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大排档,温州人的深夜食堂

五颜六色的的宵夜招牌直白醒目,师傅标配一条白背心,足力翻炒一大口锅的细条粉干,切丝一洒,行云流水。红艳的火苗,照亮了这个夜晚,夜才刚开始。

露天大排档,温州人的深夜食堂

烦躁的夏季里,几十张桌子在露天下排开,烤碳泛着星火,食客穿着随意,T恤,睡衣,外加双拖鞋,脚下的空酒瓶,横着或是立着,时不时,嘎嘣一声,啤酒盖又被起开了,一瓶就变半瓶,半瓶就见底了。喝酒吃菜之余,还能看到,年轻男女闹分手,小青年酒气下掀桌干架,有的醉趴在桌上起不来也叫不醒……

看惯大场面的排挡老板常说,做人就是要有火气,软硬兼施,太强硬显得不必要,太软弱会被欺负。

白天不懂夜的黑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盛极一时,当时几家知名的娱乐场所全部集中在五马街,而温州最早的排档是五马街上。逛完街,吃宵夜闲谈,是最美好的生活了。

露天大排档,温州人的深夜食堂

不过,由于环境整治,1994年一些排档只好“进店迎客”,炉子,圆桌、塑料凳进屋了。在室内吃,即使同一盘菜,滋味却天差地别,没有夜风吹,没有偌大几十张塑料圆桌在眼前,听不到划拳声,真的就不是那个“滋味”。

就是这个时候,一家颇具规模的排档——龟湖饭店大排档粉墨登场了。趁着排档整治的东风,“掌门人”王剑敏和行内高手决定组建大排档,整理湖边的空地,搭起炉灶、摆起桌椅,龟湖排档就这样“出炉”。“等你还在老地方,龟湖饭店大排档”这句广告语在电视上轮番播放。龟湖饭店大排档堪称是温州最早打广告的餐饮店之一。当时均瑶公司恰好就设在龟湖饭店,正在推行全然陌生的CI,就免费为其设计了排档的logo。

天时地利人和,龟湖大排档就这样一炮打响。每天都在不停地加位子,从刚开始的十几张桌位加到后来的六十几张。有些熟人甚至还跑到王剑敏那里开后门。厨师就在眼皮底下现烧,海鲜,不但新鲜实惠,上菜速度快。有些客人兴致来了,还会上炉台露两手。有时见店家忙不过来,客人就自己收拾盘碗、整理桌位。

而后的几年,信河街、桥儿头一带的排档却在兴起。信河街一带的排档属于“室内”形,汇聚了云天楼、观松楼等四家排档,布局都很类似,门口摆着一盆盆活蹦乱跳的海鲜。

露天大排档,让人跟人的关系变得直接真实,是温州人值得回味的烟火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