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书法一年左右的初学者,在专注临碑帖的同时,如何提高理论知识、丰富眼界?

至爱无言8819


这些临帖是学书法一年,临九成宫四个月的成果,可以说是不错的。即便是看用笔功夫来说,学一年学到这个这个程度也是值得鼓励的,但是问题也就非常明显,对结构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待提高,对用笔细节的把握,也需要一些巩固。

我从你的字中随便举几个例子吧,顺便告诉你怎么解决。

首先说结构,看红色部分,结构的缺陷是明显的,都是左右结构,左右的空间把握感觉有些差。

原因应该有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学的时间短,明显对于结构的把控不够,但是这部分原因占的比例很小。

第二部分原因就是你对欧阳询的结构理解还太差,这是关键点。你想追求原帖的“险”,但是与你之前学的字帖有冲突,所以写字起笔时心里没谱。可能你想临欧阳询,却下意识的以为笔画应该在那个位置,所以写出来就会出现这种感觉。

这是很正常的,从你其余字的结构来看,都没有“险”的感觉,平正的感觉比较多。虽看不出学的什么贴,但一定是比较板正的字。

上图中大多数字,写的比较规整,虽能看出一些基础的笔法,但是对结构的理解和把握,需要自己去悟一下。

这个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并不一定要死练,练固然重要,但是需要自己的“心”去相通这个事,总有一天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能把两种结字的习惯分开,这个跟练关系不大,有些人可能冥思一会,或者几天不动笔,就能抛弃以前的结字习惯,不让它掺杂进新习惯的养成阶段。

还有“暑”一长横,写的比较软,这个可能跟你临帖控笔能力相关。

其实我多建议临唐楷在5-10厘米左右,七八厘米最佳。太大可能手腕使转不开,太小,不容易训练控笔。

临成这个水平,绝对是对书法下了功夫的,还是小字,应该说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但是笔法细节处,还保留着“田体”的特征,这是在不太好。

这可能就是你结构混乱的原因之一,田楷对欧楷的继承,应该是除了最明显的特点“险”之外,继承的是比较全面的。

所以需要一定的过渡期,尽量还是要靠近欧楷的结构,对未来学起其他书体的唐楷,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完田之后,不利于进行其他楷书,因为结字的思想不是一路。

其实在用笔的细节,还可以看出一种东西,用笔尤其是细笔画的处理,应该是参考了网上一些临欧的视频,当然这只是我得猜测,因为这样的笔画不是九成宫原碑里直接表现的。

这用学习固然没错,但是功夫上明显差一些,所以建议临帖的时候把这些分清楚。

如果想抛弃原帖的笔法,就要专注结构,不要去看原贴笔画粗细。

如果想学原贴,每次下笔前就要想清楚,不要被其他的“脑子里”有的东西扰乱。

问题还是非常明显的。

起笔时“顾左不顾右”,按理说,笔画间架结构间规律的定位是可行的,但是比较容易犯的错误也就出现了。

书法笔顺从左到右,所以左边的结构都不错,但是到右边就完了,或进或松,总是到不了一种“合适”的地方。

你的字结构有错误的地方大多都是这种情况。

笔法的问题不大,通过熟练就可以解决,大多数提按顿挫的感觉没错,只是质量欠佳。

但是结构问题一定要解决。

一定要把下意识旧习惯与临帖时养成新习惯的过程分开,否则这种问题还要持续一两年。

建议就是别看别的字帖,只看九成宫。

这些字还是比较如何原帖的,笔法的表现也比较干净。

可以说临四个月写成这样就是非常不错的。

再看这些“竖”折笔都没问题,问题出现在中间“变细”的过程,非常生硬,尤其接下边的钩的时候,你多是写了两笔,所以才洇的。

其实九成宫里未必笔笔都是中间细,这个可以观察一下,临帖不要太死。

当然还有一点重要原因,你竖写不好是因为横太细,导致折过过来的时候,对锋的力量突然加大,初学可能控制不好,所以就会出现这些不稳的情况。

适当把横写粗一点。

还有“横”横和横折都应该是借鉴了一种别人的临帖方法,所以比较雷同,这个不是错,初学必经之路,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取势变化,上图中明显粗细差不多,取势也差不多,不好。

至于撇捺,长撇端撇都不错,捺偶尔会不错,这也正常,还是学习期。

对于这幅字,最重要的建议有两点。

第一,换纸。

一定要换不这么吸水,不这么涩的纸,否则临九成宫一定临不好。

有些人用宣纸,是因为功夫到了,这种纸对细节的笔感很差,比如上边的横,你如果换成毛边纸,一定会变化多一些,用宣纸就意味着把笔墨也算了进去,实在不适合初学。

临帖一定要用不太吸水的纸,比较符合古人用纸,创作时,可以尝试宣纸。临帖不能马虎,临帖用毛边纸一天就可以参悟的用笔感觉,到宣纸处,可能一个月也未必能参悟,因为原贴的细节根本表现不出来。

表现出在再从宣纸上表现,则容易很多。还有,字稍微大一号最好,这个略小。

字的大小不是固定的,以顺手为佳(但前提是得表现出笔法,结构,学起来比较方便)

临欧用纸,不能太涩,首先要光滑,报纸A4纸 旧书等等都可以,但是宣纸不好。

第二,习惯。

一定要分清,你以前的习惯,和现在养成的习惯。

此时不应该求量,你写这么多,真没用,浪费精力。

其实一天写三四十字足矣,但是这三四十字写出来可能比较累,看一笔写一笔,重新找结字规律,从九成宫里找,忘掉以前的规律和结构习惯。

每一个字的起笔,每一个偏旁部首的起笔,非常重要。只要把握好起笔的位置和原贴差不多,这个字的结构基本就稳了。

看一笔写一笔,虽然写的字少,但是坚持几天,就会发现用处。

至于学理论,初学一二年,应该先弄白一些基础的,比如起笔行笔收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圆提按等等基础的概念,因为这些概念不明白没法看理论。

但是可以先看看近代名家,比如启功林散之对书法的一些白话理论,可以不求甚解,看看就行,大家们既然说过,一定有其道理,虽然未必适合每个人,但是可以带着问题去临帖,去感悟结构用笔,会比较容易。

以上就是一些建议,如果对你有帮助,可以点一下关注。


梁宇航


学习书法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总结规律和经验、验证理论,形成自己的理论和书学观念。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书法实践和技法理论做起,如执笔、腕法、用笔或运笔、读帖、临摹的心法、王羲之的“永字八法”、“笔阵图”、“九势”等等。


题主的想法非常好,但由于学习书法的时间太短,能够精准掌握部分书法的技巧或技法就非常不错了,但仍然需要以学习技法理论和技法的实践运用为主。如果阅读学习一下《书谱》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要做到对《书谱》的精通还尚需时日。

作为初学书法的爱好者,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但和临摹学习一样不能好高骛远,对于理论方面的理解,需要非常好的甚至广博的书法实践或书法知识。所以说,还要以临摹实践为主,如果感觉自己对临摹学习师法的书法基础掌握的比较扎实或开始有自己的书法思想或想法,可以适度把重点放到读帖和背临方面。



实际上,一年时间能够对一家书法的临摹学习,做到将其基本点画和技法有所掌握已经非常了不起,若说是一年做到精通精熟一家,似乎还不太可能,特别是临摹学习古代的经典书法。



翰墨书道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其实坚持书法学习能够坚持到三个月以上,还不放弃,这就说明你已经基本上入书法这个门了,一只脚已经踏入书法的殿堂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总体来讲,书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称之为实践,第二个方面我们称之为理论。

书法理论的学习,其实对于我们书法实践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许多时候我们学习书法的捷径,其实就是先掌握一定的书法理论,然后用正确的书法理论指导我们进行书法实践。

比方说,很多理论对于书法的笔画形态有很精妙的比喻,比如,形容横画,叫做千里阵云,意思是横画应该写的非常的舒朗,非常的有气质,像天上飘着云彩一样要舒展开来。

如果你没有临帖的基础,没有体会过写书法的感觉,那么你是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这是书法理论的学习,必须有书法实践作为支撑。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想对书法有更深的认识,可以将书法与其他方面的领域知识相结合,将书法放在一个比较宽广的视野中,比方说,将书法的演变进程与中国历史王朝的兴衰结合起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中国书法的演变,在这个视角下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对书法的影响,比方说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政治方面的,以及在军事方面等等。

其实我们看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其实一般来说都是全才。音乐、绘画、书法、文学等等多个方面都有很深的涉猎、研究。这些艺术领域,其精神本质都是相同的,只是表现的形式和表现的工具不同罢了。而掌握多种艺术门类,自然可以触类旁通,增长见识。


松风阁书法日讲


其次,到书店买本孙过庭的《书谱》,认真阅读、反复琢磨。从《书谱》中找到有关碑帖从中体会其中章法、意境、布局的含义。相信会对你的书法学习大有裨益。


平山冷燕


先不要见异思迁,然后继续临帖,等到八九分像的时候。冷一段时间再看如果不满意,再次临摹。这样螺旋上升,慢慢看作品的眼就“毒”了。再进行理论学习,许多术语不解自通。就是所谓顿悟。


晨风27744702


我觉得首先你得坚持下去,继续专注的学下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学习任何东西都是如此,继续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也会悟出不少东西。加油↖(^ω^)↗


慧更努力


多看,多练。多找些书法的书读,看的多了就会发现,这些书说得大同小异。这时候你的理论就有一定基础了。一边学理论,一边多练习。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样循序渐进。网上也有好多书法课的视频,也可以多看看。一定不要只临帖不读贴,一定要多读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