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平:宏觀經濟學存在的意義,是拯救世界

——任澤平

任泽平:宏观经济学存在的意义,是拯救世界

授課老師|任澤平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院院長

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知名研究專家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曾說:

“我1932年大學畢業,當時美國正處於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最嚴重蕭條的谷底。經濟問題是當時的主要問題。

如何擺脫蕭條?如何降低失業?什麼解釋了一方面需求旺盛而另一方面資源閒置的矛盾?

在這種情況下,成為經濟學家看起來比成為應用數學家或精算師對當時這些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更為重要。

宏觀經濟學存在的最主要意義,是為解決國家經濟問題、實現經濟繁榮。

在20世紀的經濟發展史上,宏觀經濟學曾數次試圖挽救國家於水火。同時,宏觀經濟也有助於大類資產配置。

這就是我們要研究宏觀經濟的原因。

1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增長和波動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內容,概括起來,就是增長和波動。經濟為什麼會增長?這叫趨勢,經濟為什麼會波動?這叫週期

所有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流派都是圍繞這兩個進行展開,分別對應增長理論和週期理論。

經濟為什麼會增長?

GDP是一個國家宏觀經濟上所創造的增加值及財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快速上升,在2017年達到82.7萬億人民幣,摺合12.2萬億美元,佔全球15%,排在美國之後,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

美國去年創造的GDP約19萬億美元,佔全球的24%。中美兩國GDP比重相加,佔全球40%。而排名第三位的日本,大約只佔5%,排名再往後的國家所佔比重更微乎其微。

任泽平:宏观经济学存在的意义,是拯救世界

從改革開放至今四十年,中國年均實際GDP增速9.5%。如果加上價格因素,中國每年創造的名義GDP增速約12%至15%,即年均宏觀資產回報率約13%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你投資的收益率低於13%,你就跑輸了GDP。

那麼,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勞動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

勞動力包括勞動力數量和質量;資本包括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產生的人力資本、不動產資本、設備成本、廠房建造成本等;全要素生產率是指除了資本和勞動以外,有利於改善生產效率的要素,包括制度變革、技術創業、組織優化以及企業家精神等等。

人口紅利是中國經濟騰飛的最主要原因。在過去幾十年裡,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年齡輕,造就了得天獨厚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中國得以迅速發展為“世界工廠”,成為世界主要的製造業中心。

但是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力成本開始上升,劉易斯拐點出現了。劉易斯拐點是指在工業化進程中,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新增城市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達到瓶頸的狀態。

當下,中國越來越難以依靠勞動力的增長來驅動經濟。因為人口的綜合生育率曲線呈現倒U型,即當工資水平較低時,生育率會比較高;當工資水平越來越高時,生育率就會降低。

所以,越發達的國家,女性生育意願就會越低,老齡化越嚴重。例如,日本一對夫婦只生1.4個孩子,開出租車的司機大都是60-70歲以上的老人。中國現在的人均GDP是8800美元,已經接近發達國家人均12600美元的數值。

所以,未來中國需要依靠人口的質量,而不是人口數量來驅動經濟發展。現在中國每年有數百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畢業,而號稱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的韓國,僅有5000萬人口。人口質量的優勢,將會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經濟為什麼會波動?

雖然經濟發展向上的力量非常驚人,但是經濟週期向下的力量有時也具有毀滅性。例如,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

經濟週期是市場經濟中由個人或企業自主行為引發的商業律動。

現實中的經濟運行由多股商業週期力量疊加嵌套而成,並受逆週期調控政策影響,包括商業週期——農業週期、商品存貨週期、設備投資週期、住房建設週期、創新週期,政治週期,社會週期。

任泽平:宏观经济学存在的意义,是拯救世界

在全球化背景下,經濟週期會產生全球共振,主要有兩個產生渠道

第一,貿易渠道。

美國是消費導向型國家,消費佔GDP比重將近80%,導致過度消費,而美國生產部門薄弱,製造業佔GDP的11%。所以,需要大量依賴進口。

美國通過進口向全球輸出它的經濟週期。當美國經濟繁榮時,進口增加,帶動其他國家經濟繁榮。反之,當美國經濟蕭條時,需求減少,導致其他經濟體回落。所以,四次經濟危機其實就是美國的金融危機,以它為震中,向全球擴散。

所謂美元霸權,最重要的特徵是美聯儲印美元,到別的國家市場大量購買物資和工廠,別的國家利用美元購買美國國債,美國實現貨幣迴流。所以,美國債務負擔居高不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通過貿易的渠道,將全球的經濟週期關聯起來。

第二,金融渠道。

當美國經濟下行時,美聯儲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即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美元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以鼓勵開支和借貸,促進投資與消費。

當美國經濟復甦時,實行貨幣緊縮政策,美聯儲加息,美元升值,全球資本回流美國,美國經濟扶搖直上,而那些過度負債、槓桿率過高的經濟體,就有可能面臨債務風險,俗稱剪羊毛

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起源就是由於美元資產比較便宜,使得很多拉美國家借了大量美元債。在1980年至1983年間,當時的美聯儲主席沃爾克為了治理美國通貨膨脹,大幅提高利率水平,使得大量的資金迴流美國本土,導致拉美經濟轟然崩塌。

20世紀90年代初的亞洲金融風暴也是由於美聯儲大幅降低美元利率,導致美元流動性氾濫,很多東南亞經濟體借了很多短期美元債。在克林頓時期,當美國經濟欣欣向榮時,美聯儲開始加息,美元資產再度迴流,導致東南亞經濟體債務償還困難。

2

研究宏觀經濟有什麼作用?

用作大類資產配置

研究宏觀經濟可以用作資產配置。在經濟週期的不同階段,大類資產的表現各不相同。

美林投資時鐘將經濟週期分為衰退、復甦 、過熱、滯脹四個階段,並依次推薦債券、股票、大宗商品或現金。

任泽平:宏观经济学存在的意义,是拯救世界

第一階段是衰退期,在這個階段公司產能過剩,盈利能力下降、股票走低,市場供過於求,企業為了去庫存降低商品價格,導致通貨膨脹走低,對應美林時鐘的6-9點。

由於收益穩定、風險較小,此時債券為王。也就是說,資產配置順序是債券>現金>股票>商品

第二階段是復甦期,在這個階段隨著需求回暖,企業經營狀況得到改善、盈利能力提高,對應美林時鐘的9-12點。

此時,股票為王,債券次之。由於物價下行,商品依然虧錢,所以現金價值大於商品。也就是說,資產配置順序是股票>債券>現金>商品

第三階段是過熱期,在這個階段公司產能增加,盈利能力增強,市場供不應求,通貨膨脹上升,大宗商品類資產是過熱階段最佳的選擇,對應美林時鐘的12-3點。

中央銀行通過加息抑制股票估值的提升,使得股票表現比不上商品。GDP增長率仍處於潛能之上,收益率曲線雖然上行但變得平緩,債券表現較差。也就是說,

資產配置順序是商品>股票>現金>債券

第四階段是滯漲階段,國家經濟增長已經降低到合理水平以下,通貨膨脹持續升高,企業產能不斷下降,必須通過提高產品價格、裁員以保持盈利。

所以股票和債券表現糟糕,而現金成為投資的首選,對應美林時鐘的3-6點。也就是說,資產配置順序是現金>商品>債券>股票

我曾經和黑石集團(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公司)的經理一起開會,得知黑石管理的資產規模約5萬億美元,而國內最大的基金公司不到1萬億美元的資產規模與其差距甚大。

黑石集團採用被動投資進行資產管理,即建立一套投資的方法體系——投資時鐘。

經濟利好時,購買股票;經濟衰退時,購買債券。所以,通過被動投資,才可以管理如此龐大的資產。

與之相比,國內很多基金公司無論經濟繁榮還是衰退,都採取主動投資——去尋找那些能夠跑贏大勢的個股、去在市場搶佔先機,其實這異常困難。

任泽平:宏观经济学存在的意义,是拯救世界

化解危機,拯救世界

縱觀近一二百年的宏觀經濟思想史,你會發現宏觀經濟學是一個偉大的學科,因為它數次試圖拯救世界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使全球經濟陷入長期衰退,從金融危機蔓延到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政治危機最終引發政治危機,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全球各國造成毀滅性災難。

在大蕭條之前,以亞當·斯密“無形之手”為代表的古典主義盛行。而在大蕭條之後,凱恩斯主義誕生,主張政府用“有形之手”調節市場“無形之手”。採取貨幣刺激、財政刺激政策等去創造需求,扭轉經濟衰退局面。羅斯福新政就是踐行凱恩斯主義,使美國觸底反彈、重回繁榮。

20世紀70年代,全球經濟陷入滯漲,高通貨膨脹率和高失業率同時發生,使經濟陷入長期衰退。按照凱恩斯主義論斷,經濟只有蕭條、繁榮,通脹、通縮之分,而不可能出現經濟停滯與通脹並行。這就標誌著凱恩斯主義失靈了。

這時候,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奧地利學派等經濟學流派開始發展起來。這些學派被統稱為新自由主義,其實質是古典主義精神的復歸,主張放松管制,減少政府支出,保護私人產權、法制和市場制度。里根經濟學、撒切爾改革都是基於這個背景。

在新自由主義影響下,各國在八九十年代之後,普遍進行了經濟自由化、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改革。但是過度放松管制和自由化帶來了很多重大風險,最終釀成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

2008年次貸危機使得凱恩斯主義重新復歸。伯南克接任美聯儲主席之後,實行量化寬鬆政策,中國實行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其核心都是強調政府要有所作為,通過宏觀調控去刺激需求,化解危機。

任泽平:宏观经济学存在的意义,是拯救世界

如今,世界經濟步入了後危機時代,各國經濟陷入長期低迷。世界各國通過極致的貨幣寬鬆政策,雖然避免了大蕭條,但是卻陷入大萎靡,導致資產價格上漲和收入分配矛盾加劇。這就是中國開始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小結:

宏觀經濟是一門偉大的學科,經濟增長理論揭示國家繁榮的原因,經濟週期理論揭示經濟週期的波動。而宏觀經濟理論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它所處的時代。

從凱恩斯主義對戰古典主義的勝利,到滯脹時期新自由主義對凱恩斯主義的勝利,再到金融危機發生後新凱恩斯主義對新自由主義的勝利,以及這幾年供給學派(供給側改革)對凱恩斯主義的反思。

每一次世界危機發生後,宏觀經濟學都挺身而出,提出了有力的解決方案,推動了經濟發展和時代進步。

✦ 福利提醒

任泽平:宏观经济学存在的意义,是拯救世界

明天早上08:30,遊輪兌票準時開啟!

攢夠3000研值即可兌票上船,

更有免費船票秒殺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