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人性拷問之下,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我不是藥神》:人性拷問之下,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擰發條鳥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我不是藥神》:人性拷問之下,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他叫程勇,人到中年,不修邊幅。生意經營不善,屢被催租。夫妻離異,前妻要帶著兒子移民,他又恨又無奈,只能罵自己沒本事。禍不單行,家中老父身患血管瘤,急需一筆醫藥費做手術。

生活中能想到的重擔都壓在了這個男人頭上。

從程勇的身上,多多少少能看到每個人的影子:經歷了年少輕狂,洗盡風霜,磨平了稜角,我們把生活中的苦往肚子裡咽,把一家老小的累往肩上扛。

他看到一線生機。

掙扎再三,他鋌而走險,冠以救人之名,做起了走私低價白血病仿製藥的生意。正版藥賣四萬一瓶,他只賣五千,而一瓶成本只有五百。短短時間內,他成了病人眼中的“藥神”。

生意越做越大,為了自保,為了家人,他選擇了急流勇退,棄病人於不顧。這種做法看起來無可厚非,涉及到法律,人的膽子自然而然就變小了。

《我不是藥神》:人性拷問之下,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程勇決定重新販藥,這次一瓶只賣五百。目的只有一個:救人。

後來仿製藥廠被查封,進藥成本升為兩千一瓶,朋友問怎麼辦,程勇說還是賣五百。目的也只有一個:多救人。

程勇心裡也曾極度煎熬:是見死不救,還是冒險觸碰法律救人?

程勇選擇了後者,法律無情人有情。他心裡比誰都清楚,走私售假有罪,但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知道,此時的見死不救更是罪大惡極。

最終結果不難猜測,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程勇因走私販假被抓捕判刑。

可其中關於人性的拷問卻值得思索:程勇,到底做錯了嗎?他是個壞人嗎?

我問過自己,如果有相同的機會,我做不到獻祭自我式的犧牲。在程勇做出那個選擇的一刻,我以為這個人的人格是偉大的。

《我不是藥神》:人性拷問之下,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白血病人呂受益,家中妻子年輕貌美,又剛剛誕有一子,強烈的求生欲讓他找到程勇,希望能夠幫忙走私低價仿製藥治病。

有人說:若不是他最初的慫恿,程勇也不會走上不歸路。

他知道這事犯法,但他顧不上這麼多,他想到自己還這麼年輕,他想要照顧家庭,想要聽到孩子叫一聲“爸爸”,僅此而已。

他的想法也正順應了程勇當時的處境——兩個走投無路的人相遇,只能咬著牙拼一把試試了。

隨著程勇的退出,呂受益難以負擔高昂的醫藥費,最終選擇了自殺,只希望能夠減輕家人的生活負擔。

在我心中,呂受益的生命永遠定格在程勇叫他“滾”的那一刻,真實的就像是從現實生活取景:他的眼中充滿了遲疑,有試圖掙扎的痛苦,有希望破滅的絕望,還有不想放棄的尬笑。

五味雜陳的表情擠在同一張臉上,讓人感到心疼,又只覺一個人怎會如此卑微。從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他的人生將慘淡收場。

《我不是藥神》:人性拷問之下,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或許,呂受益的選擇,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

同樣掙扎的還有沉默寡言的彭浩,他一頭黃毛,叛逆,衝動,勇敢,卻敵不過診斷書上的白血病。不想讓一貧如洗的家庭承擔高額醫藥費,他隻身一人背井離鄉。

他因偷藥與程勇結識,最終又因送藥,為了保護程勇不被抓而被車撞死。

還有為了女兒自甘墮落去舞廳跳脫衣舞的思慧,為了錢,為了給女兒治病,她願意出賣肉體,甚至不惜讓程勇潛規則自己,只為了能留在他的身邊掙錢,繼續買到便宜藥。

這種行為讓常人難以接受,可是現實就是“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她沒有選擇,寧願自己丟臉被人罵下三濫,也想讓孩子健康成長。

更多的人,是排隊想買低價藥的病友,就像是生活中為了平凡而努力的大多數人。他們極力保護警察眼中的藥販子程勇的身份,於他們,藥販子一旦被抓,斷的是自己的生路。

他們,難道都做錯了嗎?

《我不是藥神》:人性拷問之下,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有的網友評論:真希望警察最後沒有抓到程勇,真希望印度藥廠沒被舉報查封,真希望病友們都能夠好起來。如此說來,警察和格列寧藥廠代表倒像是“壞人”了。

他們真的是壞人嗎?

我並不覺得。

藥廠代表所做的一切也只是為了維權。試問哪家公司看到自家產品的盜版在市場氾濫不會去維權呢?而藥廠的做法也始終保持在法理之中,一不橫二不鬧,報警,上電視做正版宣傳,這種做法再正常不過。

而警察,始終堅持法大於情。負責此案的警察曹斌是程勇的小舅子,到最後也沒有因公徇私,他們只是在以自己的做法來行使良知和正義。

《我不是藥神》:人性拷問之下,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電影自始至終,我們可以看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都有自己的苦衷,都有自己應負的責任,我們無法單純地定義誰做對了,誰做錯了。

在人性的拷問之下,絕對的善與絕對的惡的界限變得模糊,一切似乎都變得情有可原。但我們心裡依然有一杆秤:莫違法,違法必被抓。

除此之外,我們也看到,法理雖冷酷,幸好還有人情味兒讓這個世界依然溫暖。

故事結尾,程勇完成了自我救贖。

被送去監獄的路上,病友們自發脫下口罩送行,警察示意車開慢點。他恍惚間好像看到,呂受益和彭浩沐浴在陽光下,微笑向他示意。轉眼間,程勇已經淚流滿面。

講到這裡,答案也不言自明:他們都沒有做錯,大家都是平凡人,只不過是做出了自己能做到的最正確的事。

電影《熔爐》中有一句話放在這裡同樣適用: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正如片名《我不是藥神》一樣,說出了平凡人的無奈,與“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程勇不想做藥神,他不過是一個為生活所迫的普通人,在時代的洪流中艱難生存,卻依然保持著初心不改。

從程勇和他朋友們的眼中,我也看到了善意和希望。這種希望,跨越了疾病,跨越了貧富,純粹地存在於每個平凡人的心中。

總有一些人,把良知和正義看得更重要。我很慶幸,這些人,就在我們身邊。

本期話題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瞬間曾讓你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