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骑士,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歧视”,你才是主导者

托尼是一个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混混,在一家夜总会做侍郎。这间夜总会因故要停业几个月,可托尼所要致富的房租和生活费不会因此取消,所以他当务之急是去寻找另一份工作来填补这几个月的空缺。

而恰好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名叫唐·雪利的黑人刚请假提出雇佣托尼,为他在接下来八个星期的南下巡回演出做司机兼保镖。可是,那个时候南方对黑人的歧视非常的严重,一路上,两个性格迥异,生活态度不同的人,一起面对这趟巡演的各路危机。

做自己的骑士,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歧视”,你才是主导者

其实,这种“两人共同去解决面对的困难”的概念设定早在2007年上映的《遗愿清单》就有出现过。

只不过这两部片的不同是:《遗愿清单》是两位身患癌症的病人,想要一起去完成内心所想的“遗愿清单”,去追寻未完成梦想的快乐。

《绿皮书》是两位不同阶级不同观念不同种族的人,因为一场巡演一起经历了坐牢、被举办方歧视,而且生活习性也全然不同的两个,一起共同开启了互帮互助——托尼帮助雪利找到了新人生的活法,雪利帮助托尼改变对黑人的看法的“旅程”。

而我在《绿皮书》中体会到了:

人人就是生而平等,我们都是横向关系,无论你是多有钱多贫穷,或者你是黑皮肤还是白皮肤,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并且我们要建立健全的自卑感,只和自己这个个体做比较。

做自己的骑士,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歧视”,你才是主导者

你与“理想”的自己比较才是健全的自卑感建立的要素

在电影开场就非常利落的交代了,托尼这个人物的性格——贪小便宜、游手好闲,而且还特别不喜欢黑人。

从家里管道坏了,夫人请人来修理管道,夫人给黑人倒了两杯水,他们喝完了放在水池边。托尼看见了,思索了一下,就把杯子丢进垃圾桶——像这两个杯子有病毒似的。可是当时他们家里并不富裕,就这样的小小的动作,足以体现他不喜欢黑人。

做自己的骑士,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歧视”,你才是主导者

可雪利在与托尼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雪利的住所都是那种华丽的摆件,摆满全屋,在加上雪利摆出的高人一等的姿态。就好比我是受过高等教育、说话优雅得体的人,而你只是一个没有学历,说话粗俗的小混混。

从这里我也看出了托尼的非常不满,本来就不喜欢黑人,现在还要被你这样压制,我相信如果不是为了生存,托尼绝对不会接这趟生意。

不过托尼也不输,也摆出了自己的姿态,你要我接这个生意可以,你给我在加工资而且我只是做司机与报表,其他的任何与此无关的工作,我不做。

可能也因为雪利之前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毕竟在那个年代除了种族歧视,还有就是阶级不平等的现象。他没有想到有人会这样反驳自己,而且他在托尼身上可能也看到了上闪光点,至于是什么在片尾就有体现了。

做自己的骑士,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歧视”,你才是主导者

不过,我却想要说说关于“优越感”的事情。

就好比那些大力宣扬自己是权力者——可以是班组领导,也可以是知名人士,其实就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岸见一郎曾这样说过:“这种人患了一种叫“优越情节”的心理状态。表现的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可追溯到根源就是自己怀有强烈的自卑感。只是借助权势、学历的外在力量来抬高自己,而终究是活在别人的价值观与他人的人生中。

我们时常会听见这样的呼吁“要活出自我”,这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也不要因为自己好像获得很大的成就,就因此大肆喧哗的高调的自卑感,或者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低下的自卑感。

要知道你就是你,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进步了一点点,也是最棒的自己。岸见一郎也曾说过:“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所以,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无论你是走的快还是慢都没有关系,我们始终都在同一条平行线上行走,我们要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横向来评价,而不是用纵向来评价

两个人放下对对方的看法,互相忍让着,共同南下巡演。可越往南越发现,雪利身为黑人越容易被白人歧视。

比如,在白人家里演出时,他想去洗手间,可却被邀请方禁止使用洗手间,反而指了他去非常昏暗的地方,随意解决。这对高修养的他来说,他宁愿花费半个小时回到酒店上洗手间,也不愿意在那样的地方如厕。而且转头回来就像一个没有发生这个事情一样,继续和主办方的人聊天。

可对于托尼来说,雪利的这个行为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受到了这么严重的歧视,可以当做没有发生一样,雪利大可在北方做他的上流人士,在哪里他受到更多人的拥戴。

做自己的骑士,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歧视”,你才是主导者

可直到最后一场巡演,托尼才明白为什么雪利要这么做。在这场最后的演出前,雪利还是受着白人的歧视,被带到了放满了非常多的杂物的储物室而且是在后厨里的一个房间,作为演出休息室。

可当雪利饿了想去餐厅吃饭,就因为他是黑人,主办方不允许他进入就餐。无论你多么有名,可只因你是黑人就不行。

这次雪利不再退缩,他坚持坚定地说:“我就要在大厅吃饭。”

而如果是放在之前托尼不会理解,可就在发生这件事之前,雪利的大提琴手——奥列格告诉了托尼,为什么雪利要做这么一场吃力不讨好的巡演。

答案是:“因为光靠天赋是不够的,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

之后,在托尼维护下挽回了雪利的尊严,两人放下这场演出,即使违约也不演出,就这样离开了场所。踏上回家的路。

做自己的骑士,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歧视”,你才是主导者

其实,这种对肤色不同的歧视,是非常幼稚的行为。可在那个时代,有雪利这样勇于去改变他人想法的思想——他是一位先锋者。

而且在《被讨厌的勇气》中,岸见一郎是这样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

“从阿德勒心理学来说,答案非常简单:首先与他人之间,只有一方面也可以,要建立起横向关系来。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地从‘纵向’去把握所有人的人际关系。可是,并不是说将任何人都变成朋友或者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一个人,不是这样的,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我们回头来看看电影里雪利的变化,他在开始的时候,他把那些对他歧视的人放在了纵向关系,即使你们对我有侮辱性的行为,我都与之不管。我一旦与你们撕破脸,那只会给黑人再刷上一层“低下”的外衣。

可在后头雪利把自己和他们放在横向关系里,你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你们白人能进的地方,而我们黑人就不能。你不让我进去,我就不演出。

他在意识上保持了与他人的平等,也坚持了自己的应有的主张。

所以,无论是交友还是在公司,你都要明白大家是在横向关系里。无论上司或者同事,给你的事情,如果你觉得不行,那就直接与对方沟通。不要等事情最后的结果不如人意,而互相埋怨。你要知道你有拒绝和提出更好方法的余地。

利用镜子练习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并且使用强烈的聚光灯照耀着当下的自己

在看完整一部电影,我就在思考两个问题。这对于以前来说,绝不会出现的显现,以前就是看完了就看完了。

可见这部电影拍得不错,难怪获得了不少知名的奖项,如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第76届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片等等。

也打破了我过去对这种公路片的偏见,而且还引发了我思考的两个问题是:

① 如果在生活中,被“歧视”了,我们可以应该怎么行动?

首先,要理解“歧视他人”的伙伴,他的外在状态是怎样?而不是被歧视了就开始破口大骂,冷静点,能忍住不良情绪的人,在何时都不会吃亏。

这个时候你要去观察对方,去看看他在做这样行为时,表情是什么样的?是开心?轻蔑?是不是只要你一肯定,他就会露出全世界他最棒的表情。

我们要明白一个人越是缺乏自尊,内在精神缺失越严重,他会越想要从别人那么获得肯定感,哪怕只有那么一丁点的肯定,他都会非常开心,会自我认可我这样做是对的。

我认为简单来说,他就是想要从别人哪里获得价值感与存在感。

然后,在我们理解了别人的状态之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内心精神。利用“为什么”来自问自己内心,通过自己的提问与自我回答,来找到自己内心真实的状态。

例如,你可以这样问:你为什么又会在意别人的启示或优越感?你感觉被“攻击”的痛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其实,这两个练习方法有点镜子功能,你照镜子看见对面的人事物,不就是反映了你现在身处的环境吗?所以,你所看到的世界所遇见的人,都是你内心反应出来,只是镜子展现在你眼前。

而且作家蒋勋曾说过:“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以两种方式‘失去自我’。第一种是生活给别人看,第二种是看别人如何生活。”

做自己的骑士,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歧视”,你才是主导者

② 如果我自己身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种族隔离严重的时代,我会做什么?

说实在的,我可能什么都不会做,只会做好当下的自己。可能会觉得这样的答案可能有点水。

因为我很清楚自己的性格,自己想要是什么,我拥有清晰的目标,明白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要知道人活得清晰很难,知道自己目标很难。况且我相信会有比我更适合的人选,站出来带领大家去行动。

可能你会觉得这样很清高,就不相信你不会追求优越感。

没错,我也追求优越感。可我想要利用“点”的方式来追求优越感,我把人生每个阶段看成一个个点,当我在这个点做好了,我向过去的点展示我自己的优越,以此来做比较。

这么说可能有点复杂,举个例子:我在18岁的时,会努力学习争取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的导播专业;在我23岁大学毕业的时,拿到了湖南卫视导播岗位的offer,这个时候就回头看看18岁的自己,我是不是很厉害,毕业也没有失业。

我们把一束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的自己与事情上,要做到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并且去做一些可以按照自己意愿改变的事情,但是要注意在行动的时认真而谨慎。

结语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收获是:不要有“歧视”精神,人人生而平等,我们要以横向关系来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用强烈的聚光灯照射当下的自己。

我知道现在还是会有这样的“歧视”精神所存在,可能不只是关乎于种族,还会有女性、资产阶级高低等不同性质的歧视。

我也明白这是一个千古以来的难题,可是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把自己放在了相对准确的位置,不高看人一等,不低看人一眼。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从我们自己出发。

就如阿德勒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说:“必须要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