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下幾荒冢 稱王稱霸已成空

鳳雄偉壯麗的賀蘭山中部東南麓,一個長約10公里,寬約5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的蠶形洪積扇帶上,從南到北依次排列著9座帝王陵260餘座陪葬陵,這就是號稱“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規模宏大的西夏陵,曾因西夏的國力鼎盛而氣派非凡、壯麗肅穆,也曾因被成吉思汗鐵騎的蹂躪而滿目瘡、悲漠荒涼,成為一段塵封的神秘歷史,但她卻在千年風雨、雷電、地震的洗禮中,頑強地挺立在賀蘭山麓。西夏王陵隨著地勢的起伏。大小陵墓如塔林立,星羅棋佈,現存帝陵9座。

西夏王朝自1038年建國到1227年亡國,190年間共歷10主,加上追諡的兩代先祖,共計12主。

賀蘭山下幾荒冢 稱王稱霸已成空

太祖繼遷

李繼遷,銀州防禦史李光儼之子。繼遷20歲時,發生了李繼捧入朝獻夏州等地的事件。李繼遷堅決反對入朝獻地之舉,率數十名親信逃出銀州,他網羅舊部,打出了復興黨項族的旗幟,党項各部紛紛響應,並煸動党項諸部寇擾夏、綏等州。李繼遷連遼抗宋,使夏州割據勢力復興。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繼遷倉促應戰,身中流矢,逃回靈州。宋景德元年,李繼遷卒於靈州。死後葬於西夏諸陵中的裕陵。

太宗德明

賀蘭山下幾荒冢 稱王稱霸已成空

李德明,宋景德元年其父繼遷卒,德明即位。德明乘遼宋之間戰爭不斷之機,從中謀取政治、經濟利益。德明在與宋議和的同時,繼續與遼結盟,不斷遣使到遼朝,接受其封號,在贏得外部和平局面後,擴大與宋貿易,發展經濟,加強政權建設,並向西拓進攻河西地區,拓地數千裡,為西夏建國奠定了基礎。德明用了20餘年的時間,多次進攻甘州回鶻和西涼府吐蕃六穀諸部,終於將勢力發展到河西,獲得了豐富的農產品和馬匹等牲畜,得到了穩固的後方基地。德明還大修宮室,營建新都。德明於宋明道元年病逝,年51歲,他在位29年,政績卓著,進一步鞏固了党項李氏割據政權,開創了西夏建國的基礎。死後葬於西夏諸陵中的嘉陵。

賀蘭山下幾荒冢 稱王稱霸已成空

景宗元昊

元昊出生於宋真宗景德元年。元昊即位以臣屬於宋為辱,改姓氏,自稱“吾祖”,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使用西夏自己的年號。元昊改興州為興慶府,定為首都。並仿效唐宋官制,在朝中定立一套完整的官制;積極發展經濟,開墾沿賀蘭山東麓一帶的荒地,設置“農田司”管理農業。元昊大興文教,親自主持創制西夏文,又建立蕃學和漢學,發展文化教育;元昊還繼續進攻河西,打擊吐蕃和回紇勢力,穩固西夏在河西的統治。經過長時間準備,元昊建國條件日趨成熟,便於夏大慶三年,定國號為“大夏”。後來元昊被已廢黜的太子寧令哥殺死,年46歲,在位17年。群臣上諡號為“武烈皇帝”,廟號“景宗”,陵號泰陵。

賀蘭山下幾荒冢 稱王稱霸已成空

毅宗諒祚

夏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元昊被其子寧令哥殺死。在傳位給誰的問題上,皇族與後族之間展開了爭奪。在權臣沒藏訛龐的支持下,年僅週歲的諒祚即位,沒藏訛龐為國相,大權獨攬。後來諒祚誅殺沒藏訛龐,開始親政,結束了西夏王朝的第一次後族執政,但諒祚未能從中吸取教訓,又以梁氏為後,任其弟梁乙埋為相,並許其世襲埋下了西夏王朝第二次後族專權的隱患。諒祚親政後,為了鞏固西夏政權,採取了一些重要的漢化即封建化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穿戴漢族衣冠及學習中原王朝的禮儀制度;向宋求賜佛經、史書典籍;仿中原王朝的官制,完善中央官職,並重用漢族官吏,改用唐所賜李姓等;變更州軍的軍事制度等。諒祚推行的漢化措施,包括了禮樂制度、衣冠器物、官制設立及思想觀念等各個方面,實際上是全面學習先進的封建文化。夏拱化五年,諒祚去世,年21歲,在位20年,溢曰昭英皇帝,廟號毅宗,埋葬於西夏諸陵中的安陵。

賀蘭山下幾荒冢 稱王稱霸已成空

惠宗秉常

秉常為夏毅宗諒祚之長子,母為皇后梁氏。夏拱化五年即位,年僅7歲,由梁太后攝政。梁太后主國政後,於夏乾道元年任其弟梁乙埋為國相,開始了梁氏後族主政時期。秉常年滿16歲後開始親政,但梁氏後黨已完全控制了西夏朝政,實權依然掌握在梁太后與國相梁乙埋手中。夏大安七年正月,秉常在皇族的支持下復行漢禮,引起諸梁極大不滿,梁太后將秉常囚禁,國內大亂。宋利用秉常被因,西夏國內矛盾加劇的時機,集中數十十萬兵力,分五路大舉進攻西夏,梁氏採用堅壁清野的戰略,挫敗了宋的進攻。宋軍損失慘重,但西夏也丟失了西線重鎮。梁太后為了緩和國內矛盾,不得不讓秉常復位,但並未真正將實權交給秉常,秉常不過是徒有虛名,實權仍在諸梁手中。夏大安十一年,梁乙埋死其子梁乞逋自為國相,繼續獨攬國政。秉常憂憤而卒,諡曰康靖壘帝,廟號惠宗。葬於西夏諸陵中的獻陵。

賀蘭山下幾荒冢 稱王稱霸已成空

崇宗乾順

惠宗秉常駕崩後,皇位由年僅3歲的太子乾順繼承,國政大權落入乾順的母親和國舅梁乞逋手中,乾順尊母梁氏為昭簡文穆太后。梁乞逋為了控制朝政大權,轉移國內矛盾,不斷髮兵侵擾宋朝邊境,挑起戰爭。梁太后對梁乞逋萌生不滿,開始削奪梁乞逋手中的兵權。乾順年滿16歲,梁太后不許他親政。遼道宗因梁太后上表言辭不恭,派人毒死梁太后,扶持乾順執掌了夏國的國政。乾順親政後,實行了一系列政治體制和外交政策的改革,對外附遼和宋,採取和平的外交策略,對內則封王固權,總結外戚專權的教訓,實行分封皇姓,鞏固皇權的措施乾順還建立國學,大力推崇儒學,聘請教授,選拔皇親貴族的子弟入學,從而確立了儒學在西夏政治、文化中的至尊地位,為西夏的乾順、仁孝兩朝百年盛世奠定了人才儲備的基礎。乾順根據當時遼朝衰敗、金朝興起、南北宋交替的局勢,分別制定了聯遼抗宋、聯遼抗金、依金擴張等政策措施,目的就是利用當時複雜的政治形勢和大國之間的矛盾,達到維護自己生存,擴大自己疆域的目的。夏大德五年乾順皇帝駕崩,年56歲,諡曰聖文皇帝,廟號崇宗,墓號顯陵。

賀蘭山下幾荒冢 稱王稱霸已成空

仁宗仁孝

仁宗仁孝,即位時年16歲,翌年改元慶。仁孝改變了以前幼主登基,後族擅權的弊端。仁孝加強了皇族勢力,為以後的善政建學打下了基礎。仁孝在位時,進一步採取措施,發展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改善社會生產關係,使西夏社會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入了繁榮昌盛的階段。仁孝時期,加強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頒佈《新法》明確規定了“從來就已利用的果道、土地、水等,水遠屬於國君和個人所有。仁孝為了進一步發展社會經濟,鼓勵農民開墾荒地,在天盛年間頒佈的《天盛律令》中明確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承認了小農土地所有權。仁孝還積極辦學校、興科舉。從此,通過科舉策試選拔任用官員的科舉取士制度,在西夏國內形成風氣。仁孝推行漢禮、漢制,尊孔崇儒、弘揚佛教,大力加強西夏國家的封建統治。對外,仁孝推行附金和宋的政策,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出現了天盛至乾祐年間近半個世紀的夏國盛世。夏乾祐二十四年,仁宗仁孝卒,年70歲,在位54年,溢曰聖德皇帝,葬於西夏諸陵中的壽陵。

賀蘭山下幾荒冢 稱王稱霸已成空

相宗純祐

仁宗仁孝長子,即位時年17歲,純祐在位14年,鎮夷都王廢純祐而自立為帝,純祐除乾祐二十四年年末嗣立及天慶十三年初被廢黜的兩年不計外,實際執政12年。純祐在位時,基本承襲及繼續奉行仁宗仁孝時期附金和宋的外交政策,使西夏社會繼續呈現出安定、繁榮的局面。西夏佛教進一步發展,不僅翻刻大量佛經,還繼寫了漢文和西夏文兩種佛經。純祐執政期間,正值西夏、金日漸沒落階段,而漠北高原蒙古部落的興起,使得蒙古南面的金和西夏成為蒙古軍事侵擾的目標。1205年,鐵木真率兵首次侵入西夏,破邊境城堡力吉里寨,甚至南下深入到河西走廊一帶。蒙古擄掉西夏並沒有引起西夏統治集團的警惕,反而爆發內訌。應天元年,純祐被廢,當年,突然暴卒於廢所,年30歲,諡曰昭簡皇帝,廟號桓宗,陵號莊陵。

賀蘭山下幾荒冢 稱王稱霸已成空

襄宗安全

天慶十三年安全發動宮廷政變,自立為帝,改元應天,是為襄宗。安全在位六年,其間蒙古兩度征伐,中興府首次被圍。安全納女請和,打破了純祐時期夏金雙方的友好格局,對外關係上採取臣取蒙古,向金宣戰的國策,自是國勢日衰。夏皇建二年,西夏國內再次發生宮廷政變,齊王自立為帝,改元光定,是為神宗。安全被廢后,於光定元年卒,年42歲,諡曰敬程皇帝,廟號襄宗,墓號康陵。

賀蘭山下幾荒冢 稱王稱霸已成空

根據史料記載,西夏政權在延續了近200年後,被草原上興起的蒙古帝國所滅。西夏滅亡後,西夏王陵也難逃厄運,昔日巍峨的王陵建築被全部毀,蒙古軍隊甚至挖掘陵幕,尋找金銀財寶,同時也企圖挑斷西夏帝陵的“龍脈“,讓西夏王族徹底斷絕復興的希望。正是蒙古軍的殘酷燒殺,使得西夏王陵最終只剩下了殘磚破瓦,只有高大的封土堆還依稀留存了下來。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