋、联辽抗金、依金扩张等政策措施,目的就是利用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大国之间的矛盾,达到维护自己生存,扩大自己疆域的目的。夏大德五年乾顺皇帝驾崩,年56岁,谥曰圣文皇帝,庙号崇宗,墓号显陵。

贺兰山下几荒冢 称王称霸已成空

仁宗仁孝

仁宗仁孝,即位时年16岁,翌年改元庆。仁孝改变了以前幼主登基,后族擅权的弊端。仁孝加强了皇族势力,为以后的善政建学打下了基础。仁孝在位时,进一步采取措施,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善社会生产关系,使西夏社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了繁荣昌盛的阶段。仁孝时期,加强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颁布《新法》明确规定了“从来就已利用的果道、土地、水等,水远属于国君和个人所有。仁孝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在天盛年间颁布的《天盛律令》中明确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了小农土地所有权。仁孝还积极办学校、兴科举。从此,通过科举策试选拔任用官员的科举取士制度,在西夏国内形成风气。仁孝推行汉礼、汉制,尊孔崇儒、弘扬佛教,大力加强西夏国家的封建统治。对外,仁孝推行附金和宋的政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出现了天盛至乾祐年间近半个世纪的夏国盛世。夏乾祐二十四年,仁宗仁孝卒,年70岁,在位54年,溢曰圣德皇帝,葬于西夏诸陵中的寿陵。

贺兰山下几荒冢 称王称霸已成空

相宗纯祐

仁宗仁孝长子,即位时年17岁,纯祐在位14年,镇夷都王废纯祐而自立为帝,纯祐除乾祐二十四年年末嗣立及天庆十三年初被废黜的两年不计外,实际执政12年。纯祐在位时,基本承袭及继续奉行仁宗仁孝时期附金和宋的外交政策,使西夏社会继续呈现出安定、繁荣的局面。西夏佛教进一步发展,不仅翻刻大量佛经,还继写了汉文和西夏文两种佛经。纯祐执政期间,正值西夏、金日渐没落阶段,而漠北高原蒙古部落的兴起,使得蒙古南面的金和西夏成为蒙古军事侵扰的目标。1205年,铁木真率兵首次侵入西夏,破边境城堡力吉里寨,甚至南下深入到河西走廊一带。蒙古掳掉西夏并没有引起西夏统治集团的警惕,反而爆发内讧。应天元年,纯祐被废,当年,突然暴卒于废所,年30岁,谥曰昭简皇帝,庙号桓宗,陵号庄陵。

贺兰山下几荒冢 称王称霸已成空

襄宗安全

天庆十三年安全发动宫廷政变,自立为帝,改元应天,是为襄宗。安全在位六年,其间蒙古两度征伐,中兴府首次被围。安全纳女请和,打破了纯祐时期夏金双方的友好格局,对外关系上采取臣取蒙古,向金宣战的国策,自是国势日衰。夏皇建二年,西夏国内再次发生宫廷政变,齐王自立为帝,改元光定,是为神宗。安全被废后,于光定元年卒,年42岁,谥曰敬程皇帝,庙号襄宗,墓号康陵。

贺兰山下几荒冢 称王称霸已成空

根据史料记载,西夏政权在延续了近200年后,被草原上兴起的蒙古帝国所灭。西夏灭亡后,西夏王陵也难逃厄运,昔日巍峨的王陵建筑被全部毁,蒙古军队甚至挖掘陵幕,寻找金银财宝,同时也企图挑断西夏帝陵的“龙脉“,让西夏王族彻底断绝复兴的希望。正是蒙古军的残酷烧杀,使得西夏王陵最终只剩下了残砖破瓦,只有高大的封土堆还依稀留存了下来。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