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枯木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最近在一些群里和朋友圈中,刷屏和转发最多的是关于一些地域歧视的视频,其中有一个北京老大爷和小伙子的歧视外地人的不当言论,引起了很多人的隔空对骂,不少人发了一些针锋相对的视频,据说还有的前去理论对仗,闹得不亦乐乎。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对于这些非正常热点的爆点,我想说,天干物燥,闷热难耐,人的脾气容易暴躁,极易气急上火,应该静下心来,稍安勿躁,仔细分析一下关于地域歧视的来龙去脉,究竟值不值得为之大动肝火。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关于地域歧视,这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话题,早在有了人类以及氏族形成后就产生了,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相互抱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成一个集体,随着对物资资源的占有和分配,自然会发生相互争夺甚至战争,于是,为了鼓励一直对外,增进内部团结,每个集体都会宣传自己的优越性,标榜自己是正宗的上天之子,理应获得上天恩赐,地上万物都应该有自己支配,其他团体都应该处于从属地位,于是就产生了族群歧视和地域歧视。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远古文化发达地域当属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带,由于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于是较早进入农耕时代,相对其他地域经济比较繁荣,随着人口的发展和疆域的拓展,形成了以黄河长江流域为核心的古代中国雏形,其最根本的特征是相互之间都可追溯到血缘关系,因此即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群雄混战,相互之间也不会有过多的歧视,毕竟语言、血缘相近,文化交流很容易沟通。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然而,针对于周边外围区域的氏族集体,就有明显的歧视,这是因为第一不存在血缘关系,第二是周边区域资源贫瘠,文化落后,时不时掠夺中原地带,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因此中原区域极力排斥周边少数民族,称之为“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期汉族一直占主导地位和统治地位,然而也有少数民族统治时期,这时候,就会产生统治者的优越性,强制推行民族歧视,比如元朝将人们分为四等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南方汉人,人为制造地域和种族歧视;清朝则以满人为尊荣,汉族和其他民族处于受歧视地位,这种民族歧视和地域歧视不得民心,也是这两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之一。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随着朝代兴衰,历史变迁,疆域的分分合合,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尤其是汉民族的文化优越性和强大同化作用,使得不少民族文化融入到汉文化当中,反而自己的文化慢慢的衰退甚至消失,从地域来讲,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因此针对四夷的歧视的观念越来越淡薄,迄今为止,四夷只剩下文字符号而没有了实质内容。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然而,随着民族大融合,历史朝代的变迁,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在同一地域不同区域的经济也不尽相同,由于经济差别和文化差异导致的歧视却一直没有消失,根源是户籍管理的结果,另外这也是人类的共同惰性和劣根性,也是古老地域歧视和文化矛盾的演变,尤其是因为贫富差别引起的地域歧视,更是经济优越性的附属产品。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史公的精辟言论把人的劣根性刻画的淋漓尽致,由于历史上的分配不公以及发展不同,随之产生贫富差别,富人看不起穷人,穷人仇恨富人,城镇人看不起乡下人,乡村人见不得城市人,分别被称之为“小市民”、“市侩”和“小农意识”,这些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城乡矛盾。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环境气候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然后通过融合,汇聚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除了其中的一些劣根性,大多数都是优秀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因为地域差异或者文化经济差异进行相互攻讦,因为从大历史观和世界观来看,没有那个地域永远鹤立鸡群,没有那个阶层是固定的强者,一切都随着历史而变,而唯一留存的是优秀的中华文化。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地域歧视这个话题,不单是我们,其他国家地区同样存在,而且有过之无不及。西方国家的某些种族主义者,白种人居上,黄种人和黑人其次,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歧视,城市之间的歧视,工种之间的歧视,更是比比皆是,这一直是禁忌话题。因为历史上的因为种族歧视而引发的二战悲剧历历在目,人们意识到歧视的危害,是对世界的毁灭,只有相互和平共处,才能促进世界繁荣。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关于地域歧视,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点在上世纪奇才李宗吾《厚黑学》中略有描述,在亚瑟·亨·史密《中国人的德行》中也有涉及。那就是这种歧视不是一成不变的,以自己为圆心,向四周发散,首先是自己,然后是亲朋,再就是乡村,城市,省份,国家。一个人,首先会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声誉,然后是亲朋好友,针对不认识的人自然偏袒亲朋;针对区域冲突,首先是维护自己的家乡,比如城里人针对乡村,相互之间就会站在自己的立场,批驳对方;倘若发生地域矛盾,也会自然而然的站边;如果是针对国外,则是一致对外,真是应了《诗经·小雅·常棣》那句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了解到地域歧视的历史来龙去脉,你就会发现,其实地域歧视是一个边际和内涵很模糊的概念。尤其是现在经济发展迅猛,信息传播以秒计算,交通运输四通发达,各区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每个人都在社会上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分工的不同,收入的差别,只是暂时现象,不能再用老眼光去评判。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正因为有了你我,才有了社会,有了我们相互融洽,相互包容,文化才会得以融合,社会才会进步;针尖对麦芒,相互攻讦争斗,对社会无益,对自己更无益,只能使得精力分散,不能产出效益,反而劳民伤财,徒生闷气。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然而,就有一些人和媒体,喜欢把地域歧视的话题时不时搬出来,制造噱头,吸引眼球,其原因在于有些人确实是好事者或者无聊之人,发一些昏话胡言乱语,只不过是发泄而已,而媒体和自媒体则不然,纯属为了炒作而炒作,为了点击率,为了那点菲薄的利益,缺乏地域团结和整体和谐的大局观,肆意挑拨,摇唇鼓舌,大肆炒作,唯恐没有热点。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在互联网流行以前,人们关于地域歧视也只是口头上传播,不过是酒余饭后的调侃谈资,没有也不会引起规模性的对立,然而,有了互联网以后,信息的爆炸和传播速度加快,“蝴蝶效应”使得一个小事件会演变成大争论。比如去年的山东郯城和江苏邳州,本是血脉相连的近邻,却因为一个人的不当言论引起相互争吵,值得让人反思,其中某些自媒体和视频平台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不但没有制止还放纵扩散。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其实,这正是不少自媒体和某些视频平台运作的小把戏之一,通过借助炒作关于地域歧视的话题,趁机提高关注度,从而吸引流量,进一步牟利。这些自媒体,手段低劣,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个老鼠坏了一锅菜”;某些视频平台,更是没节操,不但不息事宁人,反而抱薪救火,比如最近的北京上海歧视言论,本来就是无聊之人的发泄或者是相互争吵的小事情,过了就过了,也没有多少人真正关注,正是由于一些视频平台的肆意纵容,竟然成了热点爆点。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而某媒体平台更是不甘寂寞,急于分一杯羹,还为之专门发了系列专题文章,首页推荐,什么《为什么有些重庆人老爱说成都人小气?》,《上海人为何对“外婆变姥姥”反应这么大》之类的文章,内容貌似谈历史,实则在炒作地域歧视话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吸引关注度也”,重庆人和成都人哪跟哪儿啊,非要凑个热闹。其话题之无聊,手段之粗燥,节操之低劣,用心之诡异,不外乎为了炒高舆情,借机提高关注度,这样的媒体,只能让人唾弃。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那么,针对地域歧视,我们该如何面对?首先我们承认,歧视是一种心理反应,是人类一种根深蒂固的惰性观念,这点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衰减,但是并不能完全消灭。作为我们个体,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自身修养,放开眼光,不要局限于一点,不要被情绪左右,尤其是现在,高温难耐,容易烦闷急躁,因此要平心静气,放稳心态,那么,“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2018/6/29榆木斋

天热烦躁,地域歧视炒作可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